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贸易与奴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恶劣的侵犯人权行为,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是奴隶制度历史中最为独特的一段。
其时间跨度从16世纪直至19世纪,涉及地域广达非洲、南北美洲、欧洲和加勒比地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有2500万至3000万非洲人被戴上镣铐拖到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被迫忍受难以言表的痛苦,他们的后裔也因此遭受数百年的苦难。
在从事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欧洲国家中,
英国堪称一位积极的先锋
,在18世纪初一跃成为最大的贩奴国
,从奴隶贸易中赚取了大量罪恶财富。然而,
就在奴隶贸易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英国国内却出现了一股反对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的呼声
,最终使得英国先后于1807年和1833年分别通过相关法案废除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
由迈克尔·艾普特执导的电影《奇异恩典》精彩再现了
英国废奴运动的重要节点
。影片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讲述了
18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和废奴主义领导者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矢志废除黑奴的艰辛奋斗历程
。
01 /
废奴兹于恩典:
多源流视角下英国废奴政策变迁逻辑
废奴主义活动家推进废奴运动的长期驱动力即为“恩典”,亦可理解为一种虔诚的信仰。在新约圣经中,“恩典”一词源自古希腊语词汇charis,神学家们阐明并发展了这一概念。托马斯·阿奎那的流溢说阐明了经院学派影响下的世界图像:上帝将恩典流溢到其所创造的自然世界,神的恩典何等长阔高深,因而人人都可以来到主耶稣面前领受恩典,胜过患难试炼,成为新造的人,在生活上结出善果,叫别人得蒙益处,更让神的名字得着荣耀,获得彼岸的幸福而非此岸的光荣。
影片开场之际,威廉·威伯福斯为废奴已经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斗争。此时,他已病困交加,积劳成疾,不得不前往友人的乡间别墅休养,但思绪仍无时无刻不被议会里的斗争牵绕着,回忆拉开序幕,故事推进到十五年前,他领导的英国废奴运动在回忆与当下交错的叙事中缓缓展开。
借助金登的多源流理论能够对影片力图呈现的真人真事有更好的理解。
金登的多源流理论通过问题、政策、政治、政策企业家与政策之窗等结构要素,展现了国家政府层面在面临着模糊的条件、复杂无序的情境以及显著的时间约束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政策变迁的。
在概念上,金登区分了“参与者”和“进程”,指出二者均会影响政策变迁。前者中最为关键的是政策企业家,后者包括问题、政治与政策三个平行源流。该理论的核心命题为:政策之窗因为紧迫问题的出现(问题之窗)与政治事件的发生(政治之窗)而开启,为政策企业家推动问题、政治和政策的完美结合提供机会,进而推动政策变迁。
威廉·威伯福斯就是其中的“政策企业家”。作为英国贵族后代、威廉姆·皮特(William Pitt)首相的至交、著名的议会“小斗犬”,他拥有有利的权限与资源。同时,威伯福斯本人信念坚定、能谋善断,他的信念来自上帝的恩典,始终坚持“记得上帝造人,生而平等”。
血腥黑奴贸易中大量黑奴的悲惨遭遇促发了问题之窗的开启,约翰·牛顿等人进一步将这些血淋淋的问题暴露在威伯福斯面前。威伯福斯意识到:要想彻底实现废奴,就必须推动制度层面的变革。然而,对于既得利益者而言,支持废奴无疑会严重威胁他们的利益、权威乃至地位。
为了破除变革面临的强大阻力,以威伯福斯为首的废奴主义者们秉持坚定的信仰,巧用策略,从政治流和政策流层面着力,与寡廉鲜耻的政客们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没有硝烟的博弈。通过拉拢掌握重要选票的议员(如查尔斯·福斯等)、对议员及其家人进行情感动员(如在议员们航行旅程时介绍“马达加斯加”黑奴船等)与动员人民参与废奴运动(如寻求全国支持废奴者签署请愿书和通过宣传糖背后的血腥贸易呼吁人们抵制食用糖等),他们推动了政治之窗的打开。
然而,废奴运动绝非一蹴而就,他们经历了困顿低谷,一度分崩离析。信仰支撑着他们不懈前行,尽管面临诸多艰难险阻,尽管有的朋友因改革受阻而禁不住想尝试走激进的暴力革命道路,但他们最终选择了以合法、渐进的方式推进自己的目标。同时,英国日渐成熟的宪政体制也为他们的和平斗争提供了条件,使之能够合法存在并最后胜利。他们通过迂回方式(如航船所挂中立旗问题)循序渐进推动废奴的实现,即从政策源流方面施力,最终打开了“政策之窗”,推动废奴法案的通过。
因此,如果仅仅将《奇异恩典》理解为一部福音电影,难免有些可惜。一方面,废奴确实兹于恩典,但恩典实质上可以理解为一种信仰。无论对于个人、国家还是民族,坚定的信仰能够为开创更美好的世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废奴运动的推进不仅仅依靠信仰的支撑,也需要超凡的政治智慧与恰当的政治时机。换言之,倘若用开阔的眼光去理解《奇异恩典》,影片中展示的政治学问也值得思考。
02 /
恩典何等甘甜:
对理想主义骑士世俗冒险的思考
影片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价值。人类从未停下对价值的思考,影片中理想主义者的价值主要源于宗教。威伯福斯作为影片中的核心人物,具有超凡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一种理想主义。他是极为典型的理想主义骑士,“上帝给我两项任务,
废除奴隶和改造社会
。”理想主义骑士生存的土壤是贫瘠的,但理想主义的光辉是耀眼的,这个好坏参半的世界永远需要满怀热忱的理想主义者。
彼时,威廉·威伯福斯家世显赫、年轻有为、仕途光明。倘若他愿意,一辈子都不必踏入黑奴、贫穷、斗争这些遍布荆棘的领域,也不必经受抗争带来的失意、痛苦与疾病。作为一名虔诚的信徒,究竟要选择从政亦或传教、济世亦或私利?在友人小皮特和精神导师约翰的影响下,他选择在继续政治生涯的同时为上帝服务,由此开始了废奴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