专栏名称: 一个教师的行走空间
我在这里老去,也在这里思考。
51好读  ›  专栏  ›  一个教师的行走空间

资深教师与研究勇气

一个教师的行走空间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5-19 20:22

正文

   最近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主动提出要上一堂课供大家研讨。主办的老师很惊讶,因为在他们看来,要请所谓的“名师”出手上课,那是千难万难的事情,而我居然自己主动要求,正所谓“匪夷所思”了。其实我自有我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当然不是什么“名师”。这并不是出于矫情,而是有两个方面的想法,一个是,我对于课堂教学既是热爱,又有着内心的畏葸。热爱是因为能够和学生们一起,感受自己和他们一起成长,是一件开心的事情。畏葸则是因为觉得自己似乎一直徘徊在课堂教学的堂奥之外,偶尔有一窥的所得,比较起其本身的复杂来,真的不过是极其微小的一芥。所以是真的不觉得自己能够与所谓“名师”的名头相配。第二个想法则是,虽则有不少极其智慧和优秀的教师值得我尊敬,但是这么多年也多少看见过一些做张做势,其实草莽满腹的角色,或者自封,或者借了一群更别有用心的人的吹捧而成为名师。那些高山仰止的,自己知道无法比肩,但也不屑和那些自以为是、占山为王的一般见识,所以,真的不敢也不愿被人称为名师,既怕有损那些真正优秀的老师的名声,也有爱惜羽毛的意思。


 但有一点,我确实承认的,而且也觉得是客观的,那就是我是一个从事教学多年,且一直未曾放弃思考和改变的教师。经常自我否定,大概就是因为自己也清楚自己不行,一旦看到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就亟亟乎从善如流了,没有什么需要死命守住,不肯放手的“法宝”。因为自己也知道,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成就学生和自己的精神世界,只要在这个方面还有上升的空间,手段都是可以反思、改变的。这样想的时候,心里就会轻松许多,成功失败也就大可抛诸脑后了。也有好心的朋友劝我,精磨几堂课,以后再各种场合都展示这几堂课,这样方便扬名立万。但我以为,如果你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个人物,非要在自己的旗帜上绣上区别于别人的虎兕蛟龙来威吓对手,也就没有必要在乎自己的所谓名声。其实我倒更愿意挑战新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一则发现自己提升的空间,二来也是让年轻人知道,其实任何人都可能在教学中犯错误,留遗憾,不必对什么人仰之如泰山的,自己大可以超而越之。(而这种态度本身就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需要的精神底气。)而更重要的是,去探一些路,让后来的人知道,怎样做有效果,怎样做未必有意义,有万一之得,那是很高兴的事情,即便是失败,也让后来的年轻人知道这是有意义的教训,让他们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现在有些学校也在寻求教学的变革,但是,却总是希望从年轻人那里突破,理由之一是年轻人没有条条框框,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我以为,他们其实内心深处也知道,之所以选择青年教师,关键是总以为资深教师推不动。但是,这样的做法,其实未必会有效果,原因也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青年教师未必没有条条框框,我们的师范教学并不十分令人信服,青年教师有限的教学经验多半来自他们以往自己在课堂里做学生时候的经历,而给予他们这样的经验的,还是那些“老教师”。而更主要的是,青年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理解本身还有待提高,而向传统挑战,如果没有对于课堂教学本质深入的思考,只是抱着死磕的激情去做,到头来只会授质疑者观望者以口舌,大概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效果的。另一方面,教学的变革一定源于学校文化的变革,如果学校文化中掌握话语权的资深教师不变,仅靠几个青年的热情,最终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从我的角度看,自己毕竟从事教学工作经年,至今也没有放弃对于课堂教学的思考,总归有些经验和教训。所以就常常主动去做那个吃螃蟹的人,并不是刻意要求新求变,而是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让那些还在苦苦追求课堂变革的年轻人们得到一些鼓舞和安慰,就我而言也可以将自己在变革实践中的酸甜苦辣告诉其他人,让他们少走弯路,少吃苦头。而我内心希望的是,更多像我一样的资深教师们能够摆脱浮名虚利的束缚,勇敢地挑战自己,因为在课堂教学这个领域里面,成熟教师的主动求变比青年教师仅凭热情去改变意义或许会更大。


 当然,我们并不盲目求变,而是在真切地理解了教学的本质之后的努力,有时候“变”本身正是对于教学本质的坚守。

 所以,有一天,我遇到一位小学的校长,又厚着脸皮说,什么时候让我到小学里来上一节研究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