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医药行业交流,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叶子猪游戏网  ·  S15唯一100%胜率打野!全球LOL战队都 ... ·  2 天前  
纯银V  ·  去年双 11 ... ·  2 天前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  卢卡·东契奇交换浓眉?!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华创医药】国药一致(000028.SZ):全国批零一体化龙头,业绩静待绽放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 公众号  ·  · 2018-03-08 23:24

正文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华创医药

国药一致(000028.SZ)

全国批零一体化龙头,业绩静待绽放

2018.3.8 刊文

独到见解

国药一致是估值低、业绩优质的批零一体化企业。鉴于医药流通板块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未来流通板块将有估值修复预期。另外公司重组后医药零售板块外延扩张预期较大,在手现金可支持千家以上药店收购,零售板块增量可期。考虑以上因素,我们认为国药一致目前的价位存在预期偏差,推荐配置。

投资要点

1.公司估值存修复空间,股价历史低点

作为中国医药集团旗下两广医药批发平台及全国医药零售平台,国药一致当前19.9倍的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具配置吸引力。公司有三大看点:第一,医药批发存估值修复空间。公司是两广医药批发龙头,17年受招标降价、零加成等政策影响,医药批发板块在中报及三季报后股价集体下挫。借鉴医药批发以往的经验,受招标降价等影响的恢复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预计18年起医药批发增长将保持正常增长;第二,医药零售业务估值或存错杀可能。以分部估值法计算,国药一致的医药零售板块估值仅为27倍PE,低于医药零售平均估值水平;第三,20倍PE为公司估值历史低点。回溯公司过往PE变动,底部20倍估值仅出现在2008年年底及2012-13年期间,随后股价均出现明显上扬。

2.沃博联(WBA)入驻将带来协同效应

我们认为可从两个角度看待协同效应:首先,此次沃博联(WBA)与国药一致合作的协同效应将大于以往的合作。以往合作企业主营业务以医药批发为主,医药批发依赖中上游制药工业(即品规资源)及下游医院开户资源;而医药零售不同,药店看重的核心是精益化管理能力,即品规管控、人员激励、门店营运能力。沃博联入驻国大药房后,可通过软性管理能力的输出提升管理效率,改善利润表现。目前国大药房2016年医药零售净利润率仅为2.45%,较行业平均6%的净利润率仍有2倍以上改善空间。

其次,沃博联以往合作经验表明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经营效率。沃博联入驻南京医药后,南药经营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南京医药自2013年起净利率改善达3倍以上,主要归功于期间费用的管控。此次沃博联进驻国大药房后,费用改善仍存空间。

3.国大药房是处方外流优先受益标的

国大药房是处方外流受益标的。首先,凭借两广地区的医药批发基础,与医院合作建设院边店及DTP药房将为公司带来增量,带动药店处方药的销售,截止2016年国大药房已开设DTP药房16家,销售规模超过2亿;其次,国大药房在医保门店获批上有明显优势,根据我们的统计,此次15年医保定点药房资质放开后,北京、上海两市国大药房新增医保定点药店47家和84家,分别是北京和上海市获批医保门店最多的连锁药店企业;最后,国大药房战略入股国药在线,布局电子处方。

4.国大药房全国布局:优势区位确保业绩放量

国大药房的全国布局均存在发展机遇。一线城市:国大药房药店在一线城市优势地段凸显,伴随医保定点放开带来增量效益;二、三线城市:国大药房在辽宁、宁夏为多省零售龙头,二三线城市整合空间大,同时毛利空间更高。另外,现有优势省份辐射东北、西北、东南沿海等地,通过优势省份可进一步布局各大区域。我们预计重组及战投资金到位后,资金将支撑4100家的门店并购(以120万/家计算),预计医药零售板块从2018年起将重新进入并购放量阶段。

5.投资建议:

根据我们的测算,预计2017-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1.0亿、12.11亿、13.3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57、2.83、3.12元/股,以3月2日收盘价57.2元/股计算,对应PE分别为22、20、18倍。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1-10月医药工业仍确认收入及利润。剔除医药工业的影响后,同比口径测算的2017-2019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7%、10.1%、10.4%。我们预计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维持“推荐”评级。

以分部估值法进行计算,公司股价预计有25%的上涨空间。


6.风险提示:

内生增速不达预期风险,外延并购不达预期风险,招标降价风险

资料来源:公司报表、华创证券

目录

一、三个关键问题的解答

(一)关键问题1:沃博联(WBA)入股后是否能改善公司利润?

