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教育
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为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学生提供择校、能力培养、海外升学等专业国际教育资讯。助中国家长实现教育突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镇江发布  ·  教育部重要通知! ·  昨天  
文商资讯  ·  北京大学AI智能高级研修班4月25-27日开学 ·  2 天前  
文商资讯  ·  北京大学AI智能高级研修班4月25-27日开学 ·  2 天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20 ... ·  3 天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20 ... ·  3 天前  
NBS十八生活  ·  2027年高考 最新公告! ·  3 天前  
中国教育报  ·  解码《纲要》⑧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教育

我们用碎片时间一年半读了400多本书,还打赢了小升初第一仗!

外滩教育  · 公众号  · 教育  · 2019-03-20 07:00

正文

看点 有关于碎片时间的讨论一直是家庭教育中的热门话题 。合理的运用碎片时间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做好知识积累。 本文作者在孩子五年级时便开始专注时间管理,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帮孩子阅读了400多本书。 通过她的案例,我们能够了解如何在保持孩子兴趣的前提下高效管理碎片时间, 在家庭教育中 帮助孩子打赢入学第一仗。


注: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小花生网”(ID:xiaohuasheng99)


文丨 Aimee June    编辑丨张凌锋


今天和大家分享时间管理的经验。并不是因为我是时间管理的高手,有着高超的时间管理技能。


恰恰因为我一直是个时间管理的小白,为了孩子才开始动脑筋进行时间管理,一点点进步,千般辛苦,万种努力,个中滋味,感触颇多。


我对时间管理的关注,是从我家小朋友升入五年级时开始的。



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升初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做父母的都希望在自己的经济能力内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资源,上最好的初中。


我家小朋友上的是普通公立小学,学校的教学具有普适性,作业压力不算太大,整体成绩在区内算好的,但与名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根据往年的经验,只有成绩进入班级前五名才有希望考取区内最好的初中。


考虑到我们准备择校,除了在校内学习上争取领先之外,不可避免地要给孩子进行课外拓展,这样才能在初中的选拔考试中不掉队。


小升初的准备工作包括两个:


  • 首先是语数外的课内巩固与拔高,以应对考试,争取更好的成绩。

  • 然后要开展课外知识的拓展,为初中的学习作铺垫。


比照我们要达到的目标,要补的课实在太多了:


  • 语文:诗词古文等是初高中学业必备的技能,不早些时间花功夫,等到中学学业紧张了,孩子只会更累;

  • 数学:孩子的成绩一直在90到100之间起伏不定,就怕她在关键考试出差错。看着同班学霸每次考试都能稳定在满分左右,我们也打算适当地安排做题;

  • 英语:当时孩子刚刚进入初章书,必须每天坚持阅读,希望能早点进入中高章书。此外,听力输入和词汇加强也不能少;

  • 理科:孩子快初中了,马上要进入理化生的学习,也要读读科普方面的书,为将来的理科学习做铺垫。

...


这么多事情要做,可孩子从早晨上学到下午五点放学,回家后还要写作业,留给我们支配的时间有限。


挤占孩子的休息娱乐时间是肯定的,但绝对不能占完,以至于孩子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兼顾学习和生活?有没有可能以此为契机,带领孩子,我们一起成长为有学有玩从容生活的家庭?


正是那时,我们和“时间管理”结了缘,回想起来,其实也为找对了方法而感到庆幸!



碎片时间

日积月累,威力惊人!


焦虑不如行动,我们决定先把所有的任务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必须使用整块时间的任务,比如网课,做数学练习...我们安排在周末的一天里进行。


另一类的任务,被我们化整为零,安排在平时的碎片时间做。


  • 巩固课内背诵,语文课外拔高学习

  • 拓展课外知识

  • 英语听力练习

  • 科普学习,为初中理化生做准备...


最开始做规划的时候,只想着努力去尝试,对成功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回想起来,当时的我们都不曾预料到:碎片时间的利用如此重要,日积月累的威力如此惊人。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做的事情数起来还真是不少!



1. 每天20分钟,读完一套《小学生国学文库丛书》


早读,孩子每天读20分钟,中文英文各10分钟。读我事先指定书目,孩子朗读。


一年半坚持下来,我们读完了一套小学生国学文库丛书,包括《唐诗》《宋词》《诗经》《论语》《史记》《孟子》《庄子》《成语》《三十六计》。



英语方面,我们朗读读了两本词典《泰迪熊图解情景英汉词典》和《中学英汉双解多功能词典》。此外,还阅读了三百多本分级阅读读物,期末复习阶段,也有读老师指定的中英文课本内容。


2. 用餐时间听有声书,中文英文两手抓!


