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家种太阳
从此标点是路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家种太阳

邪不压正:不爱看就骂!还等什么呢??

科学家种太阳  · 公众号  ·  · 2018-07-20 00: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是「 我日 」公种号


149 篇文章


欢迎点赞分享,谢绝擅自转载


授权私聊,注意节操


引子


附上刚看完电影时的短评:



整体四星 ,多加半星是为了平衡目前不够高的分数,算我的私心,不客观。

(影评客你妹的观,反正不合你的意,你就要说我是收了钱)

.

丑话说前面,我不推荐以「看懂」剧情为追求的观众去看,因为肯定「看不懂」。

说白了这片子没剧情,或者说剧情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空白太小了,2000 字长微博限制,我写不下,回头写一篇文章展开说。

.

这片子看得我全程狂喜。

反派杀人,狂喜。

好人黑化,狂喜。

对白拿腔,狂喜。

破四面墙,狂喜。

上次看到这么让我莫名狂喜的电影,是《妖猫传》。

对了,可以去微博搜一下我对《妖猫传》的影评,再决定你要不要听我的推荐去看《邪不压正》。

.

舒服啊,半夜一个人在电影院看 high 了,有点醉意。

缺点:拍得太短!



接下来是短评中提到的要写的长评。

注意:下文 【涉及剧透】 。不过其实无所谓,因为《邪不压正》这部电影, 剧情根本不重要,也无所谓剧情。






负责声明


  • 「《邪不压正》为什么难看」和「《邪不压正》好看在哪儿」,这两个是同一个问题,只不过表述的方向不同。

  • 但「《邪不压正》好看在哪儿」和「我才不管它好看在哪儿呢我就是讨厌这部电影」,这就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了。


所以这篇影评对你来说可能的意义如下:


  1. 如果你本来就喜欢,但说不上为什么喜欢,现在我给你提供一种 「自我探索」的可能思路 。看完之后你可能会更加喜欢这部电影,并且开始莫名喜欢我。不要喜欢我,觉得蛋好吃不需要认识鸡。

  2. 如果你本来就不喜欢,但你好奇为什么别人喜欢,尤其是有一些你喜欢的人居然也喜欢你不喜欢的电影,现在我给你提供一种 「换位思考」的可能路径 。看完之后你可能会稍微理解别人的想法,但未必会变得喜欢这部电影。无所谓的,知道朋友为什么爱吃榴莲,和自己真心不爱吃榴莲,不冲突。

  3. 如果你不光不喜欢,而且也不关心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同时也根本不想知道别人为什么会喜欢,也就是说你在自我探索和换位思考这两个方向上都毫无兴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垃圾, 直接关闭页面即可。



正式开始之前,还是要再强调一下:


全文都是我写的,所以描述的都是「我觉得」。


  1. 我觉得没有任何两个人可以互相完全理解,任何人对别人的所谓解读,本质上都是自我剖析和投射。

  2. 因此,我觉得我所说的只是我的片面看法,不太可能正好是 姜文 想要表达的东西。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3. 我觉得所有声称自己「看懂」了别人的说法,都有些可疑,但也可能是真的。但我觉得那些声称自己是唯一能看懂 姜文 的人的家伙啊,应该都是傻屄。

  4. 我觉得以上 3 点都是对的,你觉得呢?







天元


先扯个别的。


「天元」呢,就是围棋棋盘 19*19 个点里,最正中间的那个。


关于围棋,有一部蛮好看的日本漫画《棋魂》,里面还有一个涉及了「天元」的小桥段,如下图:



主角 塔矢亮 在比赛中遇到一个小崽子,试图用「模仿棋」来纠缠。


说白了,就是我执黑先行,把「点对称」的中心也就是「天元」位占了,接下来不管对方白棋怎么走,我都保持完全一样的下法。理想状态下,我们双方就势均力敌了,而我还多占了一个「天元」位,那我就稳赢了。


可事实上,塔矢亮 一眼看破了这种不入流的小伎俩,出手「提」走或者说吃掉了黑棋的「天元」位落子,破了局。


这跟《邪不压正》有什么关系呢?


说实话,情节上没啥关系,是我脑洞太大导致的问题。


我很喜欢 姜文 的叙事风格和镜头语言,所以乐呵呵地一路看下来。但都看到正反双方决战了,真心也没看懂这片子是想表达一个什么主题。直到我看到片中的下图这个画面,并且由这个画面想到了上面《棋魂》中的段落,才圣灵充满、茅塞顿开,一下(自以为)理解了全片的精神内核。



看一眼上面的电影截图,你想到了什么?


