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法视界
原金融法视界(flview)现更新企业帐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古北路烧烤哥  ·  每天都有新催化 ·  2 天前  
古北路烧烤哥  ·  每天都有新催化 ·  2 天前  
重远投资观  ·  10月居民贷款数据好转,但11月深圳北京楼市 ... ·  4 天前  
重远投资观  ·  10月居民贷款数据好转,但11月深圳北京楼市 ... ·  4 天前  
大道无形我有型  ·  回复@junix_yang: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法视界

【原创】当我们谈区块链时在谈些什么

金融法视界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6-16 17:18

正文

原创声明:本文章系“金融法视界”公众号原创文章

转载使用请联系管理员,侵权必究 

前言


区块链技术诞生于2008年,基于P2P组网技术、数学、密码学以及时间戳技术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构架理念。2009年1月,比特币基于区块技术诞生。直到近年来比特币系统,未有人维护依旧运转正常。区块链技术再次被人们推上风口,其应用也顺势展开。


一、区块链技术核心概念是什么?

区块链是一种基于“去中心化”理念的基础技术形成的分布式可信数据库。

 

在以往,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信用问题,我们往往形成一个“中心”,以中心的信用来为具体的行为进行信用背书。例如,我们购买房产,则需要去房产部门进行登记,这种房产部门公示能够让他人知道房产的归属权,增加了房屋背后信息的可信度。再比如,我们政府为了商品交易的发展,央行确定了唯一法定货币是人民币,用政府的信用对人民进行信用背书,因此我们人人都以人民币来进行交易,不担心没人承认。以此类推到各个行业,我们社会的组织趋向于找到一个有权威的中心点,这是我们基因中就存在的东西。

 

所谓“去中心化”,即探索我们是否可以利用一种独特的结构设计来让事件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让全网的所有人作为见证者。利用数字加密,分散式区块,加上链接区块之间的链结构,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区块链结构。这种结构先设定好游戏规则,将数据分散存储在每个区块上,当一笔交易产生,数据信息就会通过链发送给每个区块进行备份。每个节点都会记录下交易的信息。这就使得整个网络都成了这一笔交易的见证者。就好像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交易,你不用担心相对方赖账或是有人篡改交易记录。


 


二、区块链技术的普及意味着什么?

区块链技术的普及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意味深长”。


目前市场上针对该种技术,有许多服务提供商。前些年,“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提出,让人们迅速感受到了网络借贷,网络投资等普惠金融的收益。相比之下,“区块链”技术并不是一个能够立竿见影地影响到我们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的技术,对于我们当前的生活方式,短期内并不会造成巨变。技术服务提供商只提供基层的技术解决方案,主要针对消费者上层的企业和供应商。因此,作为消费者或者产品的间接使用者,对于区块链技术,我们并不会短时间内感到直观的变化。

 

但是从长期来看,区块链技术概念下的结构性更新能够降低许多社会行为的有效成本,优化底层结构。“区块链”的核心特点低成本、安全性、透明性,拓展性都能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具体会从各种应用领域,改变我们的生活。




三、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理想中的区块链技术,几乎可以颠覆一切我们现有的领域,包括我们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从基础的技术开始,一直到我们生活的每个需要“信用”的方面。区块链的发展阶段业界定为三个阶段:

1.0时代:支付技术为突破口,一体化低成本的清算体系。

2.0时代:数字资产,智能合约的适用

3.0时代:政府财务监督,科学文化以及央行的货币发行系统。


1、跨境电子支付

传统的跨境支付基于SWIFT电汇进行展开。汇款流程以SWIFT的中心服务器为基础,中间环节一般需要几个工作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服务是基于数字货币,例如比特币或XRP、OKD等电子货币,现将法币转化为数字货币,再转换成收款人地区的法币,以此完成跨境支付。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基本在几秒之间就能够完成跨境支付,成本相较于SWIFT更加低廉。相对于银行而言,本来需要储存多个国家的法币,通过这种技术,只需要储存足量数字货币就可以解决汇款问题。这样一来,对于数字货币产生了需求,这也是2017年比特币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之一。目前这种跨境支付的底层服务商已经有多家,例如Corda、Hyperledger(超级账本)、Ripple(瑞波)、OKLink、SnapCard、国际商业结算控股有限公司(IBS)等。

 

SWIFT电汇系统在被动摇的同时,事实上也并不反对这种技术,并且也参与了区块链系统的研究。但在金融系统中,由于金融创新的审慎要求,中心管理实体仍然需要存在。


2、电子合同

区块链概念在电子合同领域的应用国内已经出现。2016年8月16日,大规模商用电子存证区块链联盟“法链”宣布成立 “法链”会将区块链技术与电子合同进行“深度融合”,电子合同的签署时间、签署主体、文件哈希值等电子合同的数字指纹信息会广播到“法链”所有成员的各自节点上,信息一经存储,任何一方都无法篡改,从而满足电子证据司法存证需求。

 

这对我们法律人来说,是一个比较振奋的消息。在未来的司法领域,电子证据的应用会逐渐增多,并成为常态。不可篡改的原始数据在法律实务中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大胆设想一下,企业在签订一份重大合同之后,直接在网上进行电子保全,是否以后还可以起到合同等信息的公证效果,这需要我们立法中对于这些事项继续进行讨论。基于区块链技术,文件的安全性将大大提高,防止丢失与修改造成的不必要法律风险。


