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业地产观察
在这里读懂商业地产!做最优质的商业地产资讯平台,每日精心挑选商业地产【行业焦点】【聚焦开发商】【品牌动态】【趋势解读】等优质资讯,欢迎投稿&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房天下广州  ·  2024年的出生人口,有点出乎意料… ·  昨天  
财宝宝  ·  我的品味是不是有点土炮了? ... ·  2 天前  
财宝宝  ·  感谢铁人三项赛。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业地产观察

luckin coffee VS 喜茶,10亿现金遇上霸屏茶饮,真爱是谁?

商业地产观察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8-04-21 22:52

正文


这些兵家必争之客,谁能拿下来?


即使你不爱咖啡,最近的朋友圈和微博可能也被一个叫做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的咖啡品牌刷屏了。如果你身在一线城市,你更能体会到它的存在感:不管是电影院还是写字楼,都有张震和汤唯拿着蓝杯子咖啡说“这一杯,谁不爱”的身影。


创立仅3个月的本土咖啡品牌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近日宣布大规模扩张计划,预计截至今年5月,要在全国开设500家门店,并于今年4月启动A轮融资。


钱治亚公开表示,当前国内咖啡市场潜力大,但形成的品牌还相对较少,缺少与星巴克对标的公司,消费者也还没有形成喝咖啡的习惯,并且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咖啡连锁品牌在咖啡价格和便捷度方面还有痛点。钱治亚曾直言不讳地表示,瑞幸咖啡的目标就是在国内市场打败星巴克。据钱治亚介绍,瑞幸咖啡前期投入的10亿元资金主要来自于创始团队以及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陆正耀的借款,该笔资金除了拓展市场外,还将主要用于品牌推广与市场教育。


瑞幸咖啡采取“互联网+零售”的运营模式,门店只提供App线上下单和支付,消费者通过App下单选择咖啡口味,再选择外带或者堂食。在钱治亚看来,运用互联网思维是瑞幸咖啡与星巴克等品牌竞争的关键。



这样凶猛的气势,不禁让人联想起同为网红的喜茶。在进入上海后 6 个月内,喜茶就超越 COSTA 成为茶饮/咖啡连锁行业的第二名,仅次于星巴克。


虽然看起来不是一回事,但这两个网红所代表的业态正在厮杀:美团点评研究院餐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饮品店发展报告》显示,2016 年,奶茶店的数量经历了快速上升阶段,而咖啡店则在退步。2017 年 6 月与 2016 年 1 月相比,奶茶店数量涨了 60%,咖啡门店数却下降了 21%。


这不该是一场对决,但如果要对比发展路径的话,究竟谁能跑在前面?



01


先来说一说市场


即使经历了负增长,但大家依然对咖啡在中国的未来抱以信心。作为星巴克最大的增量市场,中国的咖啡市场规模在 2015 年已经达到了 700亿。伦敦国际咖啡组织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咖啡市场正以每年 15% 的增速爆发。说“爆发”是因为,全球市场的平均增速是 2%。


luckin coffee 创始人钱治亚说他们对 2000 个消费者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阻挡中国人消费咖啡的最大原因是“价格太贵”以及“购买不便”。


这是 luckin coffee 调查出的结果


咖啡贵吗?是的。以星巴克为例,2016 年,美国人均年收入是 59039 美元,而美国一杯星巴克美式的价格是 2.73 美元,喝一年咖啡会用上 996.45 美元。而在中国,以北京为例,2016 年北京人均年收入为 119928 元, 一杯星巴克美式的价格是 24 元。如果在北京每天都喝星巴克的话,每年需要 8760 元的成本。


但这与咖啡的生态有关。咖啡在 90 年代进入中国,主要消费人群集中在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的沿海各省,当地的经济、进口咖啡豆再加上“舶来品”的概念,让咖啡的价格一直高于其他饮料。当奶茶还是卖 3、5 元的时候,星巴克就总是比它要贵上 10 元。


