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从牙疼这件事说起。
有一晚深夜两三点,孩子牙疼疼醒了。在刷了牙、用了牙线折腾半天未果后,我把他抱到了凉爽些的客厅。在哭闹的间歇,当他看到外婆端来的打在碗里的生鸡蛋,他脸上挂着泪珠说:“这个像土星。”然后继续哭,并坚决抗议把蛋清抹在他脸上。
▲很小的时候,他就对天文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曾经有一个儿童心理学专业的妈妈跟我说,当你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好奇,你就应该尽自己之力去帮助孩子夯实、挖掘、深化这种兴趣,比如他喜欢汽车、火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只是为他多买一些这类玩具是不够的,你也应该去主动地学习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和他一起成长;他喜欢天文,那你就和他一起好奇、观察、找寻答案。让他的兴趣、好奇带他和你走得更远,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不难。
他会看着裤子和袜子松紧处留在腿上的痕迹说:“这个是火星峡谷。”
吃饭吃到半途,他拿着两只筷子自顾自绕来绕去,嘴里念念有词:“当地球运行到......”
正看着书,转头一看他拿着两本书又在绕.....
玩着玩着他开始口播:“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人类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这里有秀美的山川......”大概是他看纪录片背下的。
刚开始学英语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他脱口用英语说出了太阳系八大行星。
几乎每天晚上他都会用地球仪、手机电筒、纸剪的圆片模拟月全食、月偏食、全影带、半影带,并且配有解说;会用手机电筒照向地面,说,“看,日环食。”外婆说他的动作就像农村神婆在给人送病。
他会问我:“为什么太阳升起来和落下去的时候是红色的?”以及很多我没记住或回答不了的问题。
当然,他不喜欢上幼儿园,执拗地想把时间停留在周日上午的时候,会愤怒地说:“我要把地球炸了。”
或者自东向西跑,是不是就一直都可以过周末?
那天小区院子里的灯没有亮,他说:“终于没有光污染了,可以观测星空了。”然后从家里找出来我买给他的那个小望远镜,可惜我买的那个根本就用不了。
2017年一个很冷的冬夜,我们全家,外婆外公爸爸妈妈和他,一起在院子里待了近一个小时看月全食+蓝月亮。问他冷不冷,他说一点也不冷。他开心地蹦蹦跳跳,给我们讲什么时候是食既、食甚......没错,全是专业名词。
他想要的五岁生日礼物是个叫三球仪的东西。
《星空图鉴》在NASA宇宙特展举办首发式那天,我激动地拿着书去找北京天文馆馆长签名,万般亲和的朱老师问我他叫什么,然后歪头想了想,给他写下了一句话:“嘟嘟小朋友,我们一起关注星空。”晚12点到家他还在等我,听我读了朱馆长的话幸福地抱着书亲了又亲。
▲拿到书之后,爱不释手
接下来几天,他都抱着这本书爱不释手,他还没开始认字,但他会一遍遍、一页页地看图,告诉我封底上那四个漂亮的天体是木星的卫星,到月全食那里,他就指着一连串位相变化的某一个说:“恩,我们那天就看到这里,后面没看到复圆。”每次看到日全食,就会感叹一句:“哇,好美啊!”到星云部分,他会指着蓝色的说这个是年轻的,指着红色的说是年老的,当然,这里他把星云和恒星大概混在了一起,星云中绚烂多彩的颜色,其实是源自不同的元素?他把书带到幼儿园,带过去的时候会说,有馆长写字的那本留在家里,带没写字的那本。然后下班回去他跟我说:“哪个哪个小朋友也看得懂。”
▲《星空图鉴》幽蓝宁静外封