3、交易信息的加密保全

交易信息的保全方面,区块链概念也已经铺开。一些国内的区块链服务提供商已经有了针对交易网站信息的加密保全。例如网络交易平台,每一笔对接了区块链服务商API的交易,都会被详细记录下所有数据。依照这种可靠的记录,在出现纠纷时得以还原交易的原貌。任何篡改交易数据的行为都无法成功。在出现民事纠纷,甚至出现刑事侦查需要的时候,这种交易信息可以通过特定通道简单直接获取。

 

目前,有服务商已经提供完整数据链的解决方案,采用私证+公证+电子签名+区块链的方式利用比特币区块链的技术原理对数据进行存储,致力于数据保全,以“存证”为切入点,实现了“存信”“存真”。


4、投票系统

美国纳斯达克早在2015年已经开始了区块链投票实验,部分股东可以直接基于手机app进行股东大会的投票。投票过程公开透明,又提高了参与股东大会的效率,不需要亲自到场。即使过程中有人篡改了投票结果,整个链上的信息也能够自动更正出现的错误,基本不存在作弊者直接控制多数节点进行结果舞弊的可能性。

 

不但在商业投票,对于一些政府信息投票,一些公开选举的领域,在未来也有望可以用上区块链技术的支持软件进行投票。一切记录在案的信息,都能够确保投票系统更加公开透明,增加投票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舞弊的可能性。

 

澳大利亚邮政已经计划将区块链用于小型选举投票。这一系统逐渐将从公司选举和社区选举这类小型选举做起,逐步推广到议会选举中。





四、区块链技术应用涉及的法律问题

区块链指的是一种基础技术,也就是一种所谓“工具”,因此并不能说针对这一工具有任何合规的法律问题产生。考量区块链技术涉及的法律问题,我想更应该依附于具体的产品领域,依据不同的作用来考量。


1、电子货币合法性

电子货币是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核心。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架构就是基于各种电子货币的,其中涉及到信息通过电子货币交易记录数据。例如,国际跨境支付就是法币与电子货币的相互转换中实现。因此,电子货币的合法性地位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中尤为重要。

 

在2013年,德国首先宣布了比特币的合法地位,并且将其纳入了监管体系中,成为首个承认比特币合法性的国家。之后,美国、英国等欧洲国家虽然没有公开表示承认其货币地位,但是态度也都相对积极。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2013、2014年均不承认比特币的合法货币地位,也造成了当时比特币的价格大幅下跌。

 

在近两年来,比特币的安全性逐渐被市场检验之后,反对的国家态度放缓,并且展开了对于比特币的探讨。这种积极的姿态可以进行推测,比特币在国际被广泛承认的日子已经不会遥远。尤其是区块链技术如今已经被广泛接受的情况下。电子货币的合法性未来不会是一个大问题。

 

2、电子数据效力

电子数据具有法律效力。我国最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中均将电子数据列为证据的一种。电子数据保全中心提供的保全证书,可作为司法人员和律师分析、认定案件事实的有效证据,让受保者在司法纠纷中占据有利地位。 根据受保者需要,电子数据保全中心还可以为受保者提供合作机构出具的公证书或司法鉴定书。

 

但针对这类服务商,对于该种技术的能力或者说质量是都也需要一个评价?这类服务提供商是否需要一个合法的运营牌照?伴随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一定会有大量的区块链服务提供商出现,届时众多的服务,其真伪,服务质量也会影响到电子数据在司法中的运用。毕竟除了少数专业化的人员外,可以评价这些数据真实效力的主体并不会太多。




五、区块链的缺陷

2016年的TheDAO事件,是区块链在尝试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运行在以太坊公有链上的TheDAO智能合约遭遇攻击,该合约筹集的公众款项不断被一个函数的递归调用转向它的子合约,涉及总额三百多万以太币。这是一起严重的智能合约被攻击事件,引起了区块链领域各方人士的高度关切。

 

针对这种攻击的处理,以太坊最后使用了“软分叉”(一种建立在对老节点进行欺骗的基础上,对于新分叉进行升级的方式)的方式,它让老节点没有察觉实际上已经发生的变化,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单点完整验证的原则。进行了事后补救之后,有专业人士指出,这种外界的干预对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基石会产生动摇。但相反,如果不行动。那么面对现有的损失,到底如何解决,又成了一大难题。

 

 TheDAO是人类尝试完全自治组织的一次艰难试验,因在技术上存在缺陷,理念上和现行的政治、经济、道德、法律等体系不能完全匹配,以致失败告终。这次事件提现出了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中,“中心”的存在,到底如何通过有效的机制能对事后出现的风险进行纠错。值得我们深思。TheDAO事件也给了我们很多可借鉴的经验,例如智能合约漏洞的处理,代码自治和人类监管之间的平衡等等。


欲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联系:




陈贵

瑛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电话: +86 21 2228 8418

电邮: [email protected]



“金融法视界”(Financial Law View)微信公众账号自13年底开通以来,一直秉承专业、开放、自由的宗旨,传播和分享金融及资本市场原创或深度的文章、视点及热点资讯。平台主编带领小编们每天都会在各大财经网站、 专业平台上搜罗最新资讯、干货文章与大家分享、学习。在此过程中,相信各位读者收获的不仅是满满的正能量,更重要的是“涨了姿势”!

1.01^365=37.8;

跬步千里,每天进步0.01,一年可进步37.8

0.99^365=0.03;

不进则退,每天退步0.01,一年则退至0.03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个人就有两个以上的思想。

金融法视界,期待您的加入

原创及学术讨论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创始人兼主编微信:adamchen2

请认准唯一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