星巴克在 2004 年时的价格


而现在,同样是一杯美式,Dunkin Donuts (唐恩都乐)在中国的价格是 22 元, 肯德基 K 咖啡 17 元,麦当劳 20 元,但是这些品牌的门店几乎都远离写字楼。与这些品牌类似, luckin coffee 一杯美式的价格是 21 元,肉眼可见的优点是离白领们更近。为了培育消费者,luckin coffee 现在还在进行买二送一,买五送五的活动。


钱治亚说想用这样的推广模式教育市场,推广咖啡并让人们认识 luckin coffee这个品牌。目前luckin coffee 拥有最多的门店是商务区附近的中小型门店,以及写字楼内几乎没有堂食的小型门店。加上外送服务,能够让工作忙碌的白领们,能够更快捷、方便地获得咖啡。


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当下的中国消费者们,真的需要咖啡吗?


目前,中国大陆人均年消费咖啡 5 - 6 杯,一线城市则为 20 杯。和人均年消费 400 杯的美国以及 200 杯的韩国相比,中国咖啡市场基础依然薄弱。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的消费者没有养成日常喝咖啡的习惯。


而奶茶不同,从台湾春水堂发明珍珠奶茶,快可立将它带入大陆市场,Coco 都可将主打多元化配料深入人心,再到今天以喜茶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奶茶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普及了消费者。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作为历史产物,奶茶却能依然保有网红潜质的原因。


Coco 都可最近在抖音上又火了一把


经历了雕爷牛腩和黄太吉的餐饮界人士,或许很难被 luckin coffee 从互联网移植来的资本游戏所打动了。那些喝着星巴克长大的人呢?或许你能在那些小众精品咖啡馆,或者是星巴克的臻选店里找到他们。而 luckin coffee 是否能“驯化”那些星巴克与它的美国同侪们没有触及到的消费者?并且如果成功的话,如何确保他们不会转向其它的咖啡品牌?这都是 luckin coffee 要面临的问题。


02


再来聊一聊消费者


这是一个中产阶级说了算的年代。


“品质生活”这个词语已经从小资、中产阶级中脱身而出,变成引领社会的热点。品质生活说白了,就是要抓住消费者的情感。在这一点上,喜茶可能已经熟门熟路了。从品牌的 Slogan “一杯喜茶激发一份灵感”,到门店中的软硬件与消费者的互动,都成为了顾客的情感驱动。


我在喜茶喝过一个需要等 40 分钟的“桃桃”。它的卖点是,在你点单之后才会开始制作过程——桃子的果肉被挖出来,压制成泥,最后再加入新鲜泡的四季春茶。即使等待时间长,价格也偏高,但并没有妨碍那些爱养生、爱拍照、爱新奇的消费者前来尝试。

或许是咖啡的高价,造成了咖啡店更多的是以门店的形式在运营。通过茶点甚至餐点的形式,能够让业主通过聚拢多种产品回血。在《 2017 中国咖啡行业报告》中,你能看到,流量高的都是那些能够提供第三空间的咖啡店。而新式茶饮,也或多或少地开始提供第三空间。


介于家与办公室之间的“第三空间”是星巴克 CEO 舒尔茨提出的概念,尽管竞争压力颇大,但是星巴克依然在坚守这一路线。过去的一段时间,星巴克开出了非常多家甄选店。这些门店除了配有售价更高的手冲与虹吸咖啡外,在装修、装饰上也在升级。


流量高的依然是客户群体以休闲为主要诉求的咖啡馆


喜茶也在往这一方向发展。从最开始时尚的装潢和宽敞的休息区,到后来推出的“白日梦计划”。显然喜茶希望能够留住顾客,让他们多停留,而不是买完就走人。而 luckin coffee 在餐饮转向休闲场景时,选择用轻门店模式实现差异化竞争,是一件好事吗?


咖啡市场之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市场。我们很难利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客群画像来照本宣科。但是无论资本如何介入,如何营销,本质上卖奶茶与卖咖啡的本质,就是一门最传统的零售生意。

文章来源:掌柜攻略

只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