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子工程世界
即时参与讨论电子工程世界最火话题,抢先知晓电子工程业界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电子工程世界

中国拟推政策鼓励使用RISC-V芯片:市场即将爆发?

电子工程世界  · 公众号  ·  · 2025-03-05 0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不错过任何一篇干货文章!
RISC-V一直以其开源特性而备受业界关注。特别对国内厂商来说,可能会是芯片的重要突破口。

昨日,就有消息称,中国计划首次发布指导意见,鼓励全国范围内使用RISC-V 芯片。有关推动 RISC-V 芯片使用的政策指导最早可能于本月发布,但最终日期可能会改变。


备受关注的RISC-V



据消息人士称,该计划将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技部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八部门联合起草。由于政策讨论仍在进行中,消息人士拒绝透露姓名。四大部委尚未回应置评请求。

外媒称,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对RISC-V架构展现出浓厚兴趣,主要看重其地缘政治中立性。这一开源架构以其低成本优势吸引了众多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尽管目前尚未在政策中提及。

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RISC-V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美国的担忧。此前,外媒报道显示,2023年,部分美国国会议员已向拜登政府施压,要求限制美国企业参与RPC-V技术开发。这些议员担心,中国可能利用该技术的开源特性,加速本土半导体产业发展,从而削弱美国在芯片领域的技术优势。


RISC-V的好处都有啥



对于RISC-V架构本身,SiFive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atrick Little曾作出过分享,他表示,当前,硬件和软件接口正逐渐向开放标准发展,几乎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趋势,唯一的争议是进程的快慢。封闭架构依赖单一供应商,限制了创新,而开放标准能推动更多创意和技术进步。过去几年,几乎所有客户都支持这一观点,分歧仅在于实现的时间。

市场不应由少数玩家主导,开放标准能带来更多选择和稳定性。历史证明,依赖单一公司架构(如Alpha或MIPS)存在风险,若公司失败,相关投资也会消失。相比之下,社区驱动的合作模式能汇集各方优势,形成强大且持久的生态系统。未来,所有架构和接口都将走向开放标准。

当前硬件往往限制软件开发,开发者需在硬件框架内工作,这阻碍了创新。未来,硬件应赋能软件,提供灵活性和定制化能力,让开发者自由实现创意。RISC-V的核心理念正是通过定制化硬件支持开发者需求,避免漫长的等待周期。总结起来,RISC-V主要包括几大优势:

1.社区驱动合作:RISC-V通过集体贡献形成公平竞争环境,汇集各方优势,推动创新;

2.标准编程接口:支持可互操作的生态系统,开发者无需依赖单一公司,确保投资长期有效;

3.消除单一供应商依赖:历史证明,依赖单一公司存在风险,RISC-V允许多样化选择,降低风险;

4.定制化与灵活性:RISC-V允许客户根据需求定制硬件,提升性能、降低功耗或缩小面积。这种灵活性适用于从微型客户到大型基础设施公司,满足多样化需求。


AI市场,RISC-V在拓展的市场



回到几年前,没人想到RISC-V可以做出高性能芯片,也就只能出现在MCU这样的器件形态之中,而现在,随着RISC-V AI SoC、应用处理器、RISC-V GPU的面世,RISC-V处理器的频率越做越高,也逐渐跑入Linux、Android这样的OS之中,其自身价值也随之而升。尤其在DeepSeek爆发的新时代下,RISC-V会成为国内AI发展的关键。

从数据来看,RISC-V产业应用正在向高性能和并行计算加速发展,RISC-V也将在高性能和AI等领域广泛应用。据预测,2023年,RISC-V SoC出货量将增长135.0%,到2030年将达到1618.1亿颗;营收将增长276.8%,到2030年将达到92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用于AI加速器的RISC-V SoC出货量将达到41亿颗,营收将达到422亿美元。也就是说,受生成式AI驱动,RISC-V芯片市场快速发展。至2031年,RISC-V在计算机领域占比将达到33%,消费领域将达到39%,自动驾驶领域达到31%,数据中心达到28%,工业达到27%,网络达到26%。

