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表舅是养基大户
写点理财、基金的想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可爱多手工艺术  ·  多年的十字绣材料还在压箱底吗?拿出来换个方式 ... ·  3 天前  
可爱多手工艺术  ·  剪下来的碎布边角料制作了那么多的小蘑菇,好玩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表舅是养基大户

上半年金融行业的十大事件(下集)

表舅是养基大户  · 公众号  ·  · 2024-06-23 21:43

正文

看图说话:如果一个没有价值的东西无法自我了断,那就得有人站出来,做一些,令一部分人,不愉快的动作,这就是 金融行业出清的底层逻辑
......
前情提要, 昨天在《 上半年金融行业的十大事件(上) 》中,我们介绍了五个事情,分别是,为金融行业未来发展定调的六个强大、美联储不讲武德的降息预期、证监会换帅和国九条的长期影响、城投和地产缩表下二十年未有的债券资产荒、无风险利率内卷下的金融机构利差风险。
咱们继续,说接下来的五个。

......


十大年度事件之六

金融机构的合并潮、出清潮、破产潮。
2024年上半年,是中小金融机构的出清潮,真正开始实质性提速的半年,这里,有两个标志性的信号。

其一,在定义 三大系统性金融风险 的过程中,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置于第一位,甚至排在了城投和地产前面,这可能是在过去几年,用真金白银,去处理完各类金融机构风险后,得到的深刻体会。

其二,是终于明确了 央地的权责关系 ,一方面,管理的权利,上收到中央,一切行动听指挥,确保条条管理的权力(zy部委),大于块块的权力(地方政府);另一方面,处置风险的责任,压实到了地方,至少地方是第一责任人,就像银行的资本金体系一样,地方是核心资本,出了风险,先消耗核心资本。

表舅在去年年初写过,《 国内的4000家银行,10年后还能剩几家? 》,提到,兼并重组的出清潮,一定会加速,背后的逻辑就在于, 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供给过剩 ,且和新能源等产业过剩的底层逻辑类似,这些金融资源,之所以过剩,也和我们的地方政府有关,每一块金融牌照,都是地方政府赚钱的聚宝盆,也是突破限制的白手套,更是税收的来源(比如县级农商行合并成省农商行后,税收就归省里了)。

而地方的存在,导致没有价值的东西,该出清的时候,总是无法自我出清,因为谁也不想失去聚宝盆、白手套和税源。

那么,现在,整个逻辑在这半年发生变化了,因为首先这是中央力推的方向,不可阻挡,其次当我需要承担所有风险的时候,这些金融牌照也就没那么香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1、我们国家最复杂的金融细分领域—— 农商系统 ,各省开始加速拿出合并的方案,光是上两周,就看到了海南农商行、辽宁农商行,吸收合并各县级农商行的消息。

2、监管针对 中小保险 的风险,处理的方式,是直接根据偿付率指标,让低于一定偿付率的机构,暂停新发产品,采取休克疗法,让其实际从市场中离场。

3、针对 中小银行理财 ,从21年开始,就不让新增规模,然后可能到26年,让其逐步压降到零,且对牌照发放,十分审慎,并没有按一省一牌照的模式执行,原因就在于,监管可能不认为,三个臭皮匠,就能顶一个诸葛亮,几家没有真正资产管理能力的机构,合并后,也不一定有实质性变化。

4、不仅是头部券商合并的传闻满天飞, 中小券商 的吸收合并,也在加速,本周,就有西部证券,吸收国融证券的消息。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可以看到,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券商的自营业务,占券商的收入占比,已经到了30%,也就是说,很多券商的牌照相关的业务(投行、资管、财富管理、经纪)已经赚不到钱了,如果不抱团取暖,可能就过不下去了。

5、 券商研究所 佣金下调后,很多卖方首席的团队,整编制的,从一家,跳到了另外一家。

以上,还是有牌照价值的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合并的方式慢慢出清。
而留给很多没有牌照价值的金融机构而言,找人接盘的机会可能都越来越少了。

1、对于积累的风险极大的部分 信托 ,大多数的股权,无人问津,只能破产清算,比如新华信托,只有少部分地方政府还比较有实力的,还能地方介入,挽留一下牌照,比如四川信托。

2、原来是香饽饽的 公募基金 股权,竟然开始无人问津,上银基金、东海基金、新华基金的股权拍卖,直接多次流拍,根据财联社的统计,诺安、红塔红土、京管泰富、中邮基金等多家中小公募股权先后遭股东转让,部分股权转让也经历了多次流拍、降价、重新上架等波折,而最近还有一个传闻(不方便现在说),可能会对中小基金公司的利润,造成巨大冲击,很多民银、私募系的公募牌照,变得岌岌可危。

3、大量 私募基金 ,已经在原地出清了,而限制银行代销私募的传闻,一定会使得这个行业呈现进一步的龙头化模式,大部分中小私募将失去生长的土壤。

4、当然,我们不能忘记 基金子公司 ,这个出身的时候就略带畸形的创新产物,已经彻底game over了。

中央对中小金融机构出清的态度是坚决的,就在最近,咱们聊过,国资委规定,禁止央企新增金融企业相关的股权,其实就是把,有扩张野心的央企,去接盘问题牌照的路子给断了,让风险暴露在阳光之下。

