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乍起时
第二章:王者归来
第三章:左右互博
第四章:女人天下
第五章:暴雨将至
首先,英吉拉一直以来精心培养的接班人小儿子桑贾伊,在刚当上国大党总书记不久,就死于一场意外空难。英吉拉白发人送黑发人,又需要面对新的难题。家族内部风波骤起,新继承人大儿子拉吉夫碰到了小儿子遗孀玛尼卡的强劲挑战。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婆婆最后不得不忍痛清理门户,把小儿媳妇和小孙子踢出局。这个葫芦按下去,外头又起了瓢,锡克人开始叛乱。镇压行动过后,刺客就接踵而至,一代女皇最后的结局竟是被自己身边的锡克族保镖暗杀,身中三十多枪,死在了大儿媳妇索尼娅的怀里。
继承人拉吉夫也算个不走运的人,虽然在母亲去世后,以哀兵的姿态获得全国选民的空前支持,赢得了大选,成为有史以来最高票当选的总理。上任后也力行新政,标榜清廉治国的理念,但是真要做到又谈何容易。
最错误的是他手下的财政部长VP·辛格真的要这么做,大力查处政商勾结,甚至委托美国私人侦探机构彻查国大党内腐败政客的海外账户。国大党已经是个百年老店了,这种搞法无异于自杀,党内反对声浪骤起。于是年轻的总理被迫把辛格调去担任国防部长。但这位反腐英雄还不消停,开始调查国防部的外交军购弊案。最后即便是拉吉夫也保不住他了,被国大党开除出党了事。
这就给了党外反对派联盟以机会,他们就像当年拥护纳拉扬反对英吉拉一样,这次拥戴这位清流领袖VP·辛格为新的旗帜,在接下来的大选中向国大党发难。弊案缠身的国大党和拉吉夫被迫下野,辛格成为了印度新总理。
八十年代末的印度,除了反对党联盟再度与国大党完成了政权轮替之外。一股新的力量的崛起也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就是在原RSS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印度人民党(简称BJP)。很多印度中产精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在经济持续走好,国内政治稳步向前,一片歌舞升平的情况下,极右翼会突然崛起,成为能与国大党对峙的政治一极?
这就需要分析BJP崛起的历史机遇,其实这个机会是国大党自己送给BJP的。想当初印度独立以后,RSS的基本盘一直只有三种人:一是大学中部分知识精英,他们的政治诉求是印度人自己的民族国家;二是乡村里极端虔诚的印度教徒,人数也不算多;第三就是印巴分治后逃入印度的难民,以旁遮普人为最多,大多住在难民营里。
这个基本盘的利弊其实很明显,好处就是这批人打死都会投右翼的票,坏处呢,这批人都不代表社会主流价值。所谓主流价值,是指中产阶级向往的西式生活和广大小老百姓渴望的安居乐业的小日子。右翼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化”这种恐怖的“三个一工程”吓也把选民吓走了。所以一直以来,右翼在议会里的席位都是可以算出来的,一定有但一定不多。
但是拉吉夫主政时期犯了个大错误,拟定了给贱民等级分配更多政府工作岗位配额的曼德尔计划。为了明确概念,先简单介绍一下印度的种姓制度。拿最主要的五等级婚姻举个例子,身为将门之后,也就是属于刹帝利阶层的郭靖,他要是娶伯父杨铁心的干女儿穆念慈,这就是门当户对的婚姻。要是娶了吠舍等级也就是渔民的女儿黄蓉,档次就下降。娶异族的华筝就属于和首陀罗的贱婚。再就是两个女儿的婚事,郭芙嫁给契丹的耶律齐,生出来的孩子就是贱民,即所谓的不可接触者。郭襄就不同了,峨嵋尼姑属于宗教祭司,标准的婆罗门,谁娶她都是高攀。
国大党之所以要给占人口15%的贱民等级以更多的政府保留职位,自然是为了选票,但这就触动别的阶层的利益。假设有A优缺和B普通这两种政府职位,却有甲乙丙三类出身的年轻人来报考,那么按常理,出身于中上层精英的孩子照例可以获取A类职位,余下的B缺由乙、丙两类社会中下层的青年来竞争。
国大党的计划一旦实施,相当于把B缺里的大部分配额拿出来,让丙类人群也就是老少边穷地域的穷孩子们单独招考,通过优惠政策换取最低等级的支持。那作为城市普通人和乡村富中农的后代,乙类人群明显的被边缘化了,这就是所谓的两头不靠岸。大批刹帝利、吠舍出身的青年仕途无望,于是BJP就乘势而起,从原本的大学、寺庙、难民营扩张到社会基本面上。能够把大批城乡小业主、小地产主、自由职业者以及他们的子弟团结在自己藏红花旗下,民粹的春天来到了!
光有有利的政治形势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领袖人物。BJP向来不缺这方面的人才,文武两位领袖如期而至。文有诗人出身的瓦杰帕伊,能在议会的讲堂上滔滔雄辩。武有律师出身的阿德瓦尼,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有势,有人,还得有运气。蒙罗摩大神保佑,运气也悄然降临,虽然事件的开始有那么点无厘头。在拉吉夫执政时期,有一起普通的穆斯林休妻案,被休的女人向法院申请男方付赡养费,法院根据世俗法也这么判了。但是这就惹恼了正统穆斯林势力,向政府施压。拉吉夫为了息事宁人,驳回了法院判决。
BJP一看时机到了,就在议会里发难,指斥拉吉夫违背了法律公平的原则云云。拉吉夫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为了安抚这一头,又同意开放被封闭了多年的一所既是传说中印度教主神罗摩的诞生地,现如今又是一处清真寺所在地的阿约提亚争议地区,准许双方都能到那里朝拜。这就等于打来了潘多拉的匣子。
时间进入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拉吉夫在一次竞选活动中被南部的泰米尔猛虎组织刺杀,国大党进入调整期,印度政治舞台上的主角换成了中间联盟和体制外的BJP。阿德瓦尼大概受了当时一部正在热映电视连续剧《罗摩衍那》的启发,找了一辆卡车装饰成电视剧中罗摩战车的模样,然后手持一把据说是罗摩使用过的弓箭,号召所有的党徒人手一块砖头,集体前往阿约提亚,重建当年被莫卧儿人拆毁的神庙,恢复罗摩盛世。
总理VP·辛格一看,这是要出事,立刻在途中逮捕了阿德瓦尼。瓦杰帕伊于是在议会发动倒阁。重新大选的结果,BJP赢得了最多的席位,但是还不够单独组阁。代表中产阶级的中间联盟还是愿意与国大党合作,拉奥政府上场。过了两年,阿德瓦尼出狱,再次启动进军计划,这次去了六十万人,终于把那座清真寺拆了。等到再次大选,BJP的瓦杰帕伊成为了印度总理,但这只是开始。
从九十年代开始,印度的政治格局进入两头大中间多的三角时期。国大党和人民党虽在议会下院也就是人民院各占有一百七十个左右的席位,但相对于五百余席的议会总席位,要取得能够组阁所需的过半席位,都需要和若干由地方性小党所组成的中间势力结成执政联盟。
瓦杰帕伊总共担任过三次总理,第一次由于中间联盟反水,十三天就下去了。但这位诗人并不灰心,在下次的选举中终于再度当选,并且成功连任。虽然2004年国大党在一个外国女人的带领下卷土重来,但是经历过孟买的恐怖袭击,就从事发后有大批印度人涌上街头,高唱被世俗政府一向冷处理的爱国歌曲《向祖国母亲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