根据中国RISC-V产业联盟理事长、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此前的分享,现如今,随着大模型不断催生算力需求,异构计算范式与RISC-V技术优势高度契合。反观这几年趋势,英特尔作为老牌的x86厂商,都已经积极参与RISC-V开放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国内达摩院玄铁在RISC-V领域的生态布局也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果。所以,大力发展RISC-V会是一条光明大道。

2月28日,由达摩院举办的2025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上,阿里达摩院首席科学家、知合计算CEO孟建熠也有同样的见解,他认为,RISC-V架构能够以包容性实现AI原生,“RISC-V+AI”无疑会是现阶段架构创新的最终答案。

RISC-V在AI领域,无疑具备很高的适应性,这些都源于其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与x86和Arm等架构相比,RISC-V的ISA(指令集架构)完全开放,无需任何授权费用,允许任何参与者自由使用。同时,RISC-V的国际合作开发模式确保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兼容性,无论是欧洲、中国还是美国,基于RISC-V的芯片设计均可实现无缝对接。此外,RISC-V允许在芯片设计过程中添加定制指令,以满足特定需求。这一特性使得RISC-V芯片在保持与旧有软件兼容的同时,能够支持新的功能。

另外,RISC-V在AI领域,还具备很高的包容性,可以支持做CPU/DSA,也支持做GPU、多核产品或者近内存计算。随着开源RISG-V架构的快速发展,重新自研架构已意义不大以RISC-V为基础构建处理芯片是未来的主流。“今天就是做RISC-V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终行业一定走向生态统一的位置。”孟建熠如是说。

此外,在2025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表示,作为“生而开源”的芯片指令集架构,RISC-V在过去15年里发展势头强劲,从嵌入式系统加速挺进高性能等复杂场景,并为AI算力提供新选择。

基金会理事会主席Lu Dai在大会现场表示,RISC-V指令集最激动人心的进展之一是Matrix扩展,将推动RISC-V成为AI领域令人敬畏的力量。

目前来看,SiFive曾在2024年8月宣布推出全新高性能 RISC-V 数据中心处理器,2025年2月28日,阿里达摩院宣布玄铁最高性能处理器C930即将在3月开启交付。可见,RISC-V在AI市场也要卷起来了。


RISC-V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啥?



虽说市场大,RISC-V本身也有了很强的发展,但它也面临很多问题:

生态是RISC-V的老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在近几年得到了改善。据了解,RISC-V基金会作为全球性的开源组织,已经汇聚了超过4100名会员,覆盖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14个行业和165家研究机构。RISC-V高性能和AI基础软件生态日趋完善,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支持RISC-V架构,主流AI框架和模型支持RISC-V架构。

卖不出去是第二大的问题。事实上现在RISC-V在一些领域的生态已经做得很好了,比如从低功耗IoT场景到服务器场景都有相关产品和生态,同时也产生一些标杆产品。但这仅仅是RISC-V的第一步,未来RISC-V一定要从小的标杆产品,走向更大的标杆产品。大的标杆产品是奠定RISC-V未来生态发展的重要一步。

目前,国内企业正在尝试打造RISC-V的标杆产品。比如说,2019年7月,玄铁发布业界最高性能RISC-V处理器C910发布,为全球首个运行频率超过2GHz、SPECINT2K6达到7分/GHz的RISC-V处理器;随后在2021年10月,玄铁C910成功兼容安卓系统,可运行Chrome浏览器等应用,这是芯片行业首次实现RISC-V架构对安卓的支持,意味着RISC-V架构有望打破场景壁垒,成为高性能芯片设计的新选择。

专利是第三大问题。基于RISC-V指令集的处理器实现,其他CPU IP公司可能发起有关CPU微架构的专利诉讼,阻碍RISC-V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鉴于此,中国RISC-V产业联盟 (CRVIC) 邀请RISC-V企业共同组建“RISC-V专利联盟”,打造RISC-V专利互不诉讼的生态系统,共同推动RISC-V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快速发展。

总之,这几年RISC-V发展愈发迅速,问题也逐渐迎刃而解,相信在政策的新一轮驱动下,RISC-V必将拥有广阔的空间。

· END ·


欢迎将我们设为“ 星标 ”,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消息。

关注EEWorld旗下订阅号:“机器人开发圈”

回复“DS”领取《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完整版

图片

扫码添加小助手回复“机器人”

进群和电子工程师们面对面交流经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