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业谈债市
我们将在此公众号平台及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寻找债市投资方向,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全面、及时、便捷的固定收益市场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业谈债市

存款出表之后丨国盛固收

业谈债市  · 公众号  ·  · 2024-05-12 20:09

正文






本周曲线呈现陡峭化趋势,长端利率呈现更为明显的上行。 本周10年国债利率震荡上行,累计上行3.3bps至2.34%,而30年国债利率更是累计上行7.4bps至2.61%。相对来说,随着资金价格的下降,短端利率保持平稳或有所下行。整体曲线呈现陡峭化态势。

伴随资金价格下降的是,近期金融机构负债端发生明显的变化,即存款出表,或者说是存款向货基、债基以及理财的转移。 居民和企业存款增速大幅下降的同时,货基、债基以及理财规模却明显扩张。 今年3月货基和债基份额同比多增1.5万亿和1.4万亿,而理财产品余额在去年下半年增加1.46万亿。 存款持续向理财、货基以及债基转移。今年4月这种转移或有所加速。背后是叫停手工补息以及此前一系列引导存款利率下行政策的影响,存款收益与货基、债基以及理财等收益差加大,这带来存款向货基、债基以及理财更快速度的转移。

如果银行面临持续的行政性压降存款利率压力,非银收益率持续高于银行,这将导致资金持续从存款向理财、货基以及债基转移,即从银行向非银转移。如果这种变化持续,对资金、融资以及债券市场都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那么这将带来哪些影响呢?对债券市场来说,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

首先,这将造成银行和非银资金地位的转变,影响流动性分层和资金价格。 此前银行往往是资金融出方,而非银是资金融入方,这形成的结果是银行在资金市场的主导地位,以及存款性金融机构融资成本DR往往低于有非银参与的融资成本R,即流动性分层。但如果后续非银资金更为充裕,而银行资金则更为紧缺,这意味着银行和非银在资金市场地位的变化。非银可能减少资金融入,甚至持续融出资金。而银行可能减少资金融出甚至融入。这将导致R与DR利差的收窄甚至倒挂的可能。作为更为市场化的资金价格,R对资金定价的主导作用将更为明显。

其次,银行负债缺口可能更为依赖存单弥补,资金和存单的利差存在拉大的可能。 如果存款出表,这意味着银行负债端压力可能上升。而非银资金相对更为充足,资金可能需要借助渠道补充银行负债缺口。其中存单可能是重要的渠道,特别在手工补息等被叫停,协议存款以及同业存款规模可能下降的情况下。银行负债更多的依赖同业存单等工具,这将带来存单等供给的上升,对存单利率形成推高作用。而非银在资金市场融入资金需求下降,这将会形成资金价格与存单利差的拉大。

再次,这将进一步加大债市资产荒。 相较于银行,货基、债基以及理财等非银机构更多地投资于债券市场。银行大部分资产配置方向依然是贷款,但货基、债基以及理财的主要资产配置方向却是债券。因而,存款出表这将直接带来债市资金供给的增加。如果债券供给未能有效跟上,这将进一步加大资产荒的程度。而如果债市融资规模有相应扩大,这也将提升债券在实体融资中的份额。

最后,从券种配置来看,这可能更为利好于中短债以及信用债。 目前存款主要流向货基和理财,从债券配置久期来说,这些资管产品目前配置均以短债为主,理财更多配置信用债,特别相对于银行来说。虽然不排除未来在低收益情况下,理财拉长资产久期的可能。但从目前配置结构来说,依然更为利好于短债和信用债。

短期曲线或进一步陡峭化,等待长端利率调整后的配置机会 。 4月的弱信用已成过去,关键是未来信用扩张的节奏。对债券来说,未来信用扩张风险更为重要,随着政府债券供给放量以及配套融资增加,曲线有望陡峭化。在供给释放之前,供给对长端利率冲击的风险持续存在,因而长端利率会继续承压,市场风格更适宜于防御。根据去年8月之后政府债券供给放量,资金价格上升过程中10年国债利率接近20bps左右的调整幅度来看,我们预计本轮10债利率上升上限也可能在2.4%附近。即在5月政府债券供给放量落地,10年国债上升到接近2.4%附近时可能考虑增配长端。

风险提示: 政策超预期,资金超预期收益,债券供给超预期放量。






本周曲线呈现陡峭化趋势,长端利率呈现更为明显的上行。 本周10年国债利率震荡上行,累计上行3.3bps至2.34%,而30年国债利率更是累计上行7.4bps至2.61%。相对来说,随着资金价格的下降,短端利率保持平稳或有所下行。1年AAA存单利率基本持平于2.11%,除长端5年二级资本债之外,其它信用债利率普遍有不同程度的下行。整体曲线呈现陡峭化态势。

