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颅脑MRI断层解剖讲解... ·  3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药监局,这是什么意思? ·  3 天前  
丁香园  ·  多地流感药抢到断货,药师呼吁 12 ... ·  4 天前  
懒人医考  ·  【临床】药店常用药物禁忌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攻坚塑“心”——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骆志刚教授结构心团队应用VitaFlow®瓣膜成功挑战两例循环崩溃高危TAVR手术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1-11 17:02

正文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安医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喻荣辉主任和林先和主任的带领下,成功应用VitaFlow®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接连攻克两例循环崩溃高危的挑战性TAVR手术。此次两例TAVR手术均由骆志刚主任团队(陈斌主任、郭增主治医师、程宝山主治医师、心脏彩超室张定欣主治医师、麻醉科)完成,一例为高冠脉风险的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另一例为胸主动脉严重迂曲的单纯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患者,两者同时合并术前严重心力衰竭。在临床实践中,如此诸多不利的解剖结构与心功能欠佳、手术耐受能力差、循环崩溃高危的情况相互叠加,无疑会给手术操作带来重重困难。若想顺利植入瓣膜并达到预期效果,对术者而言无疑构成了极大挑战。而安医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骆志刚主任团队却以“破竹”之势轻松攻克操作难点,通过精准的操作与细致的把控,成功规避了循环崩溃这一严重风险的发生,确保手术得以稳步推进,最终以瓣膜置入位置良好、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的优异介入结果,为两例高难度TAVR手术画上了圆满句号!

病例1(女,65岁):Type 1型二叶瓣、EF低、升主增宽、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术前检查
超声检查:主动脉瓣明显增厚、钙化、粘连,开放受限,关闭欠佳,收缩期时相43%,舒张期时相57%,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轻中度瓣口反流,二尖瓣轻中度反流(继发性);据CWDoppler测及主动脉瓣前向血流峰值流速4.63 m/s,峰值跨瓣压差86 mmHg,平均跨瓣压差55 mmHg,连续方程法估算有效瓣口面积约0.82 cm2;左室肥大,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升主动脉增宽(近段最宽处4.04 cm),LVEF 43%;左室顺应性下降,肺动脉高压(轻度),少量心包积液。
主动脉CT:

主动脉瓣环平均直径24.8 mm;左室流出道平均直径26.4 mm

STJ 28.6 mm;主动脉窦29.4*33.4*33.1 mm

40 mm高度升主平均宽度40.0 mm;升主最宽处平均宽度42.0 mm

瓣上4 mm/6 mm预估可扩开空间周长分别为67.6 mm/67.4 mm

左冠高度9.6 mm;右冠高度13.1 mm

左室容积

主动脉瓣钙化情况

瓣环角度59°

血管入路及解剖结构

策略制定
拟行术式:该患者经临床诊断为症状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符合TAVR治疗指征,经团队讨论和患者家属商议后,决定采用VitaFlow®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手术策略:

· Type 1型二叶式主动脉瓣,L-R融合,瓣叶增厚,中度钙化。左冠高度低,瓣叶长度长于下开口,右冠高度可,瓣叶长度长于下开口,综合评估,左右冠风险不可排除。经术前CT测量评估,瓣环周长79.6 mm,均径25.3 mm,瓣上4 mm/6 mm预估可扩开空间周长分别为67.6 mm/67.4 mm;一般建议18 mm球囊预扩,考虑TAV 24瓣膜、备TAV 27瓣膜。因超声示R-N间团状钙化较重,存在瓣周漏可能,最终建议选择TAV 27瓣膜,0位开始释放,最终植入深度控制在0-4 mm;因冠脉风险不可排除,建议22 mm球囊预扩张,且建议瓣膜释放至可回收极限位再观察一下冠脉灌注情况。

· 左侧入路最窄处内径6.5 mm,右侧入路最窄处内径6.6 mm;右侧入路股动脉分叉高度可,迂曲程度可,建议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可上22 F大鞘;左右股动脉穿刺点附近存在血管小分支,注意避开。

