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这句话,或许是沉寂许久的 H股银行股的真实写照。
下表是几个主要涨幅居前的 H股银行股,建行这样的四大行巨无霸,都能出现单日 6.12%的涨幅。
我是 H股银行股的长期拥趸,2021 年初就开始持有香港银行基金,去年中还特地以《
十万亿级灰犀牛
》为题,写过
丁昶
的《买入银行股》一书,表达了我对银行股的看好。
不过经历了周四的大涨,我已经减持了差不多 1/3 的H股银行股仓位,未来若走高则继续减持。
对于 H股银行股,我是一个价值投资者,看重的是一度动辄 7%+的股息率。
既然是价值投资者,追高是一辈子不会追的,见好就收的心态,反而是要有。
当下的 H股银行股到了怎样的一个状态?
我们可以从相对视角和绝对视角来看。
相对视角:AH股比价重回常态
H股银行股之所以别具诱惑,很大程度就在于同一家银行,H股往往相较 A股有显著折价。或者换一个视角,就是 A股相对 H股动辄 50%+的溢价。
但是,周四大涨后,溢价快速收缩。
下图是工商银行2019 年迄今的 A股溢价,可以看到短短几个交易日,就从 40%回落到了 24.23%的水平。从 2020 年迄今的波动区间来看,这个溢价率水平是常态,中性水平。虽然此前不伐回落到 20%的水平,但显然“性价比”已经锐减。
另一个我长期关注的建设银行也是类似。A股溢价率从不久前的 60%回落至最新的 31.44%,同样是常态水平。
当 AH股比价进入常态区间后,憧憬 H股继续不受地心引力的限制大涨,显然就有些过于乐观的。
更何况……
绝对视角:RSI 周线现极端值
相比 AH股比价这个相对视角,更可怕的其实是 RSI 周线这个绝对视角的极端值。
毕竟,AH 比价回调,可能是以相对 A股涨得少来实现,但是 RSI 超买后的回调,却是带来很大的回撤风险。
下图是工商银行H股上市以来的周线图,下面是 14 周 RSI 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