方方正正的庭院里,铺满一地的鹅卵石,两个在招数上完全一样的对手,正中间呆坐着一个日本人。——这就是围棋啊。


李天然 和 朱潜龙 互相都无法击败对方,为什么?因为他们俩「都是一个师父教的,破不了招啊」。从掏枪、扔枪、过招、混战,一直到上房找枪,这都是在下「模仿棋」。终于,坐在天元位置的 根本一郎 醒过来后提刀送死,让 李天然 「吃」下了这个先手的黑子,才算破解了二人的死局,分出了胜负。


有人说《邪不压正》这片子的隐喻非常非常多,我反正是看不懂什么隐喻,我只觉得这个设定真的很漫画,放在电影里会显得很刻意。


注意最后一句话,「设定很漫画,放在电影里显得很刻意」,那么反过来不就是在说 「虽然放在电影里很刻意,但当成漫画设定就自然了」 么?


  • 难怪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原来是因为这部电影整体上像漫画。

  • 难怪我会看得津津有味,原来是因为我喜欢看漫画啊。

  • 难怪很多喜欢 姜文 电影的观众这次不买账了,因为这次 姜文 把电影拍成了漫画,而影迷并不是都能接受漫画的呀。


「漫画」这两个字一出来,就像上面围棋的例子里「提」走了「天元」一样,我突然觉得整部电影都通透了。






漫画


整部电影就是漫画,有什么证据么?遍地实锤啊。


史航 演的影评人 老潘 是什么形象?红猪啊。



李天然 和 朱潜龙 决斗时,朱潜龙 莫名其妙跑到了房顶去找枪,李天然 问他「地上有 5 把枪你都不捡?」他回答说「我忘了!」这样的对白出现在电影里,只会让人觉得,妈的两个智障啊。可是如果放在一部热血漫画里,是不是就自然多了?反正怎么打都打不死的呀,多打一会儿又不费劲。



根本一郎 在天坛上和 李天然 决斗的画面,也是漫画感十足。李天然 承诺要让 根本 先砍三刀,接着就摆出了 Bruce Lee 的步法开始闪避。根本 正握反握出鞘收刀,却又总是失之毫厘。


镜头一边旋转,那些拔刀的角色就一边在我脑海里闪现:霸王丸,橘右京,宫本武藏,还有牙神。这个刻意「真人格斗」化的场景,实在是让喜欢动漫的我看着很过瘾。



而电影一开始,朱潜龙 带着 根本一郎 去欺师灭祖。整个画面和节奏都非常动漫。雪地潜行,谋划行凶,长驱直入,手起刀落。尤其是 根本 用那把 妖刀村正 劈砍师娘、斩首师姐时,人头从窗户飞出、血浆在动脉里吹口哨,画风一下就侍魂了。



天降大仇的 李天然 在「十五年后」的字幕闪过之后,不停地双枪连射命中靶子,很难说这不是《荒野大镖客》的西部画风。他回到 北平 之后在房顶雪夜跑酷,一身纯白上下翻飞,被有的网友戏称是「北平版刺客信条」,也很能说明问题。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一厢情愿的解读, 就算是漫画又如何呢,能让这个狗屁故事变得合理吗?


还真能。


一旦你接受了漫画的设定,那些不合理的东西就统统不重要了:

  • 为什么 李天然 被枪顶着头都能连续躲子弹?

  • 为什么能躲子弹的主角却会被坏人从背后用枪击中?

  • 为什么老外的北京话那么溜可是日本人却普通话都说不利索?

  • 为什么电影里的日本人基本上都很猥琐可笑?

  • 为什么骑自行车居然能治小脚?

  • 为什么那群人成天在房顶飞来飞去?

  • 为什么车夫特工要毫无意义地死来死去?

——这些全都不重要,一部漫画里最重要的是什么?是 作者想表达的唯一的精神内核,其他一切都是可利用可丢弃可扭曲的道具。


那么精神内核是什么?题眼就在那个同样也非常动漫化的暗号上:


当对方捏着鼻子问「还等什么呢」时,李天然 需要用头拍额头并且回答「C'est la vie」。






还等什么呢???


