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鱼羊史记
「鱼羊」意为「鲜」,鱼羊秘史,访远古之鲜,揭万世之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光武帝刘秀近乎完美,为何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 ·  2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姜建国 : 明清云贵官方交通机构的职能与管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鱼羊史记

粤商伍秉鉴,百年前华人世界首富,近千年全球最富50人之一

鱼羊史记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9-26 20:00

正文

点击上方「鱼羊秘史」关注,每晚八点推送

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2001年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统计出过去一千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其中就有六位华人入选,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刘瑾、宋子文和伍秉鉴。在这六个人中,伍秉鉴是唯一一位纯粹的商人,不同于其他首富,伍秉鉴没有官僚这一特殊保护伞,能够将普通生意做成跨国集团,到达世界首富的位置,充满了传奇色彩。

      

两淮盐商、晋陕商人,广东的行商,为清朝三大商人集团。行商,顾名思义,是外出经营的流动商人,当时为清政府特许的专营进出口贸易的中国商人。广东首次被官府指定的外贸代理洋行有13家,故名十三行。行商制度在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创建时,洋行的主要职能只是评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及承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以后,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行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起来,成为清政府垄断、统制对外贸易的工具。17世纪后期,广州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口岸”,因为某些原因,中国海上只保留了广州一个开放点,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使得广州十三行这个商人群体迅速崛起,十三行成为清朝政府的南库,当时,广州百分之六十的税收来自十三行,这样的比例占全国税收的百分之四十。


      

在伍秉鉴之前,行商的领袖是同文行,同文行的总裁是大名鼎鼎的潘振承,潘振承也曾被《法国杂志》评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伍秉鉴的父亲年轻时在潘家担任账房,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扶植下,创办怡和行,怡和行是十三行之一。但是,这些代理行会因为因贸易形势或者其他原因变动,最多时有26家,最少时只有4家,可见这个行当的风险之大。

     

1801年,伍秉鉴从父亲手中接管怡和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外贸代理生涯。伍秉鉴绝对是生意天才,他的努力和奋斗不但让怡和行后来居上,成为国际知名企业,更是取代潘氏成为行商领袖,同时让伍家资产达到十三行的顶峰。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


(图)伍秉鉴      


十三行的主要生意是茶叶,丝绸和瓷器,按说是在商言商,无奸不商,西方人眼中的伍秉鉴却是“诚实、亲切、细心、慷慨”,“在诚实和博爱方面享有无可指摘的盛名”。据说一位美国商人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但是因为经营不善,无力偿还,伍秉鉴撕掉借据,免除了他的债务。慷慨大方,宽厚仁义的伍秉鉴用个人魅力征服了外国人,并与许多洋商建立起私人友谊,外商都认定伍秉鉴是可信赖的商业伙伴,愿意和他交易。凭借良好的口碑和精明的商业头脑,伍秉鉴还成为了英国著名的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当时,行商与外商的交易虽然数额巨大,但双方的贸易经营全凭口头约定,从不用书面契约。可见,合作双方的诚信,尤为重要。放到现在复杂多变的商海,后果不堪想象。

      

尽管富可敌国,但是清朝时期的民营企业地位非常低。十三行除了纳税,还负责给政府买单,负责商会管理,为外商担保等职责。从鸦片战争开始,十三行在这场历史耻辱的战斗中,前前后后为清政府买单斡旋,贡献了惊人的巨额财富。签订《广州和约》,按协议,清军退出广州城外60里,并于一个星期内交出600万元赔款;英军则退至虎门炮台以外,这600万元巨款,有三分之一由十三行商人出资,其中伍秉鉴所出最多,计110万元。

      

封建王朝没落时期,即使献出了巨额财富也不能自身平安。一些伍家担保过的外国商人为了牟利,做鸦片生意。为此,伍秉鉴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一年,74岁的伍秉鉴病逝于广州。《南京条约》条约签订后,广东十三行的垄断地位失去,特权消失,十三行逐渐没落,辉煌不再,和它曾经叱咤风云的领袖一样,在历史的舞台上,黯然落幕。

     

不知道什么原因,国人对于伍秉鉴,知之甚少,对于其人,历史也褒贬不一。


*作者:林炎清秋,鱼羊秘史签约作者。新浪博客文史推荐博主,新浪草根博客伯乐,文章多次入选读者、意林、格言、瑞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