(二)关键问题2:国大药房出让价格过低,影响未来利润?

(三)关键问题3:是否解决高管激励?

二、医药零售板块:受益于处方外流的医药批零一体化龙头

(一)多省龙头:占据优势区位,零售高点再出发

1.上海市场:绝对龙头,医保定点放开利好国大

2.辽宁市场:东北市场布局的前哨

3.山西市场:山西第一龙头,利润有待释放

4.广东市场:盈利好空间大,渠道下沉可期

5.北京市场:医保定点带动基层放量,龙头有望率先释放利润

(二)充裕资金助力扩张:并购与自设相辅相成

(三)布局处方外流:国大药房是变革下的受益者

三、医药批发:两广龙头,业务持续稳健增长

(一)批发业务收入稳增

(二)两广市场份额独占鳌头

(三)“两票制”驱动,加快转型

四、公司估值

(一)盈利预测及估值模型

(二)分部估值法

五、风险提示

一、三个关键问题的解答

市场主要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1.沃博联入股后协同效应存疑,以往合作效果不明显;2.出让价格低,交割后影响公司利润;3.激励机制未能解决。

(一)关键问题1:沃博联(WBA)入股后是否能改善公司利润?

首先, 此次与医药零售的协同效应将大于沃博联以往与医药批发的协同效应。 沃博联以往合作对象均为医药批发企业,医药批发看中上游制药工业(即品规资源)及下游医院开户资源,这两方面资源均需要长期培养以建立信赖关系,纯外资背景的沃博联(原战略投资者为联合博姿,联合博姿后为沃博联所合并)很难提供。而医药零售不同,药店的核心是精益化管理能力,其中品规管控、人员激励、营销效率、费用管控将决定药店利润水平。沃博联作为美国第一大医药零售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药店管理经验。此次合作预计引入管理能力,有效提升国大经营效率,带动利润率提升。

国大药房2016年毛利率24.6%,净利率2.45%, 毛利率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净利率水平与药品批发行业无异,较零售行业平均6%的净利率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毛利率水平的差异主要由于品规、集采比例、加盟等因素导致的进销价差收窄。伴随省内业务的壮大以及精益化管理/激励政策的推行,以上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对标其他医药零售龙头, 国大药房未来拥有2倍以上的利润提升空间。

其次, 沃博联自2014年进驻南京医药后,南京医药期间费用率改善明显。对于医药批发企业而言,经营效率的评估主要看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的管控。沃博联的进驻成功提升了南京医药的综合经营效率,使南京医药扭亏为盈。

图表 1  2009-2015年南京医药利润表简表:期间费用对净利润影响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


图表 2  南京医药股价与期间费用变动情况:期间费用下降的同时,股价回升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


南药2009-11年受通货膨胀影响,人员、耗材等多项费用攀升,利润骤减甚至出现亏损。沃博联入驻后对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进行了大幅有效的削减,2013年起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均呈下降趋势。


图表 3  2013-16年南京医药和其他可比流通公司期间费用率比较:南京医药期间费用多年呈下降趋势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


期间费用改善是衡量流通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沃博联于2014年在美国地区开展了为期3年的费用管控计划,3年时间内实现15亿美元的费用节约,其中美国药店业务销售及管理费用率从2015年22.5%下降到2017年的20.9%,效益改善明显。沃博联的管理能力经历了多次的验证,均成效显著。 我们预计,此次沃博联进驻国大药房可以提高医药零售的运营效率,由于国大药房16年的净利率仅2.45%,未来有望提升到行业平均6%的水平。


(二)关键问题2:国大药房出让价格过低,影响未来利润?


