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阐述几个看法:
1、本轮调整行情大概路径:金融监管引发的流动性短期失衡(去杠杆)---市场亏钱效应引发的情绪失衡---恐慌情绪引发的市场持续调整。
从这个调整触发因素,判断本轮调整幅度和时间、解铃还须系铃人。短期流动性舒缓和监管松动可能是触发阶段反弹的契机。
把本次调整放到一个大周期里考量,我主观感觉,这次的调整幅度是相对有限的(可能是我这样具有高波动承受力投资者的认知)。历史可参考04-05或11-12年这一样的阶段。如果这个判断对照未来而言,现在有可能是处于熊市最后一个阶段的初中期。这个阶段,对业绩优秀公司的杀伤力相对有限。对无业绩支撑高估值品种具有较大的杀伤力。但总体而言,这个阶段已经给长期投资者提供了较多长期投资的机会。
2、对市场阶段的判断:
调整时间上,自2015年6月见顶以来,市场已经调整了两年时间。实际上,历史上大型熊市连续调整的年度2-3年也就是极限。因此,可推断,时间上离本轮熊市调整的结束。或者阶段性结束,时间并不会太久。
调整幅度上,市场中位数跌幅约50%。在股市体量大幅增长的今天,这个跌幅也可以比美历史上所有大熊市的跌幅了。
经济面:自2010年本轮经济周期见顶后,持续调整时间长达6年。而2016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经济边际改善的迹象其实已经比较明显了,数据供参考:2017年第一季度2203家可比上市公司整体营收同比增长25.95%;整体经营净利润同比增长43.89%;内生营收增长率21.25%,其中,煤炭84%、钢铁84%、餐饮旅游50%、化工49%、电子元器件48%。增速较低为计算机、电力、房地产。
外围背景:全球股市屡创新高,是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反映,唯独A股,仍然是个叛逆的少年。
3、上涨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目前市场情绪悲观,市场大众对一些长期的基本推动因素、对中国经济长期巨大的内在增长动力视而不见。而把关注点放到了影响股市3-5个月流动性或监管政策这些短期因素本身。这个特征非常类似于2004-2005年、2012-2013年左右时间段的股市状况。当时国内总体经济前景较好,全球股市也是牛市周期,但A股执着于国有股减持或流动性偏紧、制度建设方面的情绪发酵或短期恐慌的传导。导致了股市偏离了全球股市的发展,但危中有机。这两次,A股在随后的1-2年里,同样爆发了一轮很疯狂的大牛市。在熊市痛不欲生,但仍然坚持下去的投资者,很多人通过大牛市实现了财务自由。未来是否也是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呢?且拭目以待。
4、我们无法对短期市场的波动区间和波动方式做判断。我们的投资价值观认为,股票的下跌无非是为下一次的大机会提供买点,在一个牛熊波动周期里,最后一跌的情绪是最悲观的,但提供的长期机会又是最为诱人的。站在未来的山巅看现在的波谷就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回头看去,每一次大熊市无非是提供了打折选购价值股的良机。当我们被市场情绪裹挟的时候,不妨去静心评估是否有值得去拥抱的机会。当然,你必须要做到,即使你买入的股票出现了账面的亏损,你是否是这样去思考:我们所投资的是企业。而不是一个涨跌的电子符号。只要公司经营业绩蒸蒸日上,只要你是便宜的买入者,那么,股票价格每天的涨跌或许就不会影响你的情绪。当然,如果你还没有这样的价值观,你还在博弈每天的价格涨跌而不在意它是否值多少钱,那么也许很大程度注定了你的生活将被市场疯狂的情绪所奴役。
5、最近产业资本的增持明显增加了。我也看到一些长期的资本赢家,他们在市场调整股票下跌的时候,默默买入,这些人是深谋远虑的国际资本、是养老金、保险社保、还有一些优秀的价值人。我看到,每一次大熊市和大牛市的波谷和顶峰,都是巨大的筹码交换期。在大熊市,害怕股票价格跌成废纸的投资人将股票筹码低价卖给了勇敢的投资者,在大牛市,深怕错过发财机会的人,又把几年前卖出的股票,花上数倍的价钱买回来。这样的资本游戏一直在轮回。
另外,我觉得,在系统性大机会到来之前。感觉股票结构的分化和估值重构是一个长期的进程。这也是A股国际化逐步到来的标志。基本面的研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除了那些对市场情绪面拿捏准确的投机高手外,大部分投资者想依靠追涨杀跌在熊市保护本金不受大的损失,难度增大。唯有精研个股,才能较为安全地穿越熊市,迎来下一次牛市的机会。
以上非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淘股吧APP找“尘浪”关注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