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晚,《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破123亿,直接把皮克斯的《头脑特工队2》拽下冠军宝座!
更狠的是冲进全球影史票房Top8——要知道这个榜单前50名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中国作品。
国产动画的万鳞甲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23亿票房冲上全球动画电影榜首,
中国动画好好地扬眉吐气了。
这是一代中国动画人“死磕到底”的勋章。
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到“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哪吒的台词早已成了中国动画的注脚。
但哪吒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过去10年,中国动画人用一部部作品凿开了国漫的天花板:
2015年《大圣归来》:十月数码团队赌上8年青春,让孙悟空拖着铁链从五指山站起。导演田晓鹏抵押房子筹钱,最终用近10亿票房点燃了国漫希望的火种。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饺子带着1600人团队,把四川方言塞进神话,让哪吒顶着烟熏妆逆天改命。50亿票房背后,是66版剧本修改、1400个特效镜头的疯狂
。
2023年《深海》:田晓鹏团队研发“水墨粒子”技术,单镜头粒子数破亿。为还原海獭绒毛质感,动画师们集体模仿动物打滚,被同事笑称“人均戏精”
。
而追光动画更狠——用《白蛇》《青蛇》《新神榜》系列,硬生生造出一个“东方神话宇宙”。
这些电影像接力赛般,把中国动画从“低幼”标签拽进全年龄赛道。
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些国产动画背后的神仙团队。
技术越疯,文化越稳
1、好传动画
2017年《大护法》上映时,电影院里家长捂着孩子眼睛往外跑...
这个花生人满脸爆浆的暗黑童话,
探讨人性与权力寓言。
导演不思凡咧嘴一笑:
“墨汁当然要配水墨风啊。
”
这个被称作“国漫邪典”的团队,跑到海外众筹网站Kickstarter喊话:“我们就要做给成年人看的动画!”结果愣是凑出了启动资金。
他们之后还制作了《大理寺日志》系列。
用禁忌感制造高级审美,当所有人都在卷特效精度时,好传动画告诉你,留白处滴落的墨汁,比满屏金光更让人起鸡皮疙瘩。
2、十月数码
2015年《大圣归来》上映前,投资人看着田晓鹏抵押房子做出的特效龙直摇头:“太吓人了,小孩子看了要做噩梦!”。
结果这条“中国龙”后来被纽约时报称作“东方美学的数字觉醒”。
这团队的强迫症有多可怕?孙悟空背后87万根毛发,每根都单独计算飘动轨迹。
江流儿跑过荒漠时扬起的沙尘,据说用的是NASA计算火星风暴的同款算法。
到了2023年的《深海》里更疯魔——把传统水墨的“飞白”做成三维粒子,12亿颗色彩粒子在银幕上炸开时,日本同行偷偷来打听:“这技术卖不卖?”
给传统元素装上物理引擎,水墨不再是平面晕染,而是可触碰的流动宇宙。
3、若森数字
北京若森数字,以《不良人》系列开辟国产动画“成人武侠”赛道。
2003年成立时估计连老板自己都没想到,后来能靠一部《不良人》火遍全网。
早年他们搞过《侠岚》,但真正出圈还得是《画江湖之不良人》,上来就敢做成人向武侠动画,主角李星云顶着“前朝皇子”身份被各路势力追杀。
最惨的时候,公司从400多人裁到不到200人,但就是这个团队,干成了三件狠事:
把游戏引擎实时渲染玩出花,让武侠打斗有了《黑客帝国》的子弹时间。
女帝头饰上的金步摇,精确到唐代正仓院藏品的0.2毫米误差。
李嗣源龙袍暗纹里藏着《周礼》十二章纹,考据党跪着暂停截图。
建议某些古偶剧的美术组进来挨打!
4、追光动画
追光动画的作品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
《长安三万里》是
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开篇之作,48人团队考证唐代服饰、建筑细节,用168分钟串联48首唐诗,再现盛唐气象。
追光团队的考据疯魔到什么程度?
黄鹤楼瓦当上的莲花纹,必须和南朝遗址出土残片完全一致。
李白念《将进酒》时飘过的云,要符合唐代《开元占经》记载的“华盖云”形态。
角色腰间玉佩的撞击声,是拿陕西考古研究院的唐代真品现场录的。
建议下次直接出《大唐设计图鉴》,我买十本!
当然还有更多像《雄狮少年》、《异人之下》这些优秀作品背后的团队,受限于篇幅直接给大家上图:
我
突然想到《哪吒2》里一闪而过的侗族大歌、呼麦配乐,都是非遗传承人亲自献声。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得好:
“中国动画的底气,是五千年文明给的。”
从《大圣归来》到《哪吒2》,我们终于不用再羡慕迪士尼的公主和漫威的超级英雄了。
干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