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意林
熬制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暖萌鸡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当代年轻人,已经成为“无社交一代”了? ·  5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三联×读库:搞事情,我们是认真的 ·  5 天前  
新周刊  ·  没有一个年轻人,躲得过“消失病” ·  1 周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女到中年,我打定主意做个“坏人”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意林

朋友圈最感人的照片,让99%的国人泪奔

意林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6-26 19:03

正文


来源:一读(iiiread)

作者:王小贱



一位高铁二等座上的老人,一瞬间登上了热搜。





如果不是他伏案专注的图纸暴露了身份,你远想不到一位中国测绘行业的科学泰斗竟然低调到让人心酸。


青衫长裤,一双满带泥渍的旧鞋子,为了一场报告,78岁的高龄只身赴远,在狭窄的空间里执笔不停,如此朴素惹人泪奔也让人愤慨:怎么可以让院士坐二等座,国家的功臣应该享受最好的待遇。



是啊,他们理应拥有最好的,但从最困难的时代里走过来的人早已习惯了朴素的生活,老人家并非刻意的两袖清风,只是选择在骄奢淫逸的现在,不去入乡随俗。



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里,有一小部分存在的“先生”,他们对生活的要求特别低,穿最朴素的衣服,住几十年的老房子,他们在百度里往往很不起眼,名字也很陌生,通常没有一大堆的非专业头衔,但他们是各领域实实在在的泰斗,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教授望尘莫及的。


他们当然想要最好的,他们想要算出最精确的数据,造出最尖端的设备。我们关心二等座和一等座之间地位和贫富的差距,他们坐在二等座上想的却是如何让中国的铁道业测绘业航空业各行各业早日坐上世界的第一交椅。


老院士的动人之处就在于,被知识和学识充盈的内心实在太强大,纵然没有万担行囊,他依然可以淡定自若地画着图纸测算数据,看不见简陋的衣衫与这个浮躁世界的格格不入,用一笔一划得来的成果,滋养着身边打游戏玩手机的年轻人无比舒服的生活。


有一种人生是可以成功到让金钱跪下来。



刚刚登上《出彩中国人》的他们,可以称得上世界智商最高的合唱团,平均年龄72岁,最大的已经87岁,全部是清华大学的老一辈毕业生,是土木、水利、电气、船舶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和高级工程师,每一个人的背后都记录着国家级的功勋。



87岁的程不时老先生,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程老既是1958年新中国设计第一架飞机时的总体设计,也是中国第一代大飞机运-10的副总设计师。前不久刚刚首飞成功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他依然是专家组成员,宝刀未老。



谦虚的称自己只是中国核试验基地的一位老兵的张利兴将军,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将军的妻子朱凤蓉,也是从清华走出的将军。



从清华毕业后,他们本可以选择优越的生活,但都毅然先后奔赴新疆戈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一呆就是整个青春。



刘西拉教授和爱人陈教授是他们是70年代以来,第一对双双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的留美夫妻。



曾经叱咤风云的传奇,如今过着教书育人无人知晓的寻常生活,并不是没有名利双收的机会,只是他们和舞台上其他的人一样,在现实与情感的权衡下,选择了那条少人问津的路,那句我把一生献给祖国,不是高风亮节的口号,是真真切切他们一生的浓缩。



“不需要你知道我,不渴望你记得我,我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山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这是我们大家的心声。”


战功赫赫,岂敢忘?


那些我们走出国门不露怯的底气,远了说是中国的强大,近了说就是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成就让我们有不受制于人的自由和登高远望的资本,因为一脉相承,他们的财富就是我们的财富,一代代人用半辈子的蛰伏默默撑起了这个民族大半的骄傲。


晚辈们找不到不流泪的理由,因为叫我们如何面对泰斗们已然老去的事实。


他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中国的进步,他们长寿的每一天,都是中国的幸运,如果有一天他们一一故去,我们的骄傲又该去哪里依附?



在那个无比低调谦逊的时代,有一个巨匠如神一样的存在。


他高调另类,没有第二个人像他一样敢在名片上印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还在96岁高龄大红了一回,在《朗读者》上被大众熟知,他就是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



他狂,却狂得实事求是,许老解释道:


“这是事实!1958年,我已经出版了一本中译英、一本中译法、一本英译中、一本英译法。六十年前我已经一样出一本。那个时候,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



笔耕不辍60年,把中国古典文学推广到西方,再把西方文学引入到国内,至今依然高产不断,熬夜挑灯工作,他想着和时间赛跑,在死神莅临前,多给后人留点东西,多翻一句都是赚到。


他情感充沛得宛如年轻人,说到动情处,仍会热泪盈眶。很多只把语言当谋生工具的后人眼里,早就没有了这样流泪的坚持。



如果前辈们的赤手空拳钻研出的科技是地基,经济发展是在此之上的骨架和支撑,那么以许老为代表的老一辈文学家留下的长卷和书库,才是这个浩瀚民族真正的血与肉。


在信息闭塞的时代里两头奔走,硬生生牵起了中外文化互通的纽带,老一辈打下了江山,还依然为我们镇守江山,作为年轻人,如何敢不努力?



鲁迅说,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在这个充满了自我推销的世界,我们有太多的明星、歌手、网红,聚光灯下的人生当然光鲜亮丽,万人追捧,但越成熟越明白,短暂的光芒终究是昙花一现,真正的成就常常是无名的,有一些伟大的事情都是由你们从没听说过的人完成的,他们默默地用自已的生命改善你们的生活。


有的人一辈子活在争头条上热搜的热忱里,很多人却只在与世长辞的时刻,名字才在新闻里一闪而过,但他们会因此觉得未曾扬名而遗憾吗?我觉得不会,再大的名气也赢不过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浪潮,唯有名字之外的东西,才会永远被铭记。


所以二等座还是一等座,有什么关系?世界就是这样,有人跳广场舞搓麻将,有人就愿在背后保护你的太平盛世,不是他们无足轻重,只是他们选择隐没。


我总记得我们小时候的偶像不是明星歌手演员,是那些一个个的撑起国家脊梁的巨人。 



点击图片,即可选购

点 原文链接 可进入 意林微商城 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