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例是甲烷分子模型的升级版,考验大家对之前所学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金刚石结构又称为金刚石立方晶体结构,属于立方晶系。每个晶胞含有8个碳原子,在晶胞中的坐标分别是:(0, 0, 0) (0, 1/2, 1/2) (1/2, 0, 1/2) (1/2, 1/2, 0) (1/4, 1/4, 1/4) (1/4, 3/4, 3/4) (3/4, 3/4, 1/4) (3/4, 1/4, 3/4)
根据这些坐标挨个创建球体自然能得到精准的原子排列,事实上这正是cif文件中记录的信息之一——原子坐标。用晶体文件处理后再导入C4D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本例要讲的是C4D软件的基本操作。
对于这类简单的晶体结构,只要善于观察,加上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创建起来并非难事。
在金刚石分子结构中,每个碳原子与周围4个碳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共价键,构成正四面体状。观察一个晶胞内部,可以看出4个这样的四面体,并分布在立方体的四个角上构成一个大的正四面体。
看到这里,估计各位都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下面,让我们打开C4D,开始正式的建模教程。
首先,创建一个
立方体
对象,然后C掉(按快捷键C)转为可编辑对象。在这个立方体基础上,我们来得到正四面体。
(为什么不直接用
宝石
对象创建正四面体,请大家自己思考并尝试)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立方体表面连出下图所示的线,可以切换到点模式,在视图中点击鼠标右键,选择
「线性切割
」
或
「多边形画笔
」工具,画出如下线条。
然后选中四个没有连线的点,按快捷键
M~N
「
消
除
」
。即可得到一个正四面体。
对四面体进行
克隆
,
「模式
」
为网格排列,
「数量
」为2×2×2。因为这里的四面体是基于默认创建的
立方体
对象得到的,所以网格排列的默认尺寸刚好合适。
现在的问题是,网格排列得到了8个四面体,而我们只需要其中交错排列的四个。再次C掉,一个个删是一种办法。有没有别的方法呢?当然有。
在
克隆
对象的变换属性中将
「显示
」改为索引,就能在视图中的克隆对象上看到每个四面体的序号(0~7)。我们需要的是1、2、4、7号四面体,0、3、5、6可以用空白对象替代。
在
克隆
子层级各复制四个
空白
对象和四个四面体对象,对号入座即可。
到了这一步,剩下来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创建一个边长400 cm的
立方体
对象,添加
晶格
造型,设置
「圆柱半径
」和
「球体半径
」如图。
在大立方体的面心
克隆
球体
对象。
然后在每个四面体的轴心
克隆
一个
球体
对象,这里未用到连接,可参考
【例25】钙钛矿
的教程。
(注意:
空白
对象的轴心位置并没有
克隆
小球,所以我猜测这个例子中
克隆
的轴心分布必须是实体模型的轴心才有效。这些都是平时建模时应该思考的问题。)
最后一步,在四面体的顶点处
克隆
圆柱
,并在变换中调节
「位置.Z
」和
「旋转.P
」的参数,得到连接球体轴心的圆柱朝向,如图所示。
(这些属于基本的对象
克隆
操作,之前的教程中已经多次讲到过)
* 思 * 考 * 题 *
如果将最开始的网格排列
克隆
「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