出清,才刚刚拉开帷幕。


十大年度事件之七

房地产的重磅供给侧政策,大涨的黄金和比特币。
上半年出台的, 地产收储政策 ,可以说是近年来,对于房地产市场,最重磅的组合拳式政策,在此,不作展开。

我们可以聊聊的,是黄金和比特币的大涨。
黄金今年持续大涨,而比特币年初以来,也大涨了40%以上, 其实,两者,说的都还是供给和需求的故事。
黄金和比特币很像
供给端 ,两者都是可预测的,黄金每年的新增产量已经增长乏力,而比特币在创设之处,就约定了总数量,这才有每次「比特币减半」前后的大行情。
需求侧 ,当供给可预测、受约束的情况下,边际的新增需求,就能推高资产价格,对黄金而言,这个需求是各国央行的净买入,而对比特币而言,类似马斯克允许用比特币购车这样的事件,令比特币的边际需求也得到了丰富。
那么,房价的故事就很像了,供给端,是36个月以上的浩浩库存,而需求端,我们要考虑的是,新增挂牌产生的卖出需求,和新增买入需求,两者加总后,到底需求是边际增加的,还是边际递减的?


十大年度事件之八
被市场遗忘的资本新规,和正在改变A股的新会计准则。
1、先说被市场遗忘的资本新规。
表舅在《 招行年报的十大真相里 》,解释过资本新规今年实施过程中的逻辑:

2024年1月1日起,资本新规实施,按理说,新规下,按招行的理解,信贷类业务的资本占用整体趋于下行,体现监管对信贷的呵护,而金融市场类业务则略有上升, 体现进一步去同业的决心 ,银行应该按照资本占用的优先级,优化结构。

但现实是, 信贷类增长乏力,只能进一步多做金融市场业务 ,这也使得,事实上,今年资本新规,对提振信贷的影响有限,更多的,还是金融市场业务本身,内部,信用债、利率债等资产结构的摆布,利好利率债的配置,这也是咱们说的,推动利率债、国债大牛市的核心逻辑之一。

我们昨天提到的,缺项目-投放慢-发债缓的新模式,导致的信贷和债券资产荒,让原本大家无比忌惮的资本新规,仿佛失去了「药性」,当银行连需要占用资本的信用债、贷款都不够投放的时候,你的资本占用,是0%,还是50%,还是100%,还重要吗?
很少有人想到,资本新规对市场的冲击,以这样一种方式,被缓释了。
2、再说,正在改变A股的新会计准则。
引用一下,我们在《 跟着保险,加仓红利 》里梳理过的逻辑:

新会计准则颁布后,保险公司投资的这些股票,都要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FVTPL)来会计记账。

这名词很长,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你年初80块买入一只股票,市值8亿,到年底股价跌到50块了,市值5亿,那么,这跌去的3亿,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 就变成我今年的利润少了3亿,这就非常蛋疼

但是,如果你买的个股,比例足够高,比如直接举牌,超过了5%,那么,你就有合理的理由,说,我这笔股权投资,是长期投资,是战略投资,不以交易为目的,是为了当股东,赚投资标的的利润和分红的。

那么,这时候,会计上,就可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FVOCI),来处理。

换句话说,你还是年初80块买入一只股票,市值8亿,到年底股价跌到50块了,市值5亿,期间,上市公司分红2亿,那么,这跌去的3亿,没有关系,不用care,到年底的时候,保险公司的账上,会按期初买入时候的8亿+2亿的分红,作为这笔投资的期末价值,也就是从8亿,变成了10亿, 这就使得,保险公司的利润变得非常平滑

你可以理解为,举牌的行为,相当于,让买入的股票,变成了债券投资里的摊余成本法,债券的摊余看的是票息,而股票的“摊余”,看的是分红,是股息。

我们昨天讲过,外资决定总量,国家队决定结构,那么,在有限的市场化资金当中,为数不多的增量资金—— 险资,就会决定市场的审美和风格
对于这些正在忍受巨大的利差损风险的保险公司来说,当利率长期维持在低位的时候,有且只有高股息,能够既提供可靠的资产收益、又满足其庞大的资金体量。
这,就是新会计准则,通过影响保险的行为模式,进而影响,或者说加速决定市场风格和审美的逻辑。
如果下半年,你三天两头看到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尤其是港股上市公司的公告,请不要疑惑, 一切的答案,都写在了新会计准则里


十大年度事件之九
超预期的大基金第三期,和下场参与的银行资金。
如果有什么产业端的新闻,值得放入上半年金融行业的十大事件的话,那就非集成电路的大基金第三期莫属。
一是 因为其巨大的规模,和超预期的体量; 二是 因为首次出现的银行资金,它和央行主导的5000亿科技贷款一样,清晰地展示了,国家希望引导银行参与的方向; 三是 半导体芯片,正在决定世界发展的格局。
对于最后一点,只需要说一件事,如果我们的芯片制造能够崛起,抢占湾湾的份额,那么,对于湾湾来说,会是几乎经济层面灭顶的惨剧。
我们的目标,仍是星辰大海。


十大年度事件之十
金融降薪潮和人人喊打的公募基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