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拉肚子或便秘时,妈妈们最先想到的帮手可能就是——益生菌。
有的宝宝可能吃完症状就好转了,有的却没什么用,为啥呢?
原因大概有几个:
-
益生菌不是万能的,很多毛病它不管;
-
你选的产品有问题;
-
你给宝宝吃的方法不对。
益生菌怎么选、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吃?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果宝宝有
急性腹泻、胀气、便秘、肠绞痛、湿疹
等情况,可以适当服用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
如果没什么肠胃或其他小毛病,就没必要吃了。原因是——
-
能用于
宝宝的益生菌种类十分有限,
要靠益生菌把肠道调理得很好不太现实。
-
长期吃益生菌,可能会让宝宝的肠道产生依赖性,
如果宝宝因此失去自己建立正常肠道菌落的能力,那就得不偿失啦。
-
肠道里的天然有益菌种类本来就非常多,
真要养好肠道里的菌群,还得靠均衡的饮食、健康的生活习惯。
我们必须要明确:
益生菌不等于益生菌制剂。
平常生活中,给孩子吃的大多是益生菌制剂,怎么挑选合格的益生菌制剂呢?
益生菌的种类有这么多,但是能用于儿童食品的并不多,国家卫计委规定,只有以下几种才能给宝宝食用:
国际益生菌组织(IPA)就提示:益生菌的功效取决于菌株,而不是我们通常了解的菌种。
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强调:益生菌的标识应该包括菌株名,因为益生菌的功效更多的取决于是什么菌株。
挑选益生菌产品时,要看清标识,属不属于国家卫计委规定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的菌株号。
在给宝宝选择益生菌时,要尽量选择不含任何过敏物质(牛乳中的蛋白质和乳糖)和添加剂的宝宝专属益生菌,避免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一定风险。
如果益生菌制剂中添加了乳糖等成分,有可能会让宝宝出现腹泻等消化不良等症状;如果添加了甜味剂等添加剂,会影响宝宝的味觉,易让宝宝日后形成挑食、偏食的习惯。
✘
没标出菌株
只写了菌种,没写菌株,不靠谱!
✘
菌株类型超范畴
这款益生菌粉,含有的两种益生菌都是符合要求的。
然而这款,虽然含有多种益生菌,
但是标红线的都不是国家允许用于婴幼儿的。
看来看去总之三句话:
菌种菌株不在国家允许范围?弃!
产品上没写明菌株号?弃!
菌种菌株不符合医生建议?弃!
国内外已开发出数以百计的益生菌保健产品,其中包括:片剂、胶囊、粉剂、滴剂等等,那么益生菌不同剂型有什么区别呢?
优点
糖果形式,容易携带,外观可爱,孩子易接受。
缺点
1)活菌数量少:加工过程需要高温干燥,而益生菌最怕高温。
2)含有添加剂:含甜味剂、崩解剂、粘合剂等添加剂。
优点
滴剂的剂型看起来高大上。
缺点
1)活菌数无法保障:益生菌在液态状态下易新陈代谢衰亡,没有碳氮的作为营养,益生菌也会不断的衰亡,活菌数无法保障。
2)菌株分布不均:滴剂中益生菌菌株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就算使用前用力去摇均,还是无法精准的控制每次吸取的菌株数量,而且在猛烈摇匀的过程中极易混进空气,造成活菌的衰亡。
3)不符合我国法规:我国法规规定:不提倡以液态形式生产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活菌产品。
优点
1)益生菌活性有保证:采用低温冷冻干燥技术加工而成, 有效保护益生菌活性,储存得当,能够保存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2)增加了微胶囊包埋技术和低水低氧保护技术:可保证益生菌菌株的活性并直达肠道。
缺点
如果是冲服,需要在37℃温度下的液体,否则会导致益生菌失效。
优点
优点:胶囊包裹,减少胃酸腐蚀造成的菌群损失。
缺点
1)不适合婴幼儿人群。
2)外观像药,不易被宝宝接受。
3)胶囊外壳中可能添加了明胶类物质。
需要强调的是,家长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来判断到底是否需要给孩子添加益生菌制剂,而不是想当然地觉得“既然益生菌是有益菌,对健康有好处,那多吃点益生菌‘补补’呗”。而当医生判断需要给孩子补充益生菌后,再给孩子吃的过程中,你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娃吃了没啥用?可别乱吃了
即使过了挑选合格的益生菌制剂这一关,仍然有很多家长败在了平时的小习惯上面,然后一次次问医生:“为啥我家娃吃的益生菌没发挥应有的作用?”
雨妈在这里为家长们总结了“关于益生菌制剂食用的重点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