此次出让对应国大药房16年PE 31倍,估值合理。 出让带来的沃博联入驻、混改预期以及充裕现金将进一步带动国大药房平稳增长。我们认为外资龙头入驻及混改将从经营层面改善国大药房经营效率;而现金的补充则将降低财务杠杆、增加理财收益,进一步加快外延并购步伐。在当前医药零售行业进入扩张快车道的大背景下,以上两点无疑将给国大药房带来更高业务增长。

业绩方面,我们认为此次出让对公司利润影响有限。 我们按照18年中期完成交割,此次出让主要影响18和19年的同比口径利润。以18年2季度完成交割计算, 3、4季度国大药房仅确认60%利润,18年同比口径将受到一定影响;19年全年确认60%利润,19年同比18年也有暂时性影响。但随后将不再有影响。


(三)关键问题3:是否解决高管激励?


我们认为有两点,一点国大辽宁总经理赵小川在升任国大药房总经理后预计会复制国大辽宁成功经验,员工激励机制有望改善;另一点高管激励在外资进入后可期。

第一点:国大药房总经理赵小川善于员工激励。 前辽宁国大总经理赵小川于2015年6月出任国药一致副总经理兼国大药房总经理,负责国大药房全局工作。辽宁国大是公司盈利能力最佳的区域之一,近年来收入和净利润保持15%及20%以上的高速增长。辽宁国大在发展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市场化管理措施,其中对店长和员工激励考核策略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预计赵小川总经理上任后将在全国地区复制成功经验,各省净利率将有望改善。


图表 4  辽宁国大绩效激励:注重店长和员工激励

资料来源:国药一致,华创证券

图表 5  辽宁国大:不同阶段考核激励策略

资料来源:国药一致,华创证券


第二点:参考以往混改经验,国大药房在此次外资进入后有望引入市场化激励机制。 根据国企混改现有成功经验,市场化人员聘任、薪资机制改革、管理层/员工持股等措施均为混改后的可行方案。混改将促使公司更加市场化运营,向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看齐,进一步调动管理层和业务人员的积极性。


二、医药零售板块:受益于处方外流的医药批零一体化龙头


国药一致是全国医药批零一体化龙头。 2016年12月母公司国药控股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对国药一致进行了资产重组,置出工业资产的同时,置入两广医药批发资产及全国社会零售药店资产国大药房。国药一致在此次资产重组后,工业板块被剥离,业务由医药批发、医药零售、股权投资收益三部分构成: 医药批发 是国药一致的最大收入和利润来源,业务布局在广东、广西两省; 医药零售 是公司第二大业务也是公司未来有望进一步发展的业务,旗下负责零售业务的子公司国大药房目前已是中国医药零售销售额排名第一的企业; 投资净收益 主要为置出工业板块获得的现代制药15.56%股权、原有3家工业公司剥离后剩余49%股权以及原有深圳万乐等长期股权投资。


图表 6  国药一致现有业务(未考虑工业板块)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创证券

备注1:未考虑工业板块,主要原因为工业板块已于2016年10月份置出(16年前10个月实现11.92亿营业收入,2.17亿净利润)。

备注2:2016年投资净收益中存在资产处置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


(一)多省龙头:占据优势区位,零售高点再出发

国大药房是一家全国性的大型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也是中国医药集团旗下的零售平台,成立于2004年3月。经过十余年高速发展,国大药房已在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28家区域连锁公司,覆盖全国近70个城市。

截止2017年中报,国大药房全国总计拥有3693家药房,其中直营门店共有2663家(占比72.1%),高直营占比是门店净利润释放的重要保证。以销售额测算,国大药房在多省市如北京、上海等地,市场份额为当地医药零售第一名或前三名,龙头地位凸显。 区域龙头的奠定将为后期开设新店提供基础。 由于药店存在聚集效应,在优势区域中新设门店有“销量提升快,更快达到盈亏平衡”的特点,因此在各省市完成初期构建后,后期在密度上的深耕将具备优势。

国大药房业务模式分析:以外延并购为主要方式。 医药零售的发展模式可以归结为“自设为主”及“并购为主”的两种模式。“自设为主”模式下新增药店以自设为主,以益丰药房为代表。益丰药房在以往每年的新增门店中,主以自设门店为主,并购门店占新增总数不足30%;而“并购为主”模式常见于布局全国的连锁药店,如国大药房及老百姓,以股权并购为主要并购方式。并购的优势在于培育期短,药店的收入及利润在当期即可装入上市公司,比起自设药店具有“短、平、快”的特点。

