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学理论大缸
网址www.sociologicaltheory.cn以抢二道贩子饭碗为目标,传达学习Sociological Theory等英文期刊前沿经典有关精神,抓好摘译推送中心工作,把推动汉语社会学理论发展作为根本遵循、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个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学理论大缸

做学术总是完美主义但又做不到,到底怎么克服?|宇凡问答

社会学理论大缸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4-10 18: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孙宇凡

编辑/吴雨萱、姚舜雨

排版/婉燕



问题:

我想知道,作为一名研究生,如何在保持学术追求的同时,管理好自己的完美主义心态,避免因为过高的期望而影响到研究进展呢?希望能得到您的一些建议和帮助,谢谢!

研究背景:

宇凡学长好!我是一个社会学专业的博士生。从研究生阶段以来我就明确了自己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希望自己能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但是,随着学业的深入,我发现我越来越容易陷入一种矛盾的心态中:一方面,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学术上做到尽善尽美;另一方面,我又常常感到巨大的压力和畏难情绪,特别是在写论文时这种心态尤为明显。这种完美主义的心态让我感到疲惫不堪,变得很内耗,甚至很拖延,觉得自己可能无法达到心里的预期。这种矛盾的心理让我在学术道路上感到困惑和无力,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回复:

学友你好呀!你的提问中可以看出你非常好地体察并归纳总结了你遇到的困境,赞一个~你提到的心态管理问题困扰着很多人,如何有效地管理完美主义心态,从而避免因压力和自我期望过高而导致的焦虑和挫败感,是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图源:Google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 完美主义心态的根源在于我们对“完美”的过度执着。 实际上,追求完美并不是坏事,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完美是无法完全实现的。总会有人比我们更聪明、更有天赋,学术界的竞争激烈且瞬息万变。以美国的社会人类学家罗伯特·贝拉为例,他在早期学术生涯中被许多大师誉为前途无量的学者,但他也在学术思潮的变化中逐渐跟不上节奏,让他深感挫败。因此,不可能有人能够做到百分百的“完美”。


*罗伯特·贝拉,图源:Google


其次,我非常建议你去 寻找一个能让自己获得正反馈的副业 。像贝拉后期以公共知识分子为自己的副业,并在公众舆论领域赢得喝彩和尊重一样,很多学者都会选择发展一些副业或兴趣爱好,以获得及时的正反馈,从而缓解学术研究中的挫败感。我选择写公众号,也是希望能够找到正反馈的来源。所以,最好可以找到一个能给你成就感的副业,避免将所有的成功与幸福寄托在学术成就上。


* 图源:Google


再次, 要理解学术界的矛盾性,把学术看成马拉松而不是极限运动。 一方面,学术界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另一方面,它又鼓励极限的创意和卓越的追求。学术研究似乎经常被看作是一种极限运动,给研究者灌输一种“必须做到最好”的理念。但是,所有极限运动都不可能持续太久,否则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因此,我们要学会识别这些PUA,不要让自己陷入“非完美不可”的陷阱。学术应该像马拉松一样,每天稳步推进,即使进展缓慢,保持自身的节奏,也能最终达成目标。


*图源:Google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我们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和生活方式,让自己的生活快乐地过下去 。学术研究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们需要学会定义自己的成功标准,而不是被外界的标准所束缚。有些人可能更享受教书育人,有些人可能更喜欢研究,而有些人则可能希望通过写作或其他副业来平衡生活。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才能在学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希望你早日找到与学术、与生活和谐相处的方式,祝一切顺利!


——孙宇凡


推荐文献:

  • 布尔迪厄, & 华康德. (2015). 反思社会学导引. 商务印书馆.



相关推送

读博有点抑郁,到底是我个人问题还是普遍现象?

硕士毕业还是“学术门外汉”,要不要读个二硕再申博?

如何系统学习理论、搭建理论地图?


这是社会学理论大缸的第 1038 期推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