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一年四季永恒的主题。市面上的蔬菜品种有很多都是反季节的。人们不愿再过一种蔬菜吃一个夏天的日子,却也对反季节蔬菜存有诸多疑问。那么,反季节蔬菜安全性如何?
所谓反季节蔬菜是指某种蔬菜在除了传统收获季节以外的时间也能继续供应。实现这种反季的手段主要有三种。
在某地反季的蔬菜,在另一个地方可能是应季的。比如,在冬天,几乎所有蔬菜在北方都过时了,在广东海南却可以应季生长。长成后,再把它们运到北方,对北方人来说,此时吃到的就是反季节蔬菜。
在以前,北方人民提前存储大葱、白菜、土豆等,到了冬天再拿出来吃,也可以算是反季食用。随着果蔬保鲜技术的进步,许多水果甚至可以保存到全年供应,不少蔬菜的保存期也大大延长。
所谓应季,是指那个季节的自然气候适合植物生长。其实严格说来,植物生长需要的不是季,而是那个季节的、适宜自身生长的光照、水、温度和肥料等条件。
通过大棚,人工控制某种蔬果生长所需要的局部环境,植物就能够按照人类的需求去生长。
比起应季蔬菜,反季节蔬菜并没有不安全。
对于前面提到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反季蔬菜,人们一般没有太多的顾虑。对于第三种,也就是大棚种植的蔬菜,往往担心更多。
跟应季蔬菜相比,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可能会用到更多的植物激素和农药,而这两种东西也使得人们对反季节蔬菜产生很多误解。
关于反季节蔬菜的信息,网上谣言很多,搞得人心惶惶,这年头吃个菜也不容易啊。
反季节蔬菜在生长过程中确实会添加激素,但大家必须要搞清楚的是添加的不是动物激素,是植物激素,对人体不产生影响,因为人体细胞没有对应植物激素的受体蛋白。
其实植物激素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这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说白了,加植物激素,就是让植物误以为自己已经授粉,可以开始孕育果实了,进而加快生长进度。
植物激素可以催熟反季节蔬菜,但是催不熟人。
反季节蔬菜超标使用农药是市民一直担忧的一个问题,但这种问题在应季蔬菜中也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