· 瓣环角度59°,主动脉弓角度可,大弯侧无明显钙化,升主无扩张,右无团状钙化,建议备圈套器。

· EF 43%、心衰,存在循环崩溃风险,建议备体循,并关注血压、减少起搏时间。

· 心尖薄,注意导丝操作。

手术过程
TAVR术中选择右侧股动脉作为主入路,经右侧股动脉鞘管送猪尾造影导管至主动脉根部,顺利建立工作路径。选择送入22 mm球囊至主动脉瓣预扩张,后需植入27 mm VitaFlow®瓣膜及输送系统,调整圈套器位置,以辅助输送系统过弓跨瓣。瓣膜送至主动脉瓣处后,起始位置0位释放瓣膜,释放至2/3处造影评估,瓣膜位置良好,可继续释放完成。瓣膜完全释放后造影评估,存在中度瓣周漏,遂又送入22 mm球囊至主动脉生物瓣膜处行后扩张,造影复查示瓣膜位置及形态良好。术后TEE评估示轻微瓣周漏、跨瓣压差10 mmHg,效果满意。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双侧髂股动脉良好,未见夹层及狭窄,顺利完成手术。

主动脉根部造影

透视瓣膜

22 mm球囊预扩观察冠脉

输送系统过弓

瓣膜释放前1/3造影定位

瓣膜释放极限位造影评估

多角度造影观察

观察冠脉灌注情况

瓣膜完全释放后造影观察

22 mm球囊后扩

术后造影评估:瓣膜位置良好,形态完整

弓部造影检查

入路造影检查

术后TEE评估

病例2(女,76岁):胸主动脉迂曲、EF低、升主增宽、单纯主动脉瓣重度反流





基本情况
患者为76岁女性,临床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主动脉瓣重度反流。
术前检查
超声检查:主动脉瓣三叶、稍厚、散在钙化,瓣叶开放无明显受限,据CWDoppler测及主动脉瓣峰值跨瓣压差为19 mmHg,属正常高值,闭合不良,Doppler测及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收缩期时相35%,舒张期时相78%,二尖瓣轻度反流,三尖瓣中度反流;LVEF 42%,左室肥大,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尤以左室心尖部心肌收缩活动减弱明显,局部心肌变薄;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起搏器植入术后,轻中度肺动脉高压;升主动脉增宽(瓣环2.17 cm、窦部3.36 cm、窦管结合部3.04 cm、升主动脉近段4.21 cm)。
主动脉CT