伴随资金价格下降的是,近期金融机构负债端发生的相对明显的变化,即存款出表,或者说是存款向货基、债基以及理财的转移。 从信贷收支表来看,今年3月居民存款与企业存款同比增加15.3万亿和1.1万亿,而去年3月同比增量分别为19.9万亿和6.8万亿。居民和企业存款增速大幅下降的同时,货基、债基以及理财规模却明显扩张。今年3月货基和债基份额同比多增1.5万亿和1.4万亿,而理财产品余额在去年下半年增加1.46万亿。存款持续向理财、货基以及债基转移。

今年4月这种转移或有所加速。 今年四月叫停手工补息以及此前一系列政策,旨在引导存款利率下行。而存款利率下行之后,资金价格调整幅度有限,存款收益与货基、债基以及理财等收益差加大,这带来存款向货基、债基以及理财更快速度的转移。从4月非银和银行配债的速度,以及资金融入融出的情况来看,非银资金来源优势进一步增强。

如果银行面临持续的行政性压降存款利率压力,而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调整不足,非银收益率持续高于银行,这将导致资金持续从存款向理财、货基以及债基转移,即从银行向非银转移。如果这种变化持续,对资金、融资以及债券市场都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非银和银行在资金地位上也将发生明显变化,因而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如果存款持续出表,这将带来银行和非银在资金、融资等各个市场份额和位置的变化,那么这将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

首先,这将造成银行和非银资金地位的转变,影响流动性分层和资金价格。 此前银行往往是资金融出方,而非银是资金融入方,这形成的结果是银行在资金市场的主导地位,以及存款性金融机构融资成本DR往往低于有非银参与的融资成本R,即流动性分层。但如果后续非银资金更为充裕,而银行资金则更为紧缺,这意味着银行和非银在资金市场地位的变化。非银可能减少资金融入,甚至持续融出资金。而银行可能减少资金融出甚至融入。这将导致R与DR利差的收窄甚至倒挂的可能。作为更为市场化的资金价格,R对资金定价的主导作用将更为明显。


其次,银行负债缺口可能更为依赖存单弥补,资金和存单的利差存在拉大的可能。 如果存款出表,这意味着银行负债端压力可能上升。而非银资金相对更为充足,资金可能需要借助渠道补充银行负债缺口。其中存单可能是重要的渠道,特别在手工补息等被叫停,协议存款以及同业存款规模可能下降的情况下。银行负债更多的依赖同业存单等工具,这将带来存单等供给的上升,对存单利率形成推高作用。而非银在资金市场融入资金需求下降,这将会形成资金价格与存单利差的拉大。



再次,这将进一步加大债市资产荒。 相较于银行,货基、债基以及理财等非银机构更多地投资于债券市场。银行大部分资产配置方向依然是贷款,但货基、债基以及理财的主要资产配置方向却是债券。因而,存款出表这将直接带来债市资金供给的增加。如果债券供给未能有效跟上,这将进一步加大资产荒的程度。而如果债市融资规模有相应扩大,这也将提升债券在实体融资中的份额。


最后,从券种配置来看,这可能更为利好于中短债以及信用债。 目前存款主要流向货基和理财,从债券配置久期来说,这些资管产品目前配置均以短债为主,理财更多配置信用债,特别相对于银行来说。虽然不排除未来在低收益情况下,理财拉长资产久期的可能。但从目前配置结构来说,依然更为利好于短债和信用债。

短期曲线或进一步 陡峭化,等待长端利率调整后的配置机会 。 4月的弱信用已成过去,关键是未来信用扩张的节奏。对债券来说,未来信用扩张风险更为重要,随着政府债券供给放量以及配套融资增加,曲线有望陡峭化。在供给释放之前,供给对长端利率冲击的风险持续存在,因而长端利率会继续承压,市场风格更适宜于防御。根据去年8月之后政府债券供给放量,资金价格上升过程中10年国债利率接近20bps左右的调整幅度来看,我们预计本轮10债利率上 升上限也可能在2.4%附近。即在5月政府债券供给放量落地,10年国债上升到接近2.4%附近时可能考虑增配长端。

风险提示 政策超预期,资金超预期收益,债券供给超预期放量。



本文节选 自国盛证券研究所于2024年5月12日发布的研报《 存款出表之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