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之江实验室
之江实验室官方公众号。之江实验室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打造,以网络信息、人工智能为研究方向。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基础学科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营养师顾中一  ·  这种让你噗噗噗「姜」,一次别吃太多! ·  10 小时前  
丁香医生  ·  多出汗,身体能排毒吗? ·  昨天  
丁香生活研究所  ·  劝你吃蓝莓的理由,一个就够了! ·  2 天前  
丁香医生  ·  30 个让你睡不好的习惯,测测你有哪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之江实验室

浙江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王坚院士与企业家们这样说

之江实验室  · 公众号  ·  · 2025-01-08 20:30

正文

1月6日,央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杭州站》在财经频道播出。节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与多位企业家们共聚一堂,共同回望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坚持与突破,共同探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共话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小编摘录了部分嘉宾观点,与大家共享、共勉——

点击收看节目完整版视频

嘉宾介绍


王坚: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

兰建平: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屠红燕: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力军: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树生:杭州宏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龚轶凡:中昊芯英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宋立:浙江省工商联秘书长,浙商总会党委书记

Q


在浙江在创新这片土壤上,到底有什么样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所有人借鉴?

兰建平: 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充分的让企业作为我们市场创新的主体。第二个方面,非常注重打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第三个方面,我认为是精准化的服务,更多的推动企业走向创新的舞台中央。

Q


王院士,您看到我们企业界在科技创新这个领域大家有这么高的热情。作为一个科学家您怎么看?

王坚: 让我自己很深有体会的一件事情,就是怎么把从“0到1”再从“1到100”,变成从“0到100”。事实上是我们讲的科技创新和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我觉得只有这样的一个深度融合,才让我们今天谈到新质生产力的时候,会有一次不同寻常的发展。

Q


浙江并不是一个资源大省,但是我们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在某种程度上靠的就是浙江的企业家勤奋创新创业的精神。如果做个比喻,你们一定会看到这条路上有一束光在指引着你们奋勇向前。那么那束光究竟是什么?

屠红燕: 我想只有传统的思想,没有传统的产业。任何一个产业都可以通过科技的进步,创新技术拓宽这个行业的生命力。所以我们永远在路上。

姚力军: 在海外学习工作的那个时候,我知道我们国家的超高纯的基础材料都是依赖国外进口的,我们没有自主生产这些材料的能力。那个时候我就有了一个梦想,能够自己回国创业,打破这个封锁。经过19年,我们可以非常欣慰的告诉大家,在超高纯基础材料这个领域当中,我们团队已经填补了这项空白。这个就是鼓励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向前奋进的那束光和我追逐的梦想。

杨龚轶凡: 我们这束光其实很特殊。我们能够看到和感受到,可能真的有一天人类可以用机器和人工智能去会代替人类成为整个生产力的核心,去给我们完成整个生产的过程。所以也是保留了这一份的信仰和这一份的坚定,我们才自己回到国内。

Q


王坚院士是一名科学家,我们很多人天然的觉得创新是科学家的事。您看在浙江,我们的企业界也都在不断的创新,创新的主体越来越多元。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王坚: 对浙江而言,我觉得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为什么这个企业家要跟科学家在一起?到了今天这个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事实上这两个主体不在一个空间、一个时间创新的话,可能就达不到我们的效果。我想浙江过去在产业创新这一端体现出来的精神,也可以适用于科技创新,是一个最好的把这两个融在一起的地方。

之江实验室过去有一个很小的区域,叫做院士楼。去年我们把它改了个名字叫“罗布泊”。为什么叫罗布泊呢?一是因为罗布泊是个无人区,所以他应该有人去。第二个意思是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创新,都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要吃苦的事情。所以大家不能想着科技创新是一个很高大上,真的可以夏天开空调,冬天吹暖气的地方。所以我想只有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大家才会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事实上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

Q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融合有非常多的方法和模式以及手段。各位在深度融合的过程当中,有哪些成功经验愿意和我们分享的?

郑树生: 我们现在是每年把25%的收入用于科研和研发,同时公司50%的员工都是研究开发人员。我们所有的研究开发都是为我们的产品服务的,当你的研究跟产品精确定位和匹配的时候,那么自然就融合了。

杨龚轶凡: 在今天的AI发展,我们认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它必须强融合。我们会给高校提供算力支持,并且和他们共同开拓整个AI应用,构建大模型生态。只有科技和产业不停地融合和创新,才能高速推动AI的发展和整个新质生产力的最后的落地。

王坚: 最好的机制创新是机制的互补。也就是说两个不同机制的东西在一起,才可以做好谁都干不了的事情。所以我想无论是企业还是研究机构,无论是国家的研究机构还是民营的研究机构,它事实上很重要的是互补。我觉得只有互补在一起,才能触达一些单方面谁都达到不了的边界。总的来讲,就是要深度融合。

Q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