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走势整体判断更加乐观,去通胀进程相对满意。本次会议没有点阵图与经济预测,主要变化只能关注会议声明是否出现大的变化。结果来看,联储进行了较大修改。经济增长方面,相较去年底更加乐观,删去“增长强劲势头有所放缓”,改为“一直稳步扩张”,这与近期公布的四季度美国GDP增速超预期且维持高位的走势相一致;此外,去年联储仍表示“美国银行体系有韧性”,本次删除,本周纽约地区银行揭示存在商业地产相关的信贷损失,银行结构性风险有再度暴露的迹象。通胀方面,增加“委员会判断,实现就业和通胀目标正在走向更好的平衡”,指向对于目前加息的效果较为满意,去通胀进展顺利,同时对于滞后的经济衰退风险不算太过担忧,基本可控。
利率前瞻指引调整,紧缩周期基本确认结束,且给出降息条件。此前联储一直保留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强调“让通胀回归2%的过程中,会综合政策的滞后性、累积性、以及经济金融变化,去决定是否再额外进行紧缩”,但本次声明中删除了这一说法,替换为“对联邦基金利率进行调整时,将仔细评估各种数据和风险”,即潜在进一步加息的空间基本被排除,加息周期结束,未来调整将集中在何时降息上。对于降息的门槛,联储并未直接给出答案,但侧面指出“在通胀持续向2%迈进更加有信心之前(greater confidence),降息是不合适的”,这意味着通胀需要进一步下行。
鲍威尔发布会表态相对强硬,市场担忧3月降息或落空。发布会上的表态与声明的基调基本一致,鲍威尔一边强调加息结束和今年有望开始降息(我们认为政策利率已经达峰,大多数委员都同意降息),一边强调降息的开启还需要一个确认的过程,鲍威尔表示“基于今天的会议,我不认为在3月开会时获得足够的信心来确认3月开始降息”。市场对此反应负面,美债、美股、美元一度都出现明显调整。
但是,我们认为,3月降息依然有很大机率,联储稳定预期的成分更多。究竟如何理解联储今次的表态呢?是否对于降息交易逻辑需要做大的修改?我们的答案是大可不必。首先,鲍威尔的表态并非严格排除3月落地的可能,基于今天的会议、对通胀更大的信心,这些在未来两次通胀数据公布后,都可能出现新的进展,假设红海等问题未对供应链形成实质性冲击,美国CPI走势依然稳健,其实维持目前速度,3月开始降息的概率依然存在。其次,即使3月不降,但联储对于宽松的大方向已经进一步明确,一次会议的节奏变化,对市场更多是节奏的干扰。第三,联储这次的表态,和去年12月转向之前仍强调加息还未结束、最近几周仍强调双向风险的逻辑有相同之处,即稳定市场预期,不想资产价格走的过于激进,但临近关键节点,往往会出现明显态度转向。
缩表的放缓也可能在年中前后看到。另一个关键议题是,鲍威尔表示,这次会议上,委员们已经开始讨论资产负债表话题,并计划在3月份继续深入讨论。这可能意味着缩表放缓已经临近,随着隔夜逆回购规模的迅速下降,以及美国赤字居高不下导致美债供给压力较大,联储缩表的计划或被动进行调整。
风险提示:美国通胀上行超预期,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美元大幅升值,美债利率上行,美股继续下跌;美国经济衰退超预期,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联储被迫转向宽松;欧洲能源危机超预期,欧元区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全球市场陷入动荡,外需萎缩,政策面临两难;中美关系恶化超预期;上行风险包括,逆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新冠疫情长期影响超预期,供应链恢复低于预期,供应端的分裂超预期,以及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加深,相关资源争夺恶化。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1月议息会议简评:稳定预期,还是推迟降息?》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2月1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黄文涛,执业证书编号:S1440510120015
钱伟,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1110002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宏观闻涛声)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黄文涛(执业证书编号:S1440510120015)宏观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