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鹿
最近,电影版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正式搬上了大荧幕,而早在今年年初,它的同名电视纪录片便已经火遍朋友圈。
这部纪录片用年轻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第一次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向大众揭秘世界顶级的文物“复活”技术。
人们在惊叹珍贵文物的精细修复过程时,更钦佩的是文物修复师们的“工匠精神”——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且如此沉静,如此专注,他们修复的已经不只是文物了,更是我们的欲望和疲于尘世的浮躁。
纪录片中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被称为“故宫男神”的钟表组修复师王津。除了本人气质温文尔雅,宛若芝兰玉树,更令人感动的是他对故宫博物馆内的古董钟表,散发着源自内心的喜爱。
他手下刚修复好的古董钟表,宛如精灵附体,灵动而隽永,但凡看过这部纪录片,你就会难以忘怀古董钟表之巧夺天工。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在极具历史感的故宫博物馆中,竟然还陈列着一块名为“宝珀乾坤卡罗素”的现代腕表。
这款腕表采用了大量的先进工艺,将源远的中华文化集于一体。表盘上,设计师以“中华太极”为主形,将阴阳与时刻相融,令人顿生海纳乾坤之感。
故宫建筑图案被镌刻于表底的金摆陀上,金碧辉煌中,折射出的是历史的辉煌与沧桑,图案外圈缀有雅致的琉璃瓦,显现出中国古代装饰的独特韵味。
腕表轻轻走动时,他半镂空的表盘上便会现出迷人的浮动卡罗素,只静静观赏,便觉得仿佛走进了一幅“中西合璧的机械画卷”。
在接受现当代作品典藏方面严苛至极的故宫博物馆,为什么唯独选择收藏这块表?
我们要知道,“卡罗素”在钟表界的地位几乎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唯有宝珀”。
那么什么是卡罗素?
卡罗素(Karrusel),又译为“旋转木马”,它是一种精密的机芯技术。普通的机械表很容易因为地心引力等种种原因,造成较大的误差。而卡罗素能够大大减小地心引力对走时精准的影响。
事实上,自从1892年制表师Bahne Bonniksen发明卡罗素以来,没有任何钟表制造商对其进行改进。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人提到腕表校时技术,就会想到陀飞轮。
直到2008年宝珀创新技术,将卡罗素精进为1分钟一周的同轴卡罗素,这才成功颠覆了人们的固有偏见和传统思维,给钟表界带来重大创新。
谈到故宫,肯定不能不提及那曾经住在里面的人。清朝皇帝们爱收藏各式古董玩物,最赫赫有名的便是乾隆皇帝。理所当然,乾隆对外表恢弘大气、精美异常的钟表兴趣浓厚。他不遗余力地收揽各式各样地钟表,下令让各海关官员下重金收购各式西洋钟表之外,还亲自指挥宫内工匠设计钟表。现在故宫收藏的钟表,大部分都是当年乾隆皇帝收藏和命人制造的。
而这位著名的“收藏家”肯定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登基的那一年——1735年,在世界的另一头瑞士,宝珀开创了世界上第一间制表工坊,瑞士钟表业也正式从“匠人时代”跨向“品牌时代”。这种巧合,让互无交集的中西方文明,在冥冥之中结下了不解之缘。
近300年后,宝珀耗时一年,根据故宫的特点设计出“宝珀乾坤卡罗素”腕表,并在2008年将他赠与故宫博物院,成为了故宫建院以来唯一典藏的当代腕表。
过去古代收藏的都是钟表,却少了现代的腕表。而“宝珀乾坤卡罗素”这块腕表,不单融合了西方制表工艺和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更代表着宝珀与中国历史文化的亲密接触,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故宫收藏的首枚当代腕表。
宝珀与故宫博物馆的缘分,其实不止如此。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钟表品牌,宝珀制造工坊内的所有工匠都能称得上是不出尘世的奇人。他们远离尘嚣,却技艺超群,每个人的手上都有一番绝活,十指翻飞,制作出一件件精细的工艺品。
他们所灌注的精神,与我们在故宫的修复师们身上看到的别无二致。
传承、亘古、永恒。在瑞士遥远的雪山上,宝珀工匠们专注地打磨着一块块腕表,做着在外人看来重复而枯燥的事情;而遥远千里外的故宫城墙内,修复师们也静心凝神地致力于修整故宫博物馆的文物。他们虽然相距千里,却能通过一只表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