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术的尊严 精神的魅力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榜样力量 | ... ·  4 天前  
加国无忧  ·  QS最新排名! ... ·  4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通知|图书馆关于总馆、信息科学分馆部分区域2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出版社

直到今天,他已经做了整整一百年的北大校长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1-05 08:57

正文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先生接受了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直到今天,被北大人视为“永远的校长”的蔡先生依然被不断地提起和追忆,他对于北大精神、大学制度以及教育理念的贡献成为北京大学乃至中国教育界的宝贵遗产。在蔡校长到任北大一百周年之际,推送陈平原老师的一篇旧文,看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如何构建了北大精神的内核又如何影响了几代学人并将持续作用于当代大学的精神塑造和制度改革。



大学精神与大学的功用(节选)

文/陈平原

本文节选自北京大学出版社《大学何为》


作为北京大学“永远的校长”,蔡元培之值得不断追怀,在于其一举奠定了这所大学的基本品格。百年中国,出现过无数英雄豪杰,但要讲对于北大的深刻影响,至今没有可与蔡校长比肩者。时至今日,蔡元培之出长北大(1916年12月——1927年7月),几乎成为一个“神话”——个人的学识才情与时代的要求竟如此配合默契,千载难求,不可复得。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像


蔡元培对于现代中国的巨大贡献,主要在大学教育。1919年8月所述《传略(上)》中,蔡校长迅速将治理北大的经验理论化,于张扬其大学理念的同时,表达了宏大理想,即,改造传统中国思想界趋向于“定于一尊”的思维方式


“孑民以大学为囊括大典包罗众家之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兼容并包,听其自由发展,曾于《北京大学月刊》之发刊词中详言之。然中国素无思想自由之习惯,每好以己派压制他派,执持成见,加酿嘲辞,遂有林琴南君诘问之函,孑民据理答之。”


林琴南先生


同样是强调“兼容并包”,《发刊词》与《致函并答林琴南函》略有区别。前者讲的是“兼容”不同学术流派,如哲学之唯心论和唯物论、文学之写实派和理想派、伦理学之动机论和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和厌世观;后者则突出“兼容”不同政治主张,即大学教员以学术造诣为主,并不限制其校外活动。而“吾国承数千年学术专制之积习,常好以见闻所及,持一孔之论”,对于持异议者,轻者逐出教席,重者消灭肉体。如今,借助于引进西方大学的体制,蔡先生希望建立得以自由思想的“安全岛”。



为什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如此重要?


1917年1月4日,新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到校视事,五天后发表公开演讲,称“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希望学生摒弃“做官发财思想”。同时,蔡校长审时度势,扩充文科和理科,暂时停办工科和商科,突出北大在“高深学问”而不是“应用研究”上的实力。此举对日后北大的发展影响极大。



至于蔡先生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1919年《致函并答林琴南函》),一般人可能会注重思想自由,我却更看重兼容并包。为什么呢?借用英国哲学家伊赛尔·白林的概念,前者是积极的自由,后者是消极的自由


思想自由是对自我而言,用中国传统的说法是有所为;兼容并包是指对待他人,要有所不为。消极自由的意思,是保证你说话的权利,保证各种学说并存,让它们自由竞争、自由发展,谁赢得民心,谁就是胜利者。大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给他们选择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说,“兼容并包”是一种制度性的保证,比个人的思想自由更为可贵。


蔡先生早年再三说,中国人不能容忍异端,长此以往,很容易养成一种正统的暴力,即对异端采取一种非常残酷的态度。而北大不同于其他大学的特点,就是相对来说能“包容”,因而才显得大。这个“大”有两层意思:一是北大人立意高,常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抱负——当然也有人说这是狂傲;二是度量大,北大人在自信之外,相对来说,更能容纳别的思想学说。


1918年蔡元培(前排中)、陈独秀(前排右二)参加北京大学文科毕业礼的合影


另一方面,蔡先生主张“兼容并包”,并非放弃选择的权利,也不等于没有倾向性。他的总体倾向是求新、向上。例如,学界普遍认定,正是蔡元培长校后的所作所为,直接促成了新文化运动的诞生。


在我看来,兼容并包是和大学、和University的本义是一致的。它是接近大学最本质的东西。University的本意,便是将追求科学知识和精神生活的人聚集在一起,以便于共同研究。不只师生之间如切如磋的“论道”、同学间无时不在的精神交往,也是“大学”题中应有之义。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将“生命的精神交往”定为大学的基本任务,不是没有道理的。 



蔡先生的其他教育理念


蔡先生的思想,或者具体到他的大学理念,一方面有中国传统的儒家观念,比如修身养性、中庸、有所为有所不为等;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西方的观念。1921年,蔡先生在美国加州大学的伯克利校区做演讲,较全面地阐明了他的观点。他说,作为一个大学校长,他希望能把中国的教育精神和西方的教育精神结合起来。中国的教育精神,他提到孔子、墨子的陶养德性;西方的教育,他谈了三种模式:一是英国牛津、剑桥养成有教养的绅士的教育模式,注重人格熏陶;二是德国柏林大学以专业研究见长的模式,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三是美国的大学模式,强调服务于社会。




这三种模式是蔡元培所理解的世界大学发展的最根本的精神。后来北大较好地融会了这些精神,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注重人格养成的教育模式。这其中有西方大学理念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和中国传统书院关系密切,而传统书院是以人格培养为中心的。北大二三十年代的办学宗旨就非常强调“陶熔人格”,北大人今天在精神上的自由度和独立性,跟这是一脉相承的。


- 版权信息 -

作者:陈平原

编辑:守拙堂陈峤

文章选自:《大学何为》

《老北大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好 书 推 荐


         

        


《老北大的故事


陈平原 著




         

        


《大学何为


陈平原 著





长按图中二维码可进行识别关注

点击本文最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下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