其实不光是一个美国特工用标准京腔说出「还等什么呢」这句暗号让人觉得怪异,全片都充斥着这种让观众犹如隔靴搔痒的「还等什么呢」。


不吹不黑,本片的这个特点就是很多差评的来源,但假如你明白了背后的暗号,它会成为好评的保障。


老潘


影评人 潘悦然 在片中的设定,是个写枪稿的文盲遗老太监,成天把「吾」文绉绉地挂在嘴上,其实一共就认识 5 个字。


他会装腔作势地跟人在电话里争执一整天,只因为心里觉得「我就写篇影评能耽误你什么事呢」,可是却没干任何正事。


你说你要真想体面一点,要么就读读书,要么就别假冒文化人,要么至少写影评前看看电影啊。啥也不干跟着儿耗着, 还等什么呢???



他怕呀,怕这大清完了。然而大清早就完了。

他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但他早就是时代的笑话了。

他不想被人识破真身,可是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去势的废人。

他想停在那个时间里,随心所欲地干点不耽误别人的琐事,写一篇又一篇以「吾」自称的 5 个字的影评,这样就 不用面对已经抛弃了他的现实生活。


最后,他死于枪下、横尸枪上,也算是枪手的合理归宿了。


花魁


许晴 饰演的 唐凤仪,在片子里说自己今年 70 岁了,李天然 调侃说看不出来,最多 69 岁。婀娜多姿的熟女风骚地一回头,说「69, exciting」,猝不及防就开车了。


有人扒彩蛋,说 70 岁这个梗是在影射「七七事变」那年 光绪 皇帝刚好 69 岁的 裕隆 皇后。这就说得通了,唐凤仪 如果原本就是皇后,那么现在她跟在准备反清复明的 朱潜龙 身边,就是想复辟后重做皇后。



可问题是,她显然是个明白人啊。她一眼看出 李天然 有问题,又一眼看出他不爱自己爱 巧红,还能一眼看出 巧红 愿意舍身救 李天然,怎么可能看不出 朱潜龙 的本质呢?


朱潜龙 显然不是大才,不可能称帝,而且就算称帝了,也不可能真心对 唐凤仪,让她重新凤仪天下。


假如真像她忽悠 李天然 的那样,她在 马尔代夫 有两个岛,这两个岛将来会跟 新西兰、澳大利亚 连成一片,统治整个南半球,那她耗在一个注定没结果的人身边, 还等什么呢???



她怕呀,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漂亮的女性必须卖弄姿色,唯一的希望就是靠着宫斗来获取权力和地位。 她不想变老,担心撩不动了,一边打不老针,一边勾搭给自己打针的年轻肉体。


但她真正不敢面对的,是「没人真心爱你」的事实。她乖巧地等在 朱潜龙 身边,放荡地骑在 李天然 身上,黯然地替 巧红 嘲笑自己,轻松地自城头跃下告别被日军占领的 北平, 控制不了真相,就会被真相吞噬。



唐凤仪 这个角色值得多说几句,是那个时代(甚至这个时代)女性形象的缩影。


1848 年,年仅 24 岁的 小仲马 写出了《茶花女》,即便不考虑他身为 大仲马 私生子的身份、和小说情节背后他与 巴黎 名妓 玛丽·杜普莱西 的真实经历,这部作品对双性心理的刻画也已经足够震慑人心了。


在描述那些由于时代不幸而身陷风月之中的女子如何看待爱情时,小仲马 的笔触浸入了人灵魂最深的柔软之处:


「当上帝把爱情赐予一个妓女时,这种爱情首先意味着一种宽恕,最后几乎总是变成对她的惩罚。没有忏悔,便谈不上宽恕。

「而当一个女人对自己以往的生活进行谴责时,她会突然觉得自己已坠入深深的、真挚的、不可抗拒的爱河之中。对这种爱,她自己认为从来都不可能得到。

「一旦她把这种爱表达出来,她所爱的那个人便可以把她控制于股掌之中了。这个男人会对她说,你为爱所做的事情并不比你为钱做的更多。妓女便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才能证明自己的真诚。

「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当习惯撒谎的小孩子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再喊救命,已经没有人会相信了。因为她们从前说过那么多次谎话,别人不敢再相信她们了。于是,她们在悔恨当中,被自己的爱情所葬送。」



