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群80后在网上吐槽
“如今80后已经快被00后气死了”
辅导自己的孩子做作业
被气到去医院做支架
然后跳出一群HR吐槽
“面试应届生和辅导小孩作业一样上火”
常常想撕掉简历替他们写
教他们如何回答面试官问题
为此,我们采访了多位战斗在校招一线的HR
来谈谈HR与应届生求职者
相爱相杀的故事
这三类简历通过率0%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作为一名饱受折磨的 HR,其实在行业内,一个月就能锻炼出一眼识简历的本事了。
总的来说,是好的简历惊人相似,差的简历各有各的恶劣。
根据多年的经验来看,HR每次看到以下几句话,就可以认定这封简历技术上一定是糟糕的,并且有一万句想吐槽的话(或直接忽略):
打包票的话一点信服力都没有
靠热爱能发电吗?
有时候,诚实并不是件好事
其实我想问,你考不考虑交学费……
可以讲讲专业上的优点吗?
其实,倒不是说套话不能写。但是这些表达方式,真的很难让HR对简历和简历背后的人产生好感。
相比较而言,HR更喜欢那种“有料”又具体的简历,比如:
“80w
粉丝公众号编辑部唯一一个编辑,独立运行每日七条更新达50 天。”
不用写那么长,但突出重点,让人一下子就知道你的真实水平。否则,可能你真的很有才华,但是简历初筛过不了,一切都是零。
HR们可以理解应届生因为刚出校门,工作/项目经验较少,会做适当的“简历包装”,但这绝非等于接受你“简历造假”。
以一位疑似“简历造假”的应届生真实案例来说:他简历写得很好,说大学时办过名人讲座,负责了很多名人的对接和沟通,活动的统筹能力很强,面试很愉快。
然而,他入职后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
一个小活动的人员安排都做不好,两个场地的资料居然搞混了。
这些圈圈是看心情画的吗?
于是,公司HR开始纷纷怀疑他履历的真实性,虽然没有硬性证据,但能力摆在那里,工作失误一个接一个,最终的转正考核也没有通过。
所以把简历写得非常酷炫,很可能并不是件好事。
一份异常优秀的简历,会让人对你有相对应的更高的期待。最后发现不是这样的时候,失望也是双倍的。
在看过的千百张简历里,在目前薪资和理想薪资那两栏中的数字,常常令人瞠目结舌: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聘广告策划,理想薪资是 1w5。
看到这种,HR们只想说,孩子,你真的想多了。
这可能是个比较残酷的事情,就是,你其实不值你以为的那个数字。而就算你值得,公司最终给的薪水也一定会低于你应得的。
期望薪资与实际薪资有所差距
*图片源自中国南方人才市场
曾经有个人简历里写目前薪资 18k ,理想薪资是 20k+。考虑到他出身大平台和综合能力,公司最终给了 21k。而等到要他出示薪资证明的时候,他说目前只有 14k,但假如他留在原来的公司,是可以涨到 18k 的。
可能真的会涨到 18k,但是对不起,公司不是要买你的想象力。你拿你想象中的自己的能力来衡量薪水,真的有点浮夸了。
现在很多同学面经看得多,更偏重于应对技巧,但是总是表现的“缺了一点”。但面试本就是一个人与人的沟通场景,除了要说对,更要恰如其分。
一场面试,其实从求职者接到邀请通知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作为招聘多年的HR,对于发出10个邀请,只来3、4个面试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但最不能接受的,还是求职者各种临时bug: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