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颤消融治疗中的新技术近些年层出不穷,包括压力导管技术、多极放电、高密度标测技术、冷冻球囊、热球囊、激光球囊技术等等。同时,抗凝方面也亮点纷呈,NOAC(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Ⅲ级临床研究、真实世界研究以及分级亚组研究结果越来越多。而另一预防血栓的重要治疗手段——左心耳封堵术,由于其较房颤射频消融学习曲线更短的特点,在国内进展较快,HRS 2017会议上也有相关研究公布。另外,对长程持续性房颤,各种术式与技术探索越来越多样化,对部分疑难病例,采用内外科杂交也成为一个主要的探索方向。
目前,对于房颤本身以及潜在的并发症风险可以说已经拥有着全方位的干预和预防手段。比如对于阵发性以及短程持续性房颤,使用导管消融技术根治成为主要的治疗选择。长程持续性房颤也可以考虑导管消融或者杂交消融。对于房颤无法根治的患者,采用左心耳封堵术、抗凝治疗等手段预防卒中。同时,对于血压、代谢、OSAS等积极控制也成为房颤预防和减少发作的重要因素。当然,新技术从出现到临床推广需要时间来验证,其中必定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NOAC与华法林相比,虽然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累积被不断认可,但价格较贵、医师自身对抗凝治疗的重视和理解不足等这些问题还有待解决。事实上,就如左心耳封堵术目前也存在一些争议,因此房颤论坛上特意设置了这类辩论专场,目的是为了把现有的想法、证据、以及未来的预期展现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各位专家有所启发,从而在临床治疗中做出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