当众人眼中最下流的存在,为了守住心中的纯洁而毁灭自己时,一切纯洁和污浊都被一同毁灭了。所幸她死了,如果她没死,日军进城之后,她又将如何苟活呢?不敢想。


洋爹


在一部可以拿来和本片进行比较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里,有一句经典台词,说「喜欢一个地方,就会喜欢吃这里的菜」。按这个逻辑,李天然 的洋爹 亨德勒 应该算是挺喜欢 北平 的,因为不光是饮食,他连京片子都说得非常溜。


真的,我专门去查了一下这个演员叫 Andy Friend,中文说得比大部分中国演员还要好。



他还说他爱 李天然,要带 李天然 回 纽约,不要复仇了,要活着。从电影一开始就这么说了,一直说到他死为止,别说带 李天然 走了,他自己都没能活着离开 北平。


你说你一个美国大夫,在战乱时的中国,想要避难回家,不该是说走就走么?磨磨蹭蹭最后把命都弄没了, 还等什么呢???


他怕呀,他怕把自己卷进去。


  • 理性层面告诉他,这不关他的事,他只是法律名义上的养父,他和 李天然 也没感情。可是感情上不同意,他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年轻人被利用去送死。

  • 感性层面催促他,要赶紧抛下一切,带着 李天然 回 纽约 过平安日子。但理性上他又知道,他的平安日子有赖于那些他所不齿的阴谋能顺利实施,他也无权替身负大仇的 李天然 做决定。


就这么来回纠结着,他已经越陷越深,根本不可能逃离得出来。我觉得 他早就知道结局,只不过强装着不信罢了。


武士


说到底,根本一郎 这个日本人,配不上武士的称谓。


  • 于武,他当年随 朱潜龙 去灭门,妖刀村正 所斩的两个冤魂,都是手无寸铁且毫无防备的女人,这必然不是武士所为。后来 李天然 寻仇时指出这一点,根本 果然被激得大怒,因为他自知理亏。

  • 于文,他自以为是地开讲《论语》和《道德经》,居然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强行曲解,得出了「我没有老婆,所以我有无数个老婆」的下三滥荦段子,更配不上武士道的精神。


他就是个自诩精英的日本臭屌丝,连用来撑门面的印和刀都守不住。受了如此奇耻大辱之后,根本 居然也没有切腹赎罪,真的根本不是个日本纯爷们儿。


既然是个小人,那干嘛还要和 李天然 决斗呢?三刀都砍不中人家,还被打成植物人,惨不惨?直接叫早就埋伏在暗处的士兵上来把 Bruce Lee 给突突了不好么? 还等什么呢???



他怕啊,怕真的承认自己不行。


杀人只能杀女人,家里宝贝守不住,皇军的鸦片也被烧了,但单挑一个不带刀的支那猪总可以了吧!结果,还是不行。就连最后,拼尽全力捅出去一刀,也是捅死了狼狈为奸的 朱潜龙,太惨了。


外强中干的日本,指望输出革命来转移国内经济崩溃的矛盾,结果呢?还是认不清事实啊,客观规律是不以武士道精神为转移的。


皇孙


朱潜龙 还真能给自己找补,靠着脸型和明太祖 朱元璋 攀上了亲。



您老人家要真觉得自己是那块料,倒是仗着 北平 警察局长兼民族大英雄的身份举义呀。又或者既然心里早就知道 李天然 没死,迟早是个大患,那倒是集中精力先收拾他呀,决战的时候拿枪打死他呀。 还等什么呢???


决战最后,朱潜龙 和 李天然 的对话特别耐人寻味:

李说师兄你为什么要杀害师父一家并且陷害我,朱说师弟明明是你杀了师父一家我是为师父报仇。

这段对话重复了三次,李天然 有点犹豫了,心想是不是真的是我记错了,确实是我杀了师父、不是师兄杀的?

