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科学前沿
以病毒学为特色,探讨生命科学前沿,普及生命科学知识。生命科学之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20250222122523 ·  5 小时前  
极果网  ·  4499元起!iPhone家族新成员发布,最 ... ·  2 天前  
经济日报  ·  楼市新变化!数据速查→ ·  2 天前  
财宝宝  ·  不用怕毕业了。 -20250219175451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科学前沿

中科院、华科等联合揭示中国人化学物暴露,江浙沪、山东等地人群血清化学物浓度最高!

生命科学前沿  · 公众号  ·  · 2025-01-23 10:07

正文

慢性病无疑是全球健康面临的主要挑战。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既往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在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化学品暴露与疾病结果之间的关系。

近期,一项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华中科技大学等机构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对中国人群暴露于多种环境有害化合物的情况及其不良影响做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 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东部地区人群, 血清中的化学暴露物浓度更高

2. 有2类化合物与慢性病风险升高的关联最为密切—— 有机氯农药(OCP)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 。前者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肥胖有关,PFAS 则与高脂血症、肥胖、代谢综合征和高尿酸血症有关。

研究发表于 《自然-通讯》 杂志,题为“ An exposome atlas of serum reveals the risk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

论文信息

环境有害化合物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关联

为了评估环境因素与慢性病之间的联系,研究了设计了一个队列,包括 来自中国15个省份的5696名健康和慢性病患者 ;12种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代谢综合征、高舒张压、高收缩压、腹型肥胖、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脂血症。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了血样中的67种化合物,包括杀虫剂、塑料降解产物、兽药、农药、增塑剂等的水平, 发现有74 种化合物在人群中暴露水平较高 ,即超过半数志愿者的血样中都可以检出。

研究路线图
进一步分析发现, 东部沿海地区(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人群血液中检测出环境有害化合物的频率最高 ,按化合物分类的话,江苏、浙江和上海三地人群中最常检出 PFASs,上海、江苏、湖北、重庆四地人群中最常检出有机氯农药。
这可能跟这些地区经济较发达、工业化程度高、临近大型河流及可食用物产丰富有关。其中, 高脂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最容易受环境有害化合物的影响 ,并且如果同时暴露于多种环境有害化合物时,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加。

各地区有害化合物浓度

有机氯农药(OCPs)的危害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已经引起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 属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根据《斯德哥尔摩公约》,必须控制水、土壤、空气和食品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毒性,在环境中持续很长时间,并能够进行长距离迁移。
此外,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中积累,造成免疫功能障碍、生殖损害和内分泌紊乱等负面影响。 尽管OCPs和PCBs已禁用多年,但它们在环境中的赋存仍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为降低传统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出现多种新型有机氯农药,相较于传统有机氯农药,新型有机氯农药毒性较低,故被广泛使用在农田中。
研究发现, 新型有机氯农药在多种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 ,如土壤、水体沉积物、地表水等,具有较大的生态风险并可能对人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敌草腈在水中的降解产物危害性较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生产三氯杀螨醇的时候也会产生副产物滴滴涕,扩散至环境中可能会影响婴儿的健康;甲氧滴滴涕会抑制雄性鹌鹑的性行为等,所以我们需要重视新型有机氯农药的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来源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餐具涂层、耐污渍家具等工业生产中。人类每天都暴露于PFASs,主要通过饮用水与食品、使用含有 PFASs 的消费品以及在 PFASs 或相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暴露等途径接触 PFASs。 PFAS具有肝肾毒性、免疫毒性、生殖毒性、代谢异常、神经毒性和致癌性等 ,可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提供了对人类血清中环境化学物质的残留水平和暴露特征的全面了解,确定了与主要慢性疾病结局相关的人类血清暴露及其特定组合。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的污染管理和保护易感人群提供了指导。

文献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6595-z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