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树上喝可乐
想写什么写什么,想画什么画什么,想拍什么拍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但是请记住,多看公众号不如多读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北京国家大剧院演艺中心招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树上喝可乐

初秋重看老片

树上喝可乐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9-11 22:04

正文


大概因为夏天磨人,一降温就内心一阵窃喜略略松了一口气,仿佛新的季节到来,之前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重新来过似的。但之前答应的 deadline 一个都跑不掉,拼命赶今天终于赶完了,下午 倒床睡了俩小时。醒来发现微信群里又有展览衍生品的讨论,第三次打样去了,下周就可以通告线上渠道了。而书的编辑肖海生,在日本休假也不忘在暮色中的书店赶我的采访稿,还讨论了几句找谁来写序,人已经想好了,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了。


赶计划外答应的展览 deadline, 写了快万八千字,画了十来张画。画画的时候,趁着昨天初秋夜里微凉,开始边画边看老电影。(Game of Thrones 看完了就没有心思开新剧看,因为一来开始几集还是要用点心,就适合画无主题绘画时候画,但是展览的画又不可能太专注看剧,索性就看百看不厌,时看时新的老电影 )。


有这么几部老片,过去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反复看了很多次。其中看得最多次的就是 《 You've Got Mail 》(中文翻译的名字很俗但也算贴切 《电子情书》),1998年的电影,我也是1998年头一次看。导演是 Nora Ephron, 同一对男女主角主演的都市轻喜剧 Rom Com 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面两部是西雅图失眠人和 When Sally Met Harry。第一部是讲因缘际会和巧合,恰恰好就没有错过。第二部讲,没准我们最后还会喜欢上一开始讨厌的人,男女之间没有单纯的友谊可言( 我也如此相信,除非性向不合,和gay蜜的友谊,和女朋友们的直男中的战斗机老公男友的友谊除外)。前面两部也偶尔会重看, 但唯独这部看得最多,和《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 ) 并列重看列表首位,分别看了百遍以上可能是没有的,但几十遍是有的。itunes 里有,amazon 里也有买,时不时拿出来看,还总能看出新意。


而这次看总的感觉也挺好。第一次看的时候十三岁,那时候想,今后一定要去纽约生活一下,后来就真的在纽约生活了。体会过那种清晨拿着咖啡去上班去工作,走在街上很随机就转进街角书店的生活。初看时候并不知道女主角专栏作家历史研究者男友研究的人是怎么回事,后来学历史竟然学到了。如果不是当时看到电影里的男人都会看《教父》,引用《教父》,后来我也不会全找来看,觉得这是必须。


现在从纽约搬回来了,秋天开始的时候看这部从秋天开始讲的电影,竟然也没有特别感伤和想念,大概手边太忙,或者想明白任何地方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特殊的归属感,如果我喜欢哪里,哪里有喜欢的事做,哪儿都可以过出家的感觉,反之亦然。这样想来还真挺开心,剧中女主角  Kathleen 的儿童书店生意因为男主角 Joe 的连锁书店扩张而倒闭,这才有了机会写作,而男主角在网路聊天室里的身份则是启发女主角写作的动力,巧是编出来的巧,但是我就是爱看。我是最近必须北京,才可能专心只做自己想做的事,fair enough。 如此想来,就挺开心的。



第一次去纽约的时候还去过剧中男女主角吵架的甜品店 Cafe Lalo 吃过甜品和咖啡,这么多年里其实只去过二次,就再也没有去过了,都是冬天,满大街都是黑大衣和风衣的季节。因为着实不好吃,所以也没什么过多的留恋。


试想1998年,快二十年前,还真是另一个世界。人们拨号上网,收到邮件前心里小鹿乱撞,没有微信没有 tinder 没有脸书,约个见面要说好时间地点,要说带了什么书放在桌上。男人碰到有好感的女人,不是一上来就加微信,更没机会托人微信建群。那时候要了电话号码等个24小时打电话约见面,已经是比较鲁莽的了。一般要等上两三天,才显得绅士矜持。更没有如今那些什么本来不认识的人,拉个群本着介绍人为拍拖撩菜为目的这样无聊和姿态难看的介绍方式。


总之那时候,见面和打电话都是很直接正经方式,面对面是最大的诚意和尊重。那时候《欲望都市》里还有一集,女主角被一个post it 分手,如今想来,大概和微信分手差不多一个级别吧。电影里,哪怕是网上的好友变成现实生活中让彼此如鲠在喉人,见面要被劈头盖脸体无完肤骂一顿,男主角也要硬着头皮去见一面,如果真喜欢,此人真能带来发自心底的快乐,等风波散尽,春天豆梨花开,还要厚着脸皮拿着花去求和。故事里女主角喜欢《傲慢与偏见》,讲的是喜欢上自己一开始讨厌的人的故事,电影里也一样。



电影里那段咖啡馆里约见面的戏,小时候特别喜欢,高一时候学校搞电影配音比赛,还和同班男生搭档配过音。这片段里,独立书店女主角骂男主角的家族连锁书店生意只图便宜卖书赚钱,而不重视店员水品和阅读体验,骂男主角急于扩张挤垮小书店,脑子里就是个收银器,十足“ nothing but a suit. " 这个 “nothing but a suit" , 一直是我压箱底骂人的话,直至今日,也只用过一次,当时说出来确实很爽的,之后也没觉得后悔,大概觉得对方是注定要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的人,才会说出。


剧中人们说,我们见到那些让自己难过的人,被对方激怒,便会不由衷地说很多狠话,事后又会后悔。这个我是同意的,但其实后悔也仅仅是对那些并没有那么多恨意的人吧,冷静下来一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就觉得没有必要。先说狠话或者伤人占了上风也没有意义,对在乎的人永远带着善意宽容才是最大温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