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还有另外一个资产大头:房地产。
房地产大概占到中国居民的家庭财产约60%-70%之间,倒推分析这笔钱约有150-180万亿人民币,这两者叠加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即便我们看一下中国的储蓄率,居民
人均
储蓄相当于两年的城镇职工工资,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的储蓄
少得可怜
,居民人均储蓄相当于当时职工的两个月工资,换而言之40年以来,中国居民仅就银行储蓄来讲,翻了约有2000倍,这是一个大数字。
2
如果您觉得GDP的增长,或者是“有没有钱”的问题都不足以证明中国奇迹的发生,我们还可以再分析另外一个宏观依据:人均寿命。
这总算是一个比较有用的指标,也就是说国家富裕了,居民有钱了,可是人能活多久呢?
哈耶克曾经有过一段话:“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所以我们健康、快乐、幸福的活着,无需多想,这
也许
是大多数人渴望的选择。
那么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变化轨迹如何呢?
当下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相当高了,世卫组织曾经在2015年发布过一个报告,中国男性的预期寿命大概是在74岁,女性的预期寿命大概在77岁,而全球的平均水平男性68岁,女性73岁。
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人均预期寿命女的往80(岁)走,男的也接近75(岁)这样一个高度往前走。
这个数据跟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差不多
,譬如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就比美国要高,但是比日本、加拿大还要弱一些。
在1982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不足68岁,人均GDP仅有400块钱左右的水平。再往前看1949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是多少呢?估计连50岁都不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1949年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政府还是做了很多努力,让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18岁,从不到50岁,大概提高到67、68岁,因此不可抹杀那个时期政府的努力。
毛泽东同志曾经在1958年写过一首诗,叫《送瘟神》。当时在全国,大概有1亿人口受到血吸虫病的困扰。其中有几句意蕴很深: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寥寥数句表明了毛泽东同志对瘟疫,尤其血吸虫病逐步离开中国的由衷喜悦之情。当然就80年代之后到现在咱们的人均寿命提高将近有10岁,那也是更了不起的事。
所以从GDP来说,中国人“有没有钱”来说,从我们的人均寿命越来越长来说,中国奇迹的确存在。
3
那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样一个中国奇迹的存在呢?改革开放40年,我们做对了很多,首先是的确了不起,了不起到什么程度呢?
西方有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这些进程,到目前为止享受到这些文明发展而得到体面生活的国家主要是北美、欧洲、日本等,这些国家加起来,人口可能还没有中国多。也就是如果2020年“百年中国梦”的第一个目标实现的话,足以把地球上享受到体面而有尊严的文明生活人口翻一倍,这是了不起的。
话虽如此,我们不要把这个了不起的数字看成是世界领先的。
为什么不能这么看?就人均GDP来讲,地球上大概有70多亿人,地球上的GDP大概70多万亿,人均1万美元多一点。中国现在从人均GDP来讲还是在拖全世界后腿的。从城市化率来看,中国城市化率进展很快,目前大概是63%~64%,改革开放初期80%的人住在农村,城市化率只有不到20%。
现在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的进程还在加快,但是农村的问题依然不少,现如今中国有将近6亿农民,他们的问题正待解决。
所以从人均GDP、城市化率的角度,从中国公民所享受到的包括软、硬条件,尤其是些软条件来看的话,还是
跟发达国家
有一些差距。
结论:中国奇迹的确存在
在上述部分,我们介绍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人均GDP”
,中国目前的人均GDP还没有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尽管从购买力评价来看,中国也许在2010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了。
第二个关键词是“预期寿命”
,这个指标或许比人均GDP更有说服力,目前中国在预期寿命方面已经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甚至表现得更好一些,可能折射出,中国国民的幸福感并不比发达国家少。
第三个关键词是“居民财富”
,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中国的居民还是非常勤劳与富裕,中国是一个New money:“新贵”。
从三个指标我们都可以看出来,中国所发生的事情跟“四小龙”以及日本皆不一样,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而“四小龙”和日本的人口基数都跟中国有着巨大差异,不能相提并论,因此,我们不能不言自明地以为中国奇迹存在,需要通过三个上述列举的关键词,或者更多的维度去考察。