并购以全国布局为首要考虑,门店增量快。 国大药房自2008年起加大并购力度,截止17年二季度国大药房已完成20家以上的省龙头连锁药店收购。国大药房的并购有以下特点: ①布局省份广 ,从2008年以前的4省布局迅速扩展到2017年中期的19省; ②门店数量多 ,从2008年的647家扩张到2017年中期的3693家。


图表 7  国大药房全国并购版图(蓝色为并购取得,灰色为自设)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创证券

备注:并购门店增量为结合公司门店数量得出的预测值;表格中蓝色标注的为非并购企业


图表 8  国大药房财务经营数据:总规模快速增长,净利率稳步提升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创证券


国大药房自2011年以来并购提速: 2011年收购并整合了泉州国大、山西万民、溧阳国大等9家子公司,2012年到2013年收购并整合了江门国大、新疆国大、山西益源等3家子公司,2015年收购整合了上海复美、北京金象、河北益康、山西孝义、呼伦贝尔等5家公司。同时国大药房的各子公司通过并购、新开店两种方式实现销售门店迅速扩张。国大药房的门店数量从2013年的1912家,增加2016年的3502家,年均复合增速22.4%。


图表 9  国大药房门店与业绩关系分析:门店并购带动业绩大幅增长

资料来源:国药控股,WIND,华创证券


门店是业绩释放的前瞻指标。 零售药店并购后存在整合期,以国大药房情况来看,门店增长会传导到营业收入的增长,而营业收入的增长进而会传导到利润增长。门店并购后,利润的释放一般滞后6-12月。由于国大药房采取“并购利润为正”的策略,因此在门店并购时,通过关注药店数量,可作为最终利润释放的衡量标准。国大药房自2009年进入外延扩张期,09-13年门店放量迅速,同时10-13年利润总额保持40%以上的增幅,仅2010年当年就实现了同比171%的增速。14年起并购速度有所放缓,除15年金象大药房及上海复美新增近1000家门店外,并未进行其他大型收购。


图表 10  国大药房门店数量及单店经营效率(门店和业绩的传导)

资料来源:国药控股,国药一致,华创证券


从利润看,净利率提升可期。 公司经过08-15年的快速扩张,初步实现了全国重点区域的布局,并购后对公司利润总体量有明显增长,但净利率仍有待改善。目前影响净利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处方药占比高、集采比例低、一线城市成本高”等,以上问题可通过 产品结构优化、省市门店规模扩大及配套体系建设带动边际成本递减、医保定点纳入等方式得到有效解决。 另外公司采取渠道下沉布局毛利率较高的二三线城市,也将进一步带动公司综合净利率的提升。我们预计随着公司在全国范围的进一步深耕,公司的净利率将实现平稳上涨。

截止2016年,国大药房总计布局18省。按净利率划分,18省的经营情况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 天津、宁夏、内蒙古、广西、辽宁5省净利率在行业平均水平上下,主要原因包括优势区域以及渠道下沉策略; ②亏损。 浙江、北京、安徽三省仍处于亏损状态,主要原因为政策开放程度以及租金及人员成本; ③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新疆、福建、山西等10省低于行业水平。通过梳理以上10省门店,可以看到国大药房门店集中在市中心、社区等核心地段,地理位置优势决定未来销售规模潜在空间,未来门店放量可期。


图表 11  2016年前三季度国大药房全国18省布局及净利率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创证券


零售业务主要源于五个优势省份。 我们梳理了2015年销售收入排名前五的省份,其中上海、辽宁、山西、广东、北京五个省(市)总计占销售收入比例为67.4%,占净利润比例为63.4%。五个主要省份具体情况如下:


图表 12  营收占比前五省份经营情况及市场格局测算

资料来源:中康CMH,各上市公司公告,华创证券测算


国大药房药店卡位明显,现有门店被替代可能性较低。 多省、市设置了规章制度,规定在一定范围内禁止(医保)药店的重复开设。以北京为例,药店的开设需保持350米以上的距离,同一连锁企业下属药店除外。这对国大药房等提前进入的药房来说,原先布局的优势区域将形成卡位效应。连锁药店也可在原有区域进一步设点,加大覆盖密度。其他竞争对手将无法在已有区域新增门店。