终于,李天然 换了个问法套出了师兄的真话,这才枪毙了 朱潜龙 这个叛徒。


你想啊,李天然 跟 美国 憋了 15 年回来报仇,当着仇人的面被问了 3 句就问懵了,这是什么概念?朱潜龙 里里外外造了多大的势,让大家都跟着自己相信自己编的瞎话呀。


这瞎话别人戳不破,因为没证据。可是自己不用戳就破了,因为自己知道真相。为了给自己催眠,朱潜龙 得每天骗自己几百次,逢年过节还要给师父上坟,继续给自己洗脑。


现在凶手师弟真的回来了,就这么一下打死他,皆不是印证了师弟的主张,说自己才是灭门凶手么?不行,一定要等 李天然 也承认自己是凶手之后,再打死他。



换到反清复明也是一样的。


朱潜龙 当然知道日本人靠不住,也知道 老蒋 靠不住,其实前朝遗老 蓝青峰 同样靠不住,但问题在于自己也他妈靠不住。没人靠得住,这事怎么能成?但只要不起事,就没人能看出来事情成不了。


拖延症都假装自己是完美主义者,我还没准备好呢不着急开始,实际上心里怂得一笔,知道自己必然失败。


妄人虽然可笑,但起码自己内心是真诚的。更可怜的是假装妄人的 loser,明知自己不行,还要假装自己不知道自己不行,怕得要死还得冒充敢死队的,也是辛苦。


圣三一


从支线到主线、由配角到主角,我们一路把「还等什么呢」的困惑都给问了出来。但全片最重要的困惑,应该就是指向 李天然、关巧红、蓝青峰 这三位的了。



  • 李天然,15 年前,没机会报仇,现在有机会了啊,一次又一次的,为什么不报仇?

  • 关巧红,按她自己说的,当年已经见过仇人了啊,也知道在哪儿,不去报自己的仇,在这儿跟小年轻装什么人生导师呢?

  • 蓝青峰,蓝爸爸,蓝 buff,一盘大棋下了 15 年,为什么非要让特务跟日本人狗咬狗?总想着自己藏在幕后,耽误那么多好机会,有意思吗?


你们三位, 还等什么呢???



在等恐惧过去。

—— 所有人,都在等恐惧过去。


  • 老潘 不敢承认自己熟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凤仪 不敢接受自己不配得到爱情的真相

  • 洋爹既不敢狠下心又不敢动真情

  • 假冒的武士不敢摘下能剧面具

  • 皇孙不敢直视内心的怂货自己

  • 三位一体的三个真正的主角,不敢承受任何失败的风险,于是永远按兵不动,准备一路按到自己或者敌人的棺材里。







C'est la vie


「还等什么呢」在片中的正确回答,是「C'est la vie」。


这是一句法语:

ce 是「这」的意思,est 是 être 这个词的直陈式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变位,意思是「是」,所以 ce est 缩写成 c'est 意思是「这是」。

la 是阴性单数名词的冠词,vie 是「生活、人生」的意思,是个阴性名词。

所以合在一起,C'est la vie 的意思是「这就是生活」。


但事实上,法国人在说到 C'est la vie 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在说 This is life,而更可能是在说 Shit happens。


也就是说,字面意思为「这就是生活」的这句法语,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示消极的含义,可能是抱怨、也可能是安慰,总之, 有一点点无奈的意味在其中。


当然了,C'est la vie 也可以用昂扬的语调念出来,用来歌颂美好生活,我只是说更为常见的用法。你看,为了防止无处不在的杠精,你得时时刻刻在意自己的表达是否穷尽一切可能,心累啊,C'est la vie .


印象很深,在《迷失》第一季里,男主 坠机前的身份是外科医生,在荒岛上要给伤员做急救了,没有医疗设备也没有其他医护人员,生死攸关、慌得一笔。后来女主问他,你就不害怕么?男主说,怕啊,当然怕,怕得要死,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该做的事还是要做。


「我的导师告诉我,在恐惧的时候,给自己 10 秒钟的时间。在心里默数,让自己充分地害怕。10 秒一过,不管怕够了没有,都要停止恐惧,做该做的事。」


恐惧是永远在的,你不可能战胜它,也不可能赶走它,只能学会和它相处。当你面对极度的恐惧而大脑僵死时,你最好盼着有人能在旁边问你一句「还等什么呢」,如果没有别人问那你必须要自问自答了,否则,你就会被恐惧吞噬。


你说恐惧难道是我的错吗? 对错不重要啊,不被恐惧吞噬才重要,C'est la vie.



