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诸葛亮在蜀汉的实际统治行为,特别是他借北研究战争进行人事调整的过程。文章详细描述了诸葛亮在街亭之战后的举措,包括斩杀马谡、自贬三级、处置重要岗位人事、夺取兵马和权力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诸葛亮成为蜀汉的实际统治者,并展开北伐战争。
经过几年的修养生息,诸葛亮平定了南中叛乱,趁魏国内乱之际北伐。犒赏三军后,刘禅亲自送诸葛亮出城,展开一系列北伐战争。
关键观点2: 街亭之战的重要性及结果。
街亭是蜀汉北伐的重要战略要地,但马谡未能守住街亭,导致蜀汉失去西北三郡。马谡请求一死,诸葛亮虽表面悲伤却另有所图。
关键观点3: 诸葛亮的人事部署调整。
诸葛亮通过斩杀马谡、处置与马谡平级的两位大将张休和李盛、罢免向郎、接管兵马和权力等方式,重新调整人事部署,将重要岗位换成自己的人。
关键观点4: 诸葛亮的真实身份与形象。
文章指出诸葛亮的真实身份是一个权臣,他通过一系列行动统治蜀汉并架空刘禅。这一形象颠覆了人们对他的传统认知,即他是一个力挽狂澜的忠臣。
正文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汉的实际统治者,经过几年的修生养息蜀汉渐渐恢复国力,此时诸葛亮也已经平定了南中的叛乱,趁着魏国内乱之际他请示刘禅北伐,刘禅自然同意这个计划。犒赏三军之后刘禅亲自送诸葛亮出城,由此展开了他一系列北伐战争。当时第一场战争本来已经掌握战略主动权,蜀汉也得到西北三郡。但马谡丢失了街亭要塞之后诸葛亮却挥泪斩了他。世人都以为这是马谡的失误导致的,但其实并不是,他的真正目的太狠了,连赵云都后怕,到底是什么呢?事情还得从诸葛亮开展北伐战争时说起,当时他命赵云作为左翼攻取西北郡城,马谡率领大军驻守街亭帮赵云抵御右侧的魏军好让他安心夺城,诸葛亮本人坐镇中军亲自指挥。街亭这个地方虽然是个防守点,但没有城郭也没有关卡,易攻难守,要想守住这个地方非一员名将不可。但马谡这个人非常年轻而且没有独自领兵的能力,虽然他的军事理论被国人称赞,觉得他具备一代名将的潜力,但目前他刚初出茅庐,压根不具备这份能力。
后来事实也证明,街亭很快就被魏军老将张郃攻下,本来赵云好不容易打下了西北三郡又再次丢失,蜀汉前功尽弃。马谡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于是请求一死,尽管众将领都为马谡求情,但诸葛亮最后还是把他杀了,还装作很舍不得的样子。但其实他这么做是另有目的,因为他要重新调整人事部署,把重要的岗位换成自己人担任。
来看一下诸葛亮的结果,他先自贬三级,但负责的事情依然和之前不变。当时与马谡平级的两位大将张休和李盛被杀,之后诸葛亮又罢免了掌管军内装备的向郎。这个向郎当年和刘备在荆州相识,刘备非常信任他,不论在荆州还是在益州,军需物资一直都交给他负责,他也从未出现纰漏。刘备死后刘禅和他走得很近,可以说向郎刘禅除了诸葛亮之外最相信的人。然后诸葛亮再把原来不归属丞相府调度的兵马和权力统统拿到自己手上。最后一个遭到处置的就是赵云了,他本来已经拿下三座城池,即使后来丢失,但错过也不在他。而且蜀军撤退时赵云还负责断后,可以说有了他的断后蜀汉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但赵云却被撤了“中护军”一职,这个职务就是禁卫军统领,赵云担任多年,之后把这么重要的一个岗位居然由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担任。看到这里赵云终于明白,诸葛亮要借着这次机会搞大清洗,把蜀国所有重要的岗位都交到自己人手上,好彻彻底底的统治蜀国,永永远远的架空刘禅。知道这个结果的赵云一阵后怕,最后还不能揭穿,导致他不久后就郁郁而终。结语:看到这里不免惊讶诸葛亮的做法和颠覆了我们对他的认知,因为三国演义里面描写他是一个力挽狂澜的忠臣,为蜀汉操劳一生。但这个人设仅仅只是三国演义里面虚构的,真实的他就是一个权臣,一个刘禅非常忌惮的权臣,因为他的权力比刘禅还要大。既然身为一个权臣,他这么安排就不言而喻了,只可惜后来他病逝五丈原,没有看见他下一步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