我们结论是中国奇迹在过去40年的确存在。
如何看待中国奇迹本身?中国奇迹既得益于中国人的努力,也得益于外部的国际秩序,因此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中国有义务维持和完善已有的开放的全球化体系。
●
●
●
延伸阅读:《哈耶克传》
《哈耶克传》
每一个想要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沿革和未来趋势的人
都该读一读《哈耶克传》。
编辑推荐
《哈耶克传》是一本全面记录哈耶克生平及思想发展轨迹的权威传记;看20世纪最伟大的公共人物之一哈耶克的思想是如何成长起来,又是如何影响了西方社会及经济的发展进程;《漫说哈耶克》作者秋风权威翻译;弗里德曼、布坎南等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联袂推荐;《哈耶克评传》译者、知名翻译家、学者冯克利倾情作序;知名经济学家梁小民鼎力推荐;
名人推荐
读者看到的这本《哈耶克传》,是艾伯斯坦2001年的英文新著。秋风,它的中译者,是我最钦佩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思想的研究者之一,他的这部译作,不仅正文,而且连文献索引和各章注解,都有很高的翻译质量。
———汪丁丁《新华网》
哈耶克的思想和学说之所以深刻、有力,是因为来源于欧洲影响深远的传统,并充分吸收、消化了欧洲大陆、英国、美国的社会发展经验。我们中国人当前面临的任务是实现从前现代到现代的社会转型,当然不能照搬他的主张,但20世纪末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已经证明,哈耶克思想中的许多东西——不论是批判性还是建设性的,都对我们目前的事业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
———徐友渔《凤凰资讯》
媒体推荐
哈耶克是自亚当 • 斯密之后最伟大的市场经济大师之一。他不仅从经济学的角度,而且从哲学、政治学、法学等角度论述了自由与市场经济的基础。他指出,剥夺人民自由的经济与政治制度是通往奴役之路。要理解自由与市场经济,必须了解哈耶克。
——梁小民
哈耶克认为没有个人责任的道德追求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道德追求;他相信,“人们享有公民自由的资格,与他们对自己的禀性施以道德约束的愿望成正比,与他们把热爱正义置于个人贪婪之上成正比”。
——冯克利
一部杰出的传记作品,全面描述了20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哲学家的一生,包括其生平和思想,文笔优美,引人入胜而又不乏批判和反思。
——米尔顿 • 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一部关于哈耶克思想历程的权威传记,对其观念中一些不被人重视的方面做了有益的补充。
——詹姆斯 • 布坎南(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作者简介
艾伦 • 艾伯斯坦,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供职于加利福尼亚洲圣巴巴拉教育委员会。著有多部经济史著作,其中《哈耶克传》为他赢得了国际赞誉,被称为是哈耶克第一本完整的、权威的传记。
目录
目 录
代译序
导言
第一部 战争(1899~1931年)
第1 章 家庭
第2 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3 章 维也纳大学
第4 章 纽约
第5 章 米塞斯
第二部 英国(1931~1939年)
第6 章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第7 章 罗宾斯
第8 章 凯恩斯
第9 章 货币与商业波动
第10 章 资本
第11 章 国际金本位制
第12 章 社会主义计算
第13 章 经济学、知识与信息
第三部 剑桥(1940~1949年)
第14 章 《理性的滥用与衰落》
第15 章 方法论
第16 章 《通往奴役之路》
第17 章 成名
第18 章 朝圣山学社
第19 章 心理学
第20 章 波普
第四部 美国(1950~1962年)
第21 章 芝加哥大学
第22 章 芝加哥学派经济学
第23 章 社会思想委员会
第24 章 密尔
第25 章 《自由宪章》
第26 章 影响
第五部 弗莱堡(1962~1974年)
第27 章 《法律、立法与自由》
第28 章 自由与法律
第29 章 马克思、演进和乌托邦
第30 章 政府与伦理规范
第31 章 观念史
第32 章 萨尔茨堡
第六部 诺贝尔奖(1974~1992年)
第33 章 诺贝尔奖得主
第34 章 弗里德曼
第35 章 晚年货币思想
第36 章 经济事务研究所
第37 章 撒切尔夫人
第38 章 祖父
第39 章 《致命的自负》
第40 章 林边公墓
第41 章 “普遍的和平秩序”
附论
译后记
来源:亚马逊
钟伟纸上谈
(每周二、四更新)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按照中国发展的步伐,到2020年,中国即可为解除全球贫困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因为,彼时中国就不存在绝对贫困了。取得改革开放40年这样的伟大成就,中国在这期间做对了什么呢?我以为,其中最关键的是改革开放的肇始,即让思想冲破牢笼。让思想冲破牢笼如此之重要,以至于任何一个伟大的时代都必须有伟大的思想启蒙……
●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钟伟纸上谈公众号
感谢您关注钟伟纸上谈!
欢迎将我们的观点与您的朋友分享!
本篇作者|
钟伟
|当值编辑|
白儿
资料整理|
陶欣悦 张俊杰
|本篇编辑|
洪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