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森林旅游网
推介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向公众提供森林休闲体验和森林养生养老资讯,由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主办,阿酷公司承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本地宝  ·  外地户口在杭州结婚需要居住证吗? ·  2 天前  
江苏教育新闻  ·  已下达!江苏中小学教室,全部安装! ·  3 天前  
江苏教育新闻  ·  已下达!江苏中小学教室,全部安装!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森林旅游网

红土地上绿意勃发

森林旅游网  · 公众号  ·  · 2018-07-24 16:00

正文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森林旅游网

微信号: cnftour



专注于森林旅游,点击标题下方森林旅游网关注!

向公众提供森林休闲体验和森林养生资

江西,一片流青溢彩、绿色眷顾的大地。

山深林密,苍翠欲滴,天蓝水碧,草长莺飞。从赣南三百山到赣北黄龙山,从东大门到西出口,从山村到城区,从沿路到沿河,处处披着绿装,森林覆盖率达到63.1%。遥感卫星拍摄的中国地貌照片显示,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陆地上,江西排在“最绿的省”之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绿”值

小暑将至,熏风尽染。记者驱车赣北,窗外透着斑驳绿黄的田野、古树掩映的村庄、滚滚东去的长江、波光粼粼的鄱湖和层林竞秀的群山,好似构成一幅山水林田湖流动的画卷。即便置身于其中,也难以真切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最大”究竟有多大。

据省林业厅厅长邱水文介绍,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作为评估主体,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科院等国内生态系统综合效益评估权威、知名专家参加,从技术路线确立、方法选定、指标筛选到数据来源等各个方面都采用国际公认的成熟模式,综合运用生态学、经济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对全省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效益开展了全面研究和评估,前后历时两年,今年2月评估成果通过专家评审。评估用丰富翔实的数据,全面展示了全省生态建设成就,反映了全省生态状况,更重要的是量化了全省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何时珍说:根据评估,2016年,江西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效益达到1.35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GDP的73%,其中森林提供的年生态效益高达1.0096万亿元。当年,全省森林年调节水量、净化水质631.15亿立方米,森林巨大的涵养净化水源能力,为江西“五河一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江西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量2811.59万吨,年释氧量7496.74万吨,森林良好的固碳释氧功能,大大提升了江西环境承载能力,给人民生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为经济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名副其实、毫不夸张。

评估成果让人们更直观地认识到,自己身边的山山水水,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江西绿”的巨大价值给人们以惊喜,许多人都说“想不到”。

数据无色,数据美丽,美在价值,美在红土地上绿意勃发。

增“绿”

江西曾受到大自然严酷的惩罚。由于盲目开垦、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田园被毁……至暗时刻,人们发出“兴国要亡国,宁都要迁都”的急切呼号。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曾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警告惊醒了山峦、教育了人们。

噩梦醒来是早晨。江西16.69万平方公里国土,除赣抚平原、吉泰盆地外,近11.13万平方公里国土是丘陵和山区。面对严峻的局面,江西人民关注的目光自然跳不开山、绕不过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谋划全局,高位推动,不断优化顶层设计。2013年,“绿色崛起”成为“全省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去年6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7月,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专门研究部署推进。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加快林业发展、改革创新林业生态建设体制机制等12个重要文件,省发改委、省林业厅出台10多项林业重大规划和实施意见。省、市、县三级统筹推进森林质量提升等系列行动,着力构建健康优质的森林生态系统。

林是山之本,树是水之源,森林是生态的绿肺。全省千军万马“不放高音喇叭”静悄悄地造绿增绿。森林再造不单注意扩面,更重在提质。在全国率先启动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国土绿化、长防林、珠防林、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快速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化村、森林公园、林业自然保护区等建设如火如荼,科技兴林、改革兴林不断释放发展动力。

全国林改的一面旗帜——武宁县,把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全县动员,全民动员,造林绿化。县四大班子领导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就开展植树团拜,带头挥锄添绿。林业部门严把整地关、苗木关、栽种关,指导乡村提高造林质量,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崇义县总结推广适合南方林区的丰产高效的技术模式——“开通一条路,砍掉霸王树,调整疏密度,留下目的树,封山加管护”的天然次生林培育技术和“良种壮苗上山,适地适树造林,适时适度抚育,更新留阔补阔,封山管护成林”的人工杉木林营造和更新培育技术,乔木林分亩平蓄积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5倍,位居南方集体林区首位。

2013年至今,全省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907.5万亩,全面完成国家和省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全省森林总蓄积由2011年的4.08亿立方米,增加到2016年的5.06亿立方米,净增9825万立方米;同期,森林单位面积蓄积由52立方米/公顷,提高到63立方米/公顷;森林面积中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森林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升带来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显著提升。与2011年相比,仅森林的生态效益就增加了1863.22亿元,增幅23%。同期,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81.4亿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10.3,有限的财政投入换来了丰厚的生态回报。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表明,江西森林资源呈现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增长,单位面积蓄积量提高,林分结构进一步优化的“三增长、一提高、一优化”的良好态势。