他马上就要满五岁了,对宇宙的痴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已经无法记清了。我,一个天文知识的门外汉(不光是门外,可能离门还很远),因为孩子,不知不觉走向了宇宙的一扇门,因为孩子,干枯繁琐的生活中多了一份纯粹的好奇,因为孩子,从文学编辑的世界里探身到科普的世界里,有幸关注,并和一位天文学爱好者同事一起做了《星空图鉴》这本书。
▲“宇宙之眼”其实是恒星爆炸遗迹
▲小丑脸星云可是一点都不丑啊,可爱到炸裂
最先是被书里的图片吸引的:时而宁静深邃,比如蓝绿色弹珠一样的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特写;时而恢弘绚烂,积聚、爆裂,无法想象的能量似能被看见,比如一颗超新星爆发;宇宙尘埃精雕细琢出的星云更是富丽震撼到令人迷醉,有蓝宝石一样的旋涡星系,有比琥珀色更梦幻的小丑脸星云,有可以证明宇宙在膨胀的草帽星云,当然,还有不得不提的宇宙之眼,颜色美到无法描述,深蓝、湖蓝、海蓝,另一种蓝,红,鲜红,缥缈的红,无数星光于其中闪烁。宇宙浩瀚无垠,地球是一座观景台,人类能欣赏、理解宇宙万物,已经是宇宙的慷慨馈赠。
▲天王星 ▲海王星
当我真正开始做二审编辑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随着一点点从太阳系旅行到银河系,再到银河系之外,到宇宙尽头,101种天空奇景,我竟然都能看得懂、理得清,加之法语语言自带的清晰逻辑,以及作者诗意而略带哲学思考的语言,我不知不觉就推门进去,在浩瀚的宇宙中穿行。原本我还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担心我这个习惯阅读文学的人会不会觉得枯燥,担心知识信息量一下子太大,到最后反倒什么都没留下。惊喜的是,这本书润物无声地通通规避了这些,终于把我这个门外汉妈妈带进了门。更令我备加珍惜的是,我知道了天文发现里的最远、最近、最大、最亮,这些纪录诞生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被打破、推翻。宇宙瞬息万变,知识本就是变化的、流动的,学方才无止境。质疑是必备的素质。
▲《星空图鉴》内页示例
虽然这本书的译者,清华大学天文历史硕士,已经保证了译文的专业性。但我们在经过多人多次编校后,又找到天文科学领域的在读博士、天文科普传播者刘博洋做了进一步审校。当书以成品的模样出来的那一刻,我们都很开心:我们尽力做好了一本出色的天文科普书。
我能开始关注天文、关注科普,开始参与做这个领域的好书,在晴好的天气记得抬头看看天空,拍下2018年第一天的早霞,戴着太阳观察镜看向太阳,能意识到宇宙之美、之神奇并不是谁的专属,它属于每个对宇宙心怀好奇的人,我第一次踏进北京天文馆的门(朱进馆长说北京天文馆是世界最好的天文馆之一,有那么多那么好的东西,但每年的参观人数其实并不是很多),观看NASA360度环形星空纪录片,关注天文方面的活动,我的生活中从此有了天文的视角和语境,在小区夜灯没有亮起的时候暗自开心,甘愿为日出早起,为超级蓝月亮受冷冻,知道在我国新疆的某些地方也能看到梦幻的极光,知道很多很多天文现象和奇观其实用肉眼就能看到,感受到时空的不可分割,这一切都和我那个痴迷宇宙的孩子分不开,也和《星空图鉴》这样一本书紧紧相连。
▲打开外封,内封更雅致
至于金老爷的钟是什么?不难猜出它代表的是时间。“金老爷有三座钟,他的哪座钟时间准确呢?”“都准确。”“那为什么金老爷不这么想呢?”“金老爷糊涂了,他不知道地球一直在转啊。”不要告诉他所谓的“正确答案”,让他自己去发现,到他恍然领悟时间是什么的那一刻,该有多快乐。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新经典公司所有
图片来自网络/本期编辑:栗百万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我是小新,一个躲在新经典背后的团宠
小新想要和喜欢书的朋友一起看星星、看月亮
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
喜欢小新的话就快来扫码加好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