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姜胡说
我姓姜,大家都管我叫大胡子。跨界疯人院院长。我是一名企业顾问,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一直在帮助企业改进产品和团队。姜胡说是我去年开通的私人帐号。在这里,我们只关注两件事:第1.如何帮助个人成长,第2.如何通过成长赚到钱。就这些,别的没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我寻思着铲屎官能有多宠溺猫咪,看完后震惊:这 ... ·  2 天前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我寻思着铲屎官能有多宠溺猫咪,看完后震惊:这 ... ·  2 天前  
掌上平度  ·  平度“萌宠经济”火热升温! ·  3 天前  
掌上平度  ·  平度“萌宠经济”火热升温! ·  3 天前  
广州普法  ·  一天跑9家,男子直呼:比上班赚多了! ·  3 天前  
植物星球  ·  山谷里的铃兰来了,今年还有粉色和重瓣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姜胡说

微信,微商

姜胡说  · 公众号  ·  · 2019-02-27 21:47

正文


2003年 ,非典。

淘宝成立。

同年,京东改做线上业务。

那一年被称为 电商元年


2003年12月,安徽人肖尚略创办的 小也香水 成为第一批登录淘宝网的店铺。而后成为全淘宝第一家三金冠店,持续保持类目第一的位置。

并于2010年创办了淘品牌:素野。


8年后, 2011年

腾讯的张小龙创立了 微信


12年后,肖尚略出“淘”创建了 云集微店 ,和黄峥创建的拼多多一起,先后成为社交电商的两大门派。


2018年7月,黄峥的拼多多选择在美国上市。市值335.39亿美元(截止今日)。


据小道消息,云集微店计划2019年赴美上市。估值最高达100亿美元。


野蛮生长


小C。我之前的一名课程助理。

90后,富二代。

我认识她那会儿,她还是广州某音乐学院的学生。叫她小C是因为她英文名的首字母是C。


我问她为什么要做课程助理?

她说可以 免费听课


后来好久没有联系了。看朋友圈,好像是在做代购。

再联系的时候,她做了一名微商。

重开了小号,通过头条、微博还有线上微课引流,短短一年,发展了差不多1000人的团队。

那两年正是微商发展的黄金时期。她每个月的收入高达6位数,还在广州开了两家线下餐厅。知道我在广州,邀请我去她的餐厅做客。


小C的收入并非来自产品销售的利润。

用她的话说,“ 微商卖的从来都不是货 ”。

她每天的工作也不是推销产品。而是去世界各地旅游,享受当地的阳光和美食。也只有如此,才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代理加入她的团队。而每招到一名代理,她的收入就会增加一份。


我在另一名微商的朋友圈里,截了一张图。那张图可以很好的说明微商代理的主要收入来源。



微商品牌有的是从代理身上赚钱的方法。每年他们都会组织旗下的高级代理出国旅游。美其名曰“福利”或者是“团队建设”。而实际上就是对代理们的一次收割。

一方面,通过朋友圈刺激更多的代理加入。

另一方面,代理们都会在旅游期间大量补货。


小C说, 绝大部分微商品牌的货品都是由代理内部消化的,真正卖给终端用户的其实很少


机会


5年前,电商正规军是不屑与微商为伍的。

就像当年的正规军不愿与电商为伍一样。

伴随着每一件新事物的到来,总会有这样一个鄙视链存在。


肖尚略赶上了 阿里生态圈带来的两波红利

第一波,是2003年淘宝网刚刚创立带来的流量红利。

第二波,是2009到2013年,淘宝扶持带来的互联网品牌红利。

很多淘品牌,都是在这个时间创立的。


到了2014年,天猫商城对互联网品牌的扶持力度下降,转而推动国内一二线品牌触网。2015年,天猫开始扶持国际大牌,并将国际大牌的业务增长作为撬动整个天猫大盘的主力。


小也香水的业绩增长明显减缓。


伴随阿里生态流量天花板的触顶,流量成本居高不下。 微信生态圈基础设施:公众号、朋友圈、微信支付、小程序却逐渐完工。 (见我 之前的文章 )


大胆者。

如韩束在2014年9月进军微商渠道,成为首支微商正规军。俏十岁凭借微商异军突起,一年卖出了超过4亿元的面膜。并冠名央视、湖南台等多个综艺节目。


2019年年初,上海市青浦区官方微信公众号“绿色青浦”发布消息显示,张庭夫妇二人经营的上海达尔威贸易公司上榜上海市青浦区百强优秀企业名单。该公司代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2018年度缴税总额高达96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1亿元)。



肖尚略曾经分享过一个2×2的矩阵。

横坐标是从资讯到商品。

纵坐标是从搜索到订阅。

过去我们是通过搜索引擎,现在我们更多是通过订阅和信息流,获得信息。



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产生了三家排名进入世界前10的公司,分别是亚马逊、谷歌和阿里巴巴。


借助阿里 ,肖尚略创建了小也香水和素野这两个品牌。


当下,也就是第三象限。我们发现整个移动互联网有70%~80%,甚至更多的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是通过订阅和社交。

在这里,产生了排名进入前10的另外两家公司,分别是Facebook和腾讯。


伴随阿里生态流量天花板的触顶和微信生态带来的流量洼地,肖尚略开始出“淘”, 基于微信 ,创建了微商平台:“云集微店”


高压线


2016年,云集微店“一路开挂”。每月销售额突破1亿元,店主数量超过180万。同时获得凯欣资本和钟鼎创投2.28亿元投资。被当时的媒体评价为:“面向未来的新商业模式”。


2017年5月,云集微店因涉嫌违反《禁止传销条例》被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958万元。


整改之前,

要想成为店主,需要缴纳398元的“平台服务费”。成为店主后,可以邀请其他人加入成为新的店主。

通过直接邀请或者间接发展100名新店主就可以成为云集主管。之后每邀请一位新店主,就可以获得150元/位的培训费和15%的销售佣金。

团队人数一旦达到1000人,就可以竞聘经理一职。店主每卖出一件商品,就能获得5%-40%的佣金。


半年后,云集微店的4位“合伙人”:

支点社群的破军、BK社群的BK、子隐社群的老杨(杨士旻)以及we社群的老胡(胡利彬)悄然离开了云集微店,转投另一家跨境电商平台达令家。


有人说4人的离开,与云集微店的内部“肃清”有关,也有人说,是4个人主动离开的。后来BK做过一段解释或许更接近当时的真实情况:“ 我们现有的项目里,底层店主通过销售商品几乎赚不到钱,因为商品的佣金太低,店主发展路径变得模糊,缺乏动力。而在达令家,底层店主只要销售礼包(399元),就可以获得100元利润,这是以往平台从来没有的。这也是底层店主最大驱动力。


当时达令家的前身跨境电商平台达令正深陷发展困境。在4位资深操盘手加盟后,达令很快风生水起,成为后起之秀。疑似达令家掌门齐燕,曾经发过有这么一条朋友圈: 开始有点指哪打哪的功力了,姐服了,请继续 。”


从云集微店到达令家,一再被复制的成功模式,让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包括唯品会、蜜芽宝贝、贝店等纷纷设立社交电商项目,大举杀入这片“流量洼地”。


很多社交电商的层级制度和运营手法都紧贴官方的高压红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