五省区域格局及未来发展机会:北京和上海 的市场格局类似,国大占据优势区位,医保定点放开后业绩有增量。目前两市医保覆盖较低,医疗支出高,门店销售额将有较大提升潜力。国大药房在北京上海在新放开的门店中,获批药店为两市最多,充分享受政策放开利好。 辽宁 作为布局东北的前哨市场,省内零售仍分散,国大有较大深耕空间,同时公司有望借助辽宁市场进一步打开东北市场; 广东 市场较大,公司有望进一步渠道下沉深耕基层,复制江门模式; 山西 市场国大已成为绝对龙头,未来在持续扩张的同时有望深耕利润。


1.上海市场:绝对龙头,医保定点放开利好国大

图表 13  上海零售市场基本情况汇总

资料来源:中康CMH,商务部,国统局,卫计委,华创证券

备注1:医保门店及医保覆盖率为2015年数据,其余药店数据为2016年数据。

备注2:药店密度=药店总数/常驻人口数,常住人口为2015年统计局数据;连锁企业平均门店规模=连锁门店总数/连锁企业数


图表 14  上海零售行业格局:常年保持稳定

图表 15  国大上海:收入放量,净利率稳步上升

资料来源: 商务部,华创医药,公司公告

备注:上海市场份额占收入比为预计2016年销售收入占比;国大上海指国大复美、国大上海连锁等四家子公司


上海共有3500家左右的零售药店,高连锁率(连锁化率16年达85.8%)、低医保覆盖率(16年医保覆盖率仅20.6%)是上海市的特点,上海零售药店具有大店特征(平均单店收入252万元),但由于成本高企,净利率并没有明显由于其他省市。上海零售药店中加盟门店数量众多,加盟门店的低毛利率限制了净利率。

上海市的机遇在于医保定点放开给龙头连锁带来的增量收入。 随着医保定点门店于2015年12月放开,上海人社局于2015年和2017年分别两次增加医保定点药店,总计新增327家。两次增补后上海市的医保门店从14.3%上升到23.6%,医保覆盖率显著提升。 医保定点药店对药店业绩有明显提振作用,随着医保定点逐步放开,优先获得医保定点药店将获得先发优势。 根据我们的统计,国大上海是两次增补中门店获批最多的企业,2015年和2017年国大上海先后获批84家医保定点药店,占新增门店总额的25%,区域优势明显。

上海市场不具备大幅扩张的潜力,原有药店卡位优势明显。 药店人均密度虽然为7183人/店,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上海药店在总量控制下,多年未有明显增长。另外由于存在300米内限制重复开店的政策保护,现有门店竞争温和。 国大上海 (包括国大和复美等四家子公司)主要集中于普陀、静安、虹口等中心区域,优势区位下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撼动龙头地位。

上海竞争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CR5(行业排名前五名)均为上市公司。 国大药房 拥有上海国大、国大复美两家品牌,门店数量754家; 上海医药 下属华氏大药房门店274家; 第一医药 下属第一大药房及汇丰大药房,拥有门店89家; 益丰药房 下属上海益丰门店116家; 开开实业 下属雷允上门店28家。根据上海竞争格局来看,以上五家上市公司占据51%左右的上海零售份额,市场集中度高,管理能力将直接决定各家连锁药房的净利率表现。

国大药房业务展望:医保门店放开带来机遇。 上海是零售市场中规模规模最大的城市(2014年中康咨询数据),同时也是国大药房最大的市场(占国大药房的22%销售额)。截止2016年3季度,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国大药房第一,净利润占第二。伴随医保门店的逐步放开,我们预计将对国大上海的收入及净利润带来明显提升。


2.辽宁市场:东北市场布局的前哨


图表 16  辽宁零售市场基本情况汇总

1.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数据来源:中康CMH,商务部,国统局,卫计委,华创证券