大家可能疑惑,用餐时间也拿来听书,会不会影响亲子交流?我开始也有这样的担心,所以一开始,我们没有任何要求,不考查,不增加孩子任何压力。


我也会观察,会不会影响孩子吃饭。她开始有些不习惯,不过没几天就适应了,吃饭也吃得很香。有时候吃着饭,她会突然冒出一句话,来评论音频内容,我就知道她应该是听进去了。


我们也会对音频的内容发表感想交流看法。有时候看到谁有重要的事情说,我会不动声色把音频暂停一会儿。


统计下来,中文方面,我们听过这些:



其中有些孩子特别喜欢,听了两三遍。


这是我们在小花生APP上的阅读记录


英语方面,喜马拉雅上的英语原版童书,孩子也听了不少:My Weird School第一辑21本,特别版5本;Geronimo Stilton(老鼠记者)6本;Wonder(奇迹男孩);Flipped(怦然心动);Who Was系列人物传记8本;Dork Diaries系列12本。



尝试过听一些音频节目,但孩子不喜欢,也就放弃了。为了配合英语学习,也经常在用餐时间反复听《新概念英语2》的课文,以促进背诵。




3. 睡前二十分钟,爸爸来讲科普


去年的某天晚上,孩 子睡前给爸爸撒娇让讲个故事,爸爸尴尬地说不会讲。我在书房听见了,迅速打开手机,马上网购了一套书回来。不会讲故事?没事儿,会读就行!我们从《科学家的故事》 读起!



没想到科普书籍对了老公理科男的路子,读读讲讲,两个人有说有笑,可开心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爸爸读了这些。



其他碎片时间的利用:


外出路上,等餐时间,走亲访友做客时间,我们都会带上孩子爱看的书籍或杂志,她也乐于利用时间阅读。


不要小看这些碎片时间,一般餐厅里等餐时间少说十分钟,闲着也是闲着,孩子看自己喜欢的书是种乐趣,绝不会当做任务而烦恼。


我还会在手机里准备好有趣的英语小视频,几十秒到几分钟长短不等,供小朋友闲时时娱乐消遣,顺便接触英语文化。



时间管理的积极影响,也在孩子成绩上体现出来了!


汇报一下,女儿已经在首轮的小升初考试中顺利过关,达到目标初中的录取线,算是初战告捷。



除了列举的“硬指标”上的收获,这些进步,也让我们从心底里开心:


  • 第一,孩子 的娱乐时间没有被侵占 。维持了 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庭生活保持正常有序,孩子也能保证她的娱乐休闲小时段;

  • 第二,孩子形成了一些 时间管理的习惯和能力 ,有时候会参与到她的时间安排中来,执行起来也更顺畅;



  • 第三,孩子尝到了甜头!对于碎片时间的利用,孩子偶尔表现出来的累与烦也几乎没有了,而是愿意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成更多的事情,体会更大的 成就感



  • 第四,爸爸说,碎片时间跟着孩子听音频,读科普,我们 大人也长了见识 。最近办公室里同事们热议电影《流浪地球》,对其中一些科学概念有些 摸不着头脑,爸爸正读到《给孩子讲宇宙》,什么太阳系,黑洞,好好讲(卖弄)了一番,引来同事们一阵赞叹!


用好碎片时间

明确目标,坚持到底


回顾这一年半在利用碎片时间方面的尝试,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利用碎片时间,不是为了把孩子所有时间填满,而是有意识地把容易忽略掉的小段时间用来完成一些小任务。


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促成孩子的进步。


比如,上面谈到的三个碎片时间的利用,并没有额外增加孩子的压力。


  • 早晚时段,都是稍稍磨蹭就会不知不觉混过去的一段时间...

  • 而用餐时间平时是在闲聊,增加音频之后,我们照样有话就说,只是减少无意义的闲聊


高效的利用碎片时间,能给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外腾出一些自由时间。


由于有这几个碎片时段的坚持,我们在晚上和周末能够集中精力去完成挑战性更大的任务,即使孩子已经六年级了,晚上八点以后也有自由的时间,周末也至少保证两个半天的休闲时间。



第二,说实话,碎片时间的利用,考验的不仅是孩子的毅力,更是大人的耐心与坚持。


可能因为我自己之前就是个时间管理的小白,所以我心态比较平和。一个时间安排出来,并不指望孩子就此很顺利地执行程序。


我会先想想自己能否完成,如果连我都做不到,就不能要求孩子去完成。即使我自己做到了,也要明白孩子还小,当下正是她习惯养成的时候,我需要适时提醒,监督并推动她...


第三,要坚持用好碎片时间,其实要依赖于家人协作


我家队友宠爱女儿,对女儿的生活照顾投入非常多,但在学习安排上还是更多地指望我。


我很坚持他参与到时间管理上来,一方面是因为我也有工作,没有办法全程管理孩子的时间,另一方面,爸爸投入越多,他越能切身体会到时间管理的不易,越能配合妈妈的计划,不会出现不理解或扯后腿的现象。


我想,育儿的过程中,最累的不是身体力行照顾孩子,而是不被理解的一个人孤孤单单奋斗。 父母协作越多,配合越好,孩子当然也就只能乖乖顺应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