CT评估结果

主动脉瓣环平均直径26.2 mm;左室流出道平均直径24.5 mm

瓣上2 mm/4 mm/6 mm/8 mm情况

主动脉窦34.1*33.4*36.0 mm;STJ 31.7 mm

40 mm高度升主评估宽度38.1 mm;升主最宽处平均宽度42.0 mm

主动脉瓣钙化情况

左冠高度11.9 mm,右冠高度15.1 mm

瓣环角度49°

血管入路及解剖结构

策略制定
手术策略:三叶式主动脉瓣,瓣环无钙化,瓣叶无增厚,无钙化,存在瓣膜支架下滑可能。收缩期瓣环周长82.3 mm,均径26.2mm;LVOT周长77.6 mm,均径24.7mm;升主均径38.2 mm,STJ均径31.6 mm。收缩期TAV 30瓣膜压缩比:瓣环压缩比1.14、LVOT压缩比1.29、升主压缩比1.12;舒张期TAV 30瓣膜压缩比:瓣环压缩比1.18、LVOT压缩比1.24、升主压缩比1.12,建议TAV 30瓣膜。对于纯反流病例,瓣膜支架需要一定的oversize,存在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左冠高度可,瓣叶长度可,窦宽相对TAV 30瓣膜小,右冠高度可,瓣叶长度可,窦宽相对TAV 30瓣膜可,综合评估,左右冠风险低。左侧入路最窄处内径5.7 mm,右侧入路最窄处内径6.0 mm;左侧穿刺点附近存在血管小分支,注意避开;右侧入路股动脉分叉高度可,迂曲程度可,建议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使用内联鞘。胸主动脉迂曲,建议使用双导丝技术以辅助输送系统通过。瓣环角度49°,主动脉弓角度可,大弯侧无明显钙化,升主无扩张。心尖薄,小心导丝操作。
手术过程
术中通过右侧股动脉建立入路,导丝成功跨瓣后,左室猪尾导管置换超硬导丝,退出猪尾导管,置换30 mm VitaFlow®瓣膜及输送系统,经右侧大鞘送入;考虑到胸主动脉迂曲,选择于左侧辅路猪尾导管内置入一根Lunderquest超硬导丝,在双导丝牵引辅助下,输送系统成功过弓跨瓣。小心释放主动脉瓣膜,第一次尝试瓣环零位释放,工作位评估发现支架无冠窦位置几乎零位,对侧位置也不深,担心完全释放、同轴自矫正后瓣膜会跳窦,故回收瓣膜。第二次调整起始位置进行释放,释放至可回收极限位,造影观察支架位于无冠窦瓣下0-2 mm,对侧深度尚可,且冠脉灌注良好,遂完全释放瓣膜。术后食道超声示瓣膜锚定良好,位置良好,血流动力学得到显著改善,无瓣周漏,手术效果理想。

主动脉根部造影

瓣膜定位造影确认

首次释放至2/3

瓣膜首次释放至2/3造影

超声评估后,造影再次确认位置

瓣膜完全释放

瓣膜完全释放后造影

术后TEE评估

结语
近年来,TAVR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伴随技术的成熟以及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加之诸如VitaFlow®这类性能优异的器械所提供的坚实支持,越来越多的术者怀揣着探索与突破的决心,开始尝试运用TAVR去应对解剖结构更为复杂的病例,如二叶式主动脉瓣、主动脉瓣反流,使得更多饱受主动脉瓣疾病困扰的患者重获心脏健康。安医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借助其作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安徽医院)的重要组成科室,整合相关优势,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喻荣辉业务副院长的有力引领下,始终秉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持续发力,先后开展了多项凝聚着前沿理念的新项目、新技术,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在区域内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此次二例高难度TAVR手术的成功完成,不仅再次凸显了安医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处理复杂主动脉瓣疾病方面的高超诊疗水平,同时展现了VitaFlow®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应用于循环崩溃高危的复杂主动脉瓣疾病TAVR治疗的临床优势。对于这两台高难度手术而言,充分且全面的术前评估以及科学合理地制定手术策略,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基石所在。而在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中团队各成员娴熟的配合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只有在瓣膜预扩、输送及释放等关键操作环节中最大限度降低循环崩溃的风险,才能更妥善从容地处理预防冠脉阻塞、胸主动脉迂曲、过弓困难、瓣膜不易锚定等一系列复杂且棘手的问题,确保手术能够顺利推进并最终取得成功,为患者带来良好预后,开启更高质量生活的新篇章。

专家简介


骆志刚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四病区副主任,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心脏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介入诊治和先心病介入诊治,曾先后赴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美国克利夫兰心脏中心进修学习心脏介入技术,现任安徽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第一届CTO俱乐部常委,安徽省医师协会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分会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会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卫健委全国冠脉介入培训导师等职务。


郭增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22年)。安徽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青年委员(2023年)。担任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编委(2023年)。从事医教研工作近6年,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含JCR一区Hypertension 1篇、JCEM 2篇和Clinical Chemistry 1篇)。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项,院级“三新”项目一项。主要的科研方向为RAAS检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体细胞基因突变,肾动脉狭窄。对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复杂冠脉病变介入,各类起搏器植入及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卵圆孔未闭封堵、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的诊疗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程宝山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博士在读,毕业后一直从事于临床一线工作、科研及教学工作,参加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并顺利结业,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对于心血管常见疾病、急危重症的诊疗有着丰富的经验。


张定欣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脏超声影像中心、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工作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超声影像中心6年。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