2.备注1:医保门店及医保覆盖率为2015年数据,其余药店数据为2016年数据。

3.备注2:药店密度=药店总数/常驻人口数,常住人口为2015年统计局数据;连锁企业平均门店规模=连锁门店总数/连锁企业数


图表 17  辽宁市场:门店与连锁企业同比增长

图表 18  国大辽宁:收入与利润双升

资料来源: 商务部,华创医药,公司公告


辽宁百亿市场,国大已为辽宁龙头。 根据中康公布的2015年零售市场数据,东北零售药店市场总体量达300亿以上,其中辽宁市场140亿。国大药房在辽宁拥有16.25亿(市占率11.6%)的市场份额,是仅次于成大方圆的地方龙头。CR4(销售排名排名前四)市占率仅为35%,龙头仍有较大市场整合空间。辽宁目前连锁化率仅为48.4%,以龙头在市场市占率80%计算,未来辽宁将有50亿以上市场空间,东北市场总计将拥有百亿以上市场空间。

辽宁门店已趋近饱和,连锁门店整合市场。 2016年门店密度已达到2482人/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体药店和小型连锁企业逐步由大型连锁整合。除此以外,连锁企业仍会自行开设新店,加速市场布局。根据16年数据,50%以上的药店仍为单体药店,连锁企业平均规模仅为35家/企业,留给连锁企业的空间仍广阔。

市场竞争格局: 经过多年激烈竞争,目前辽宁省呈现明显的竞争格局:辽宁成大、国大药房两家形成第一梯队;天士力、海王星辰及辽宁东北大药房在特定城市拥有竞争优势。 国大药房 自14年起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保持15%及20%以上的增长,业务持续放量,同时具有单店收入高的特点,平均单店收入达630万/家,; 成大方圆 的门店密度及各省布局呈绝对优势; 辽宁天士力 在东北地区总计拥有420家门店,占天士力总门店的95%,辽宁是天士力零售板块重要的市场之一; 海王星辰 以150万/店的小店为主。

国大药房业务展望:1. 进一步深耕辽宁市场。 辽宁市场目前连锁企业高度分散,龙头拥有进一步整合的空间。 2.通过辽宁布局东北市场。 东北零售药店市场总份额达300亿以上,未来可背靠辽宁,进一步拓展东北市场。


3.山西市场:山西第一龙头,利润有待释放


图表 19  山西零售市场基本情况汇总

资料来源:中康CMH,商务部,国统局,卫计委,华创证券

备注1:医保门店及医保覆盖率为2015年数据,其余药店数据为2016年数据。

备注2:药店密度=药店总数/常驻人口数,常住人口为2015年统计局数据;连锁企业平均门店规模=连锁门店总数/连锁企业数


图表 20  山西市场:门店稳定,连锁整合

图表 21  国大山西:份额上升,利润降低

资料来源: 商务部,华创医药,公司公告


山西市场总计87亿,共有10005家门店,截止16年连锁化率仅为36.5%,是国大药房优势五省中连锁比例最低的省份,接近2/3为单体药店,未来大型连锁整合单体药店的市场潜力较大。山西药店密度为3680人/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上看,山西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值得开拓,各家企业仍处于跑马圈地状态。山西CR4占总市场总体份额的29.3%,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大近年来山西市场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从13年的5亿升到16年(预计)的13.3亿,CAGR38.9%,净利率有所回落,其中重要原因是门店拓展较快,净利率未能保持同步增长。

竞争格局:山西市场中,国大药房份额排名第一。 根据我们的测算, 国大药房 份额约为13.3亿(15.3%),远超山西其他竞争对手,国大药房对益源和万民两个当地龙头品牌的并购使其市场份额跃居第一; 同仁堂 在山西共拥有69家门店,以门店数量来测算,山西为同仁堂的第二大市场; 一心堂 于15年大力布局山西,收购165家药房,目前拥有209家直营门店,预计销售收入为3.01亿; 山东荣华大药房 拥有121家门店,体量相对较小。

