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就《关于支持松江加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公开征求意见。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何建华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政策措施》的亮点在于着重突出了松江作为科创走廊“创新策源地”的概念。《政策措施》中提及的“共筑”“共建”“共育”“共享”呈层层递进关系,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发展,再到科创生态,环环相扣、逻辑紧密,推动科创走廊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让科创走廊真正成为长三角科创的动力源、带动轴以及增长极。
强化松江“创新策源地”
受访专家认为,松江能够成为“创新策源地”离不开其产业基础、人才资源和优质的营商环境。
《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推动松江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的策源地,在辐射带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何建华表示,松江具备人才和产业基础。一是松江大学城有丰富的科研人才储备力量;二是有科技创新领先企业;三是有营商环境优势。所以松江具备成为策源地的优势,有了策源地才能发挥能级,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其关键是国际一流创新生态,核心是生态圈里企业、科创、人才等要素能健康成长。
《政策措施》还重点围绕松江重点产业谋篇布局,包括航空航天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科学仪器产业等。以航空航天产业为例,近年来,松江加快培育集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应用落地于一体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根据相关计划,到2027年,松江商业卫星批量化智能制造能力将达到300颗/年,在轨运营卫星数量达到600颗左右,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相关企业总数将达到100家左右。
在营商环境方面,近日,松江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松江区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和重点产业图谱。此次发布的松江区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以市场化为鲜明主线、以法治化为基础保障、以国际化为重要标准。在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方面,持续清理各类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坚决消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加强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网办。
记者获悉,未来松江区将聚焦卫星互联网、智能终端两个细分赛道,出台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政策,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相关功能平台落户,打造具有高辨识度和强影响力的卫星互联网、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打造国际一流创新生态
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济武认为,科创走廊本质上是一个地域性的、完整的科创生态系统,除了能够有效实现多门类科技与人才在空间上的聚集外,还能打破城市群之间的隔阂壁垒,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互相弥补创新要素的不足,真正带动大区域、多城市高质量发展。
《政策措施》提出,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积极破除制约技术、成果、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引导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共享高端智力资源。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国际一流专家的战略咨询和决策支撑作用,建立分类决策咨询制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资源高标准规划布局。
“本次政策更加强调共享的概念,通过‘1+8’即‘松江+8城市’共同努力,形成对标美国加州101公路科创走廊的国际一流创新生态体系。”何建华表示,《政策措施》实惠性强,给予企业和科创团队丰厚的补贴。
例如,《政策措施》提出,瞄准重大产业技术背后的基础性、关键性原理问题,建立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和企业共同投入机制,支持科技型企业组织长三角各类产学研力量,开展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突破,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根据项目投入,分阶段给予不超过总投入的50%、最高3000万元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