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单向街书店
这里是独立灵魂的栖息地,我们致力于让每一个独立而又丰富的灵魂,都有处可栖。我们推荐:好书、好文、好物、好剧;我们主办:好沙龙、好展览、好演出、好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读  ·  中秋没吃到的,我想11天后补回来 ·  11 小时前  
单向街书店  ·  今天这月亮特别有人间味 ·  2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单向街书店

何怀宏 x 周濂:何为正义?何为诚实?何为真理?| 文艺现场

单向街书店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8-17 08:05

正文


 

【活动信息】

 

时间:2017 年 8 月 19日(周六)15:00-17:00

嘉宾:何怀宏 周濂

地点:单向空间·朝阳大悦城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 101 号 

朝阳大悦城 5F-42(悦界新区)

主办:单向空间、凤凰文化、凤凰网读书会、东方历史评论

参与方式:活动免费,现场开放


【活动介绍】

 

罗尔斯与诺齐克之争,是政治哲学里最重要的争论之一。作为罗尔斯最为重要的著作《正义论》(主译),诺齐克“针锋相对”的著作《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的译者,何怀宏在伦理学领域,政治哲学领域都有持续深入的思考与著作,例如《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良心论》《底线伦理》《道德·上帝与人》等都是兼具学理探索与当代关切的大作。《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是何怀宏最新对于“正义”研究的作品。

 

去年年底周濂一篇雄文《个人自由与大国崛起》,同样兼有学理探索与当代关切。作为年轻一辈政治哲学学者中的佼佼者,周濂的著作《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正义的可能》《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等,同样可以看到一个真正学者的思考深度、力度与现实关怀。

 

雨果在《九三年》中说,“(1793年,)人再也不知道何为正义,何为诚实,何为真理的时候。”对于这个问题的理性深入讨论,正是我们对于“正义何为?诚实何为?真理何为?”(赵越胜《动荡时代的心魄》)的渴求与希冀。值《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新书发布,两位学者将围绕“何为正义?何为诚实?何为真理?”这个主题展开探讨。

 

【对谈嘉宾】

 

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学术专著∶《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良心论》《底线伦理》《道德·上帝与人》等;译有《正义论》(主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等。

 

周濂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著有《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正义的可能》《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译有《苏格拉底》《海德格尔、哲学、纳粹主义》(均为合译)。

 

【相关书籍】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作者: 何怀宏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9-1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序言


何怀宏

 

本书是对正义的阶段性研究的一个初步结集。“正义”既可以理解为一种理论或者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可以理解为社会实践中的真实原则或事实倾向。本书希望始终关注理论与实践这样两个维度,且同时关照历史与现实的两个方面。全书大致分为上、下两辑,上辑主要探讨正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这需要关注大量涌现的新的资料,而当代出现的一个新情况是:由于互联网等高科技和开放性的发展,“失败者”和“旁观者”也越来越多地撰写自己的历史,这就为我们更加多面,也是客观公允地审视历史提供了新的诸种可能性。

 

不过,我还是会追溯较早的历史时代,尤其是从战国到西汉,在长期战争之后大致厘定的、此后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制度形成的时代,所以,我考察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和西汉政治的“更化”。这是古代的一个关键时期,而中国进入现代的一个关键时期则是上世纪初,我主要考察了严复的思想,探讨了他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和演绎的过程,指出了一种“双重的误读”和“伦理的阙失”的情况。同时也对随后的政治文化发展,尤其是新文化运动的趋向进行了分析。

 

进入到当代,我集中关注的是生命原则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对暴力和战争的态度。上辑的最后一篇则是带有总结性的一个回顾,我谈到了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有限性,中国历史上的差序正义,以及构建中国当代正义观的多种经验与可能性。

 

下辑主要是探讨正义在西方的历史与现实。我从美国最近的一次总统大选入手,分析其后的基本价值观念在独立建国前后的形成和发展,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冲突和未来可能的趋势,以及在现代世界眼光观照下的危险和隐忧。

 

我也借助对西方最近出现的一些颇有影响的新著,介绍和评析了人类价值观念的漫长时代的演变和发展,人们应当如何寻求光明而又理解黑暗,以及在罗尔斯之后和之外试图解决正义问题的理论尝试。我特别关注的是平等与自由的问题,因为当平等扩展到经济领域之后,这两者的矛盾变成不可避免的了。平等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旋律,或者说一直是主旋律,但对它是否还是应该有一个恰当理解和适度平衡的问题?故而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还需要重新审视。最后我还借助对一本朋霍费尔传记的书评,谈到了我们作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一个基本态度:即始终要面向人,正视人性与人道。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我的许多著述都是生长性的,会不断地修改和增补,所以,现在的这本书也是如此,它不仅对于别人,对于我自己也不是最后定论。何况还有许多其他的重要方面需要探讨,许多其他的重要问题需要研究。所以,它的确就是一个“阶段性”研究的初步展示,而也正是因此,我特别希望读者对此书多加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