国大药房业务展望:渠道下沉。


4.广东市场:盈利好空间大,渠道下沉可期


图表 22  广东零售市场基本情况汇总

资料来源:中康CMH,商务部,国统局,卫计委,华创证券

备注1:医保门店及医保覆盖率为2015年数据,其余药店数据为2016年数据。

备注2:药店密度=药店总数/常驻人口数,常住人口为2015年统计局数据;连锁企业平均门店规模=连锁门店总数/连锁企业数


图表 23  广东:门店大幅整合,连锁率上升

资料 来源:商务部,公司公告,华创证券

图表 24  广东国大:收入与利润双升

资料来源:商务部,公司公告,华创证券


广东是全国最大的医药零售市场(市场规模达406亿),各地资源差异明显。 连锁化率低(仅为37.4%)及医保覆盖率低(仅25%),渠道下沉将是广东省的机会。广东门店自2014年起呈现关店趋势,同时连锁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连锁门店对原有市场不断整合。一线城市广州、深圳与其他城市出现明显分化,连锁化率及门店密度高。地域差异导致一线城市竞争激烈,周边城市仍存深耕空间。

广东的连锁企业规模大, 连锁企业平均拥有66家门店; 单店销售规模低, 平均门店销售额为74.4万元,小店摊薄平均收入。

广东各地市场发展不平均,二三线城市具有进一步下沉的空间 。由于药店市场的区域发展并不平衡,密度较低的二三线城市将提供更高的性价比空间,同时竞争对手降低也将提高经营毛利,大型连锁药店企业在医疗资源丰富、药店市场发展程度较低、区域竞争程度较弱的地区仍有深耕的空间。

竞争格局:大参林 是广东绝对的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占前四强的总收入达70%以上,目前基本实现广东全省覆盖; 国大药房 采取差异化竞争,优先在广州、深圳重点布局,实现一线城市重点覆盖。此外,公司采取渠道下沉策略,重点布局江门, 2016年前三季度江门分公司净利率达6.34%,为公司提供了较高的净利率; 海王星辰 主要布局广州(14年数据:111家)和深圳(14年数据:314家)两市, 广州健民 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内。

国大药房业务展望: 渠道下沉,整合现有药店,医保放开。


5.北京市场:医保定点带动基层放量,龙头有望率先释放利润


图表 25  北京零售市场基本情况汇总

资料来源:中康CMH,商务部,国统局,卫计委,华创证券

备注1:医保门店及医保覆盖率为2015年数据,其余药店数据为2016年数据。

备注2:药店密度=药店总数/常驻人口数,常住人口为2015年统计局数据;连锁企业平均门店规模=连锁门店总数/连锁企业数


图表 26  北京市场:连锁整合单体药店

图表 27  北京国大:近年出现亏损

资料来源:商务部,公司公告,华创证券


北京呈现人均卫生总支出高、低连锁化率、低医保覆盖的现象,医药消费需求高,但由于零售药店在医疗体系对比中处弱势地位,叠加北京综合成本高,导致盈亏平衡点高,零售企业出现普遍亏损,仅有少数品牌企业如北京同仁堂可实现盈利。但伴随医保门店的不断放开以及医院处方外流的放开,北京的盈利预期在不断改善。 医保覆盖将是北京市场的潜在机遇。

根据北京市医管局年初公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在北京到大医院单纯开药患者的比例仍然高达35%左右,药品在大医院的流通环节仍然较多, 分级诊疗实施后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便是医保政策放开对零售药店的提振。

北京医保药店有350米内限制政策, 原有核心地段的药店卡位效果明显。 同仁堂、国大药房(国大和金象)在北京三环以内区域门店分部多,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北京目前尚未放开药店医保联网,目前获批的3批药店仍无法实现医保实时结算,因此医保放开预计将对现有优势区位门店提供明显业绩释放作用。

竞争格局分析: 同仁堂品牌在北京认可度高,利用品牌影响力叠加“中医坐诊+药店”模式,获得高单店收入(全国平均单店收入可达1000万),高于盈亏平衡点;而嘉事堂(2016年亏损)、好药师(零售板块亏损)、国大药房(金象16年出现部分亏损,国大北京微盈利)等多家零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的现状也进一步反映医保定点覆盖的重要性。

国大药房业务展望:医保定点放开。 北京市场医保覆盖率是市场盈利的关键。自15年医保定点审批放开后,北京市 共先后公布了2次医保定点药店名单,其中国大药房总计获批47家,为连锁企业中获批医保定点药店最多的企业,获批门店占新增审批数量的12.9%。


