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槽叔,《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的作者。
为抗击疫情,各大保险公司最近推出了很多新冠肺炎专属保险产品。
很多都是噱头,不必在意。
建议各位冷静点,不要在焦虑的作用下仓促买保险。
以前,如果你科学地配置过保险,那面对疫情本就无需慌张;
现在,如果你还没配置过保险,那仓促搞定的将来不一定能派上用场。
槽叔今天要说的,是一款真正适合疫情高危群体的保险产品:
京东安联的新冠病毒保障计划,
也叫「关心保意外健康保险」。
注意:确诊就能拿钱,不是确诊后身故才能拿钱,而且最高1万。
请回到小学的语文课阅读理解课堂,仔细琢磨琢磨这句话。
根据目前的诊断方式,只要核酸呈阳性,或者医院愿意出具其他形式的诊断报告,都可以定义为「确诊」。
如果你是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且岗位相对高危(如ICU、插管相关),推荐投保计划四。
1. 居住在湖北省内、疫情相对比较严重的地区,比如武汉和黄冈;
3.
健康状况本就不理想;或者年龄较大,有慢性病史;
4.
自己从未确诊、从未被判断为疑似病例,且未有过发烧、干咳等显著症状(这一条是为了满足健康告知);
保险行业有个行规,叫「防范逆选择」,意思是把高风险人群剔除出去。
我上面提到的那四个条件,前三个条件,按理说都应该作为高风险人群排除出去。
既
没有说「医务人员不能买」,也没有说高危地区不能买。只要求你在投保时不能是确诊或者疑似。
而且,这个疑似指的是被官方定义为疑似的「疑似」,不是你自己想当然认为的「疑似」。
所以只要没有被医院诊断为疑似并上报给相关部门,都不属于疑似。
好嘞!
既然你京东安联要来送温暖,那咱们就需要做好规划,让这个温暖能够实实在在送出去。
所以,请刚才提到的两类高风险群体关注,其他群体没必要买。
问:为什么医院人员买计划四、非义务人员买计划六呢?
答: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不是所谓的「正确答案」。
我的是这么考虑的。如果只是确诊,那么医务人员会有其他的方式获得赔偿(国家补助和部分企业的爱心基金)。但普通民众只能靠商业保险获得补助,所以普通民众的「确诊赔付额度」最好高一些。
这样做的宗旨,也可以帮医务人员省钱,毕竟计划四只要128元。
此外,如果确诊且身故了,那计划四和六都是赔50万,大家拿到的赔偿是一样的,不分高低。
答:如果困在这种思维里,那所有的保险他都不应该买。请注意,为身故和疾病承担财务补偿,是一个健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希望你能理解商业保险的作用和价值。
问:槽叔,我看到还有某某产品也没有职业和健康限制,得了新冠肺炎也会赔啊。
答:你仔细看看,你所说的这个某某产品,是否有「确诊即赔」的责任。
再说一遍,京东安联是确诊即赔,不是「身故才赔」。
这两个责任,天壤之别。
确诊有多少,身故有多少,哪个发生的概率高?
答:文章说了,除上述那两类群体,其他人一概不建议购买。
如果你是医生,但不在抗疫一线,理论上得病的概率很低,没必要买。如果你在上海,属于湖北省外,当然也没必要买。
我所说的没必要买,指的是你获得理赔的概率很低,没有必要花一两百块钱去买一个基本用不上的产品。
第一件事是
「保险明明用得上,却没买」
,到最后,肯定要被埋怨。
所以槽叔才会建议,暴露在风险之下的人最好配置一份。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有更高的概率用得上。
第二件事是
「买了保险,却没用上」
,到最后,还是要被埋怨。
比如一个居住在北京郊区的、严格执行宅在家里和卫生标准的普通民众,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相对很低,如果他买了却没用上,会骂我骗他钱。
大家都是成年人,我尽量把客观信息呈现全面、清楚,然后你自己做决策。
我们假设有43个人买了保险,那么只要有1个人确诊新冠肺炎,保险公司就亏的。
因为,
累计收到的保费 9804元 < 赔付 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