2018年6月,省政府下发《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重点区域开展森林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全省由“绿起来”向“美起来”跨越。要求各设区市确保今年启动至少一条主要通道、一个重要风景名胜区以及部分重点乡村风景林的森林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到2022年,全省重点区域森林全面达到生态优良、林相优化、景观优美的效果。九江市已先行先试。2016年12月,全面启动环庐山公路沿线绿化改造提升项目,涉及庐山市、濂溪区、柴桑区3个县区,全长61.5公里。坚持不占农田、不拆农房、不填水面、见缝插针、保护原生态。先做节点绿化,后做通道提升,选好树种花卉,实现乔、灌、花立体式绿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重点打造了18个重要节点的绿化、沿线公路两侧改造提升、沿线村庄集镇绿化、远景可视范围内景观提升等,提升绿化面积56.7万平方米,已将环庐山通道打造成了一条生态旅游观光带和生态建设示范路。

护“绿”

“护”与“增”是防止青山绿水不被毁掉的统一体,“增”而不“护”,汗水白流。全省把护林工作摆在十分重要位置。

立法护林。全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省人大制订修订了6部法律法规,省政府修订了4件政府规章。将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省以上生态公益林纳入“生态红线”保护,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采取“一约谈、四暂停”措施对森林资源乱征滥占实施重点整治。

强化管理。去年,省林业厅争取国家生态护林员管护资金1.05亿元,在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31个县市区,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1.05万名生态护林员。武宁县2015年开始全面封山育林, “禁伐二十年,呵护原生态”,并率先在全省建立“林长制”,全县442名“林长”实现对411万亩林地分级管理全覆盖。财政每年兜底800万元聘请生态管护员800名,按人均5000亩划分管护区域,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宜丰县为确保做到“山上不准砍、路上不准运、企业不准收”,创造了“人防” “技防”模式,建设全国首个“林区天网”,在全县林区共布设61个视频监控点,实现林区森林全覆盖保护网络,对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和近10万林农的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还启动生物防火林带和航空护林建设,森林火灾保持历史低位,火灾次数、过火面积、受害面积大幅下降,森林防火名列全国前茅。

严厉打击。森林公安机关共查处涉林案件13.1万多起,成功破获“9·11”盗销红豆杉、“11·2”非法买卖象牙案等一批大案要案。木材检查站查处各类非法运输木材案件1.44万起。全省森林公安工作连续多年走在全国前列。

用“绿”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算不上美丽。省委省政府精心部署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绿色经济释放新动能。重点打造油茶、竹类、香精香料、森林药材(含药用野生动物养殖)、苗木花卉、森林景观利用六大林下经济产业,截至2017年底,全省林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力争到2020年,全省林下经济新增规模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800亿元,经营林地累计达到4600万亩,参与农户达到230万户以上,使全省大多数山区林农实现“不砍树,能致富”的目标。

宜春市加速打造“全国最大油茶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格局。全市现有油茶林269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达99万亩。建立千亩以上连片基地11个,5000亩至1万亩连片基地5个,1万亩以上连片基地4个。如今,20多万亩高产油茶进入丰产期。抚州市大力种植中药材,采取企业带动,通过2至3年努力,建成以临川、南城等县区为核心的抚州道地药材和优势中药材种植基地。林药种植以黄栀子、芳樟、金银花、杜仲等品种为主,已建成16个面积共10多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解决了近8万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500元。到2025年,每个县区要建立1个至3个万亩以上药材种植基地,全市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

多少年来,山区林农以砍树卖钱为生,手砍出了老茧 ,肩扛破了皮,严重破坏了生态,还是端着“金碗”受穷,“靠山吃山”越吃越失望。不少林农抱怨儿女“剁树不如老子,弄饭不如嫂子”,希望儿女翻过大山奔前程。如今,生态旅游兴起,林农“靠山”有新“靠法”。坐落在九岭山脉中段狭长峡谷中的武宁县长水村,七里溪蜿蜒流淌。由于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湖北、山东、江苏等地游客慕名而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每天只花120元就能在天然“氧吧”享受。长水村村民建农家驿站、度假小木屋、农家食堂,村民不仅不砍树,还种树,靠卖空气、卖风景、卖优美环境吃饭,去年村里很多人都赚了10多万元。村民卢咸成家旁有十多棵800多年珍贵红豆杉,游客观看古树后就在他的“红豆杉饭庄”吃农家饭,每年收入50多万元。卢咸成高兴地说:“外国人在我这里吃过饭。”他还养了20多箱蜜蜂,1箱有1000多元收入。在山村里有奔头了,往外跑的村民又回头了。武宁县林业局长方胜春告诉记者,长水村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村、全国生态示范村和全国生态文化村。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山村,正在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演绎精彩。

成绩面前看问题。专家评定:江西森林资源的现状与优越的自然条件还不十分相称,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失衡的问题仍然突出,这直接制约了森林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据国际上公认的研究结果,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自然植被净生产力为14.9吨/公顷·年,而江西乔木林的平均净生产力只有7.33吨/公顷·年,不足标准值的50%。因此,江西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森林综合效益仍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进一步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