(二)充裕资金助力扩张:并购与自设相辅相成


国大药房以外延扩张为主要经营模式。从近两年数据看,我们预计公司在并购加大力度的同时,自设门店的数量也将逐步上升。

全国布局初见雏形,可供空间广阔。 公司目前在多省仍有较大市场份额提升空间,目前优势省份所在区域包括东北地区(310亿市场)西北地区(预计超200亿),中南地区(河南、广东市场,540亿),华东地区(福建市场100亿),总计市场份额达1150亿,未来可供国大深耕的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在16年12月完成资产重组后,在手现金35亿,考虑此次沃博联战投提供的27亿现金,预计在手现金将超过62亿。如以50亿资金用于药房并购,单店收购成本120万计算,50亿资金预计将能带来4100家新增门店,将再造一个国大药房。此外,充裕的在手现金也将带来理财收益,以医药零售行业平均水平看,理财收益可以提升净利润率0.5-1%。


图表 28  国大药房门店并购弹性测算:并购将带来利润增长

资料来源:WIND,公司公告,华创证券

备注:利润总额包含门店营业外净收入


(三)布局处方外流:国大药房是变革下的受益者


华创医药对处方外流有三点判断。

第一,医药批发企业将是处方外流的优先受益者。 处方药销售绝对多数为医院销售。在零加成及药占比双重压力下,医院的药品销售职能外放意愿明显变强。与医院合作紧密的医药批发企业利用合作关系,开设DTP/院边药房。另外,药品批发企业本身在处方药品品规具有优势,可以满足医院对多品规处方药的需要。

第二,处方外流需要支付制度配合,医保覆盖是关键。 医保的覆盖将是处方外流的基础,即药房购药和医院购药实现同比例报销。目前推广较大的医保定点药店(2016年248528万家,IMS数据)已占过半,医保定点药房可刷取医保个人账户购买药品,超过个人账户余额患者需自费。而统筹药店可通过医保统筹基金账户,实现医保统筹结算,享受与医院同样报销比例。获得统筹试点的药店将明显获益。 医保统筹门店的推行将是处方外流的重要标志。

第三,处方筏外流将通过多渠道,流出方向向社会药房倾斜。 目前主要的处方流出渠道有医院自主流出、社区流出以及电子处方三种形式。 医院流出 主要由地方政策推动,例如多省市目前在积极探索长效处方,对于慢病患者可凭长效处方院外购药,例如浙江省等; 社区流出 的核心是家庭医生,目前家庭医生在慢性病拥有开具长处方权,2-3 月的销售也将激励处方权院外化,推动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 电子处方 是目前多家医药流通企业布局的细分领域。上药云健康与医院合作获取的电子化处方将处方药品引流到益药云药房体外药店

从以上趋势判断,国大药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 凭借两广地区的医药批发基础,与医院合作建设院边店及DTP药房将为公司带来增量,带动药店处方药的销售,截止2016年国大药房已开设DTP药房16家,销售规模超过2亿; 其次 ,国大药房在医保门店获批上有明显优势,根据我们的统计,此次15年医保定点药房资质放开后,北京、上海两市国大药房分别获批60家和171家,分别是北京和上海市获批医保门店最多的连锁药店; 最后 ,国大药房战略入股国药在线,布局电子处方。


三、医药批发:两广龙头,业务持续稳健增长


重组后,国药一致重要的收入来源为医药批发业务。根据我们的测算,2016年国药一致在广西医药批发市场份额约为60亿(份额21%),广东医药批发市场份额约为260亿(份额16.3%),为两广批发龙头。


(一)批发业务收入稳增


公司医药批发业务立足于广东及广西,批发营业收入近年保持持续增长,从2012年的160亿增长到2016年重组后的310亿,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8%。毛利率自12年起持续稳定在5.5%水平。2016年商业调拨预计占比10%,并呈现下降趋势。

公司于2013年完成两广网络建设,业务延伸到县级区域,并于2014年加快三级公司整合,2015年实现了全网运营,2016年网络进一步得到了拓展。资产重组后,新注入的三家公司进一步延伸的业务布局,为批发业务增量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保障。


图表 29  2012-2015年国药一致医药批发业务(资产重组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