这个看似鸡汤的主题,和《邪不压正》真的有什么关系吗?我不知道,一开始就说了,这只是我个人的解读,只是「我觉得」。


我觉得 姜文 在经过了一系列洗礼之后,真的放开了。

  •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他还是个雏儿。

  • 到《鬼子来了》,全片的荒诞和克制只为了最后一幕斩首后彩色的世界。

  • 终于熬到《让子弹飞》,通篇隐喻中间与现实关系最紧密的那句台词是「我就是要站着,也把这钱赚了」。

  • 哈哈,《一步之遥》真的是一步之遥了,姜文 式叙事(也就是压根不好好叙事)呼之欲出,根本不在乎影评人能不能看懂(也就更不在乎观众了)。

  • 《邪不压正》未必是 姜文 的完全体,但明显是他想尝试的一个藏了很久的自己。


「还等什么呢???」姜文 有可能也这样问过自己,为什么由着自己的性子拍点东西出来?窦文涛 在访谈时问他「如果拍摄费用超出了预算怎么办」,姜文 的回答是「什么是预算」。 我相信,每一个导演、演员、文艺创作者,心里都会有这样的欲望——随心所欲地做一回自己。



  • 邓超 演《分手大师》,差评铺天盖地,但我觉得他在片子里演出了自己想要的状态。

  • 陈凯歌 拍完《无极》之后,惨到被人质疑《霸王别姬》是不是有人代拍,直到《妖猫传》出来,争议仍然没有停止。

  • 龚琳娜 的神曲《忐忑》让人觉得她根本不会唱歌,一首《小河淌水》之后听过的人都不说话了。

  • 再往小学生作文的风格上走,我们还能举出诸如 毕加索、凡高 这样的烂大街例子。


而 姜文 给出的解决方案看着硬气,其实也是曲线救国—— 我要先证明我有能力拍出叫好又叫座的商业电影,才敢敞开了去玩自己真心好奇的新的东西。 你要非问我一开始「还等什么呢」,我只能说「C'est la vie」。



所以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是个漫画套娃:

  • 李天然 靠着 巧红 的鼓励终于战胜了恐惧

  • 巧红 在看到 李天然 能战胜恐惧之后,也去挑战自己的恐惧了

  • 姜文 在电影里安排自己的老婆 周韵 孤身仗剑寻找自我,实际上在电影之外,《邪不压正》就是他用来找寻自己的那把剑

  • 彭于晏 演的是「还等什么呢」的 姜文,周韵 演的是「C'est la vie」的 姜文,姜文 演的是一个说书人 ,把这个他自己已经想明白的故事,用根本不想让你听明白的方式讲出来,等明白人上钩


你可能困惑了,就不能好好说话么?直接把道理搬出来讲清楚不行么?遮遮掩掩的还等什么呢?有可能,我只是说有可能,姜文 会笑着回答你,C'est la vie.






套路


很多人听到这样的解读,必然是会不屑的。


  • 一种不屑是针对 姜文 的,觉得你不好好拍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不看了呢。这种不屑没意义,因为 姜文 完全可以不在意。有人说 姜文 要真的不在意票房,干嘛还跑去 101 尬聊造势。这不冲突啊, 努力扩大影响以覆盖更多受众,和不迎合受众以筛选同类,这两个不仅不冲突,而且完全是相辅相成的流水线操作。 这是 姜文 的套路。

  • 另一种不屑,应该也是更常见的不屑,是针对这篇文章(以及作者)的,觉得你写的什么东西啊能不能简简单单说结论啊,装逼兮兮的开头就扯什么天元,我还不看了呢。这种不屑也没有意义,因为我完全可以不在意。有人说你要真的不在意,干嘛还写出来,还要转发还要推送啊。道理同上,找同类的流水线套路而已。


很多人原本没有不屑,但看到上面这一段,反而心生不屑了:这作者是哪儿来的脸啊,暗戳戳把自己和 姜文 并列类比了呗?


这种不屑也没啥意义。这是我的文章,发在我的微博,表述我的思绪,怎么看,都属于我可控的疆域。如果在这么合理的场景下,我都不敢把自己这个观察者,放在至少和被观察者平起平坐的位置上,那随后的一切不论合理与否,都还有什么意义呢?


回头看全文最开始的一句话,「我觉得没有任何两个人可以互相完全理解,任何人对别人的所谓解读,本质上都是自我剖析和投射。」是的,生活就是这样的,C'est la vie.



在自己的世界里,现在就开始做自己啊,还等什么呢。







< 长按图片 - 识别二维码 - 关注 >

sunplantist

/ sun-plant-ist /

/ 太阳-种植-家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