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虎嗅APP
有视角的商业资讯交流平台
51好读  ›  专栏  ›  虎嗅APP

小学生入学“考”家长,刺痛了你哪根神经?

虎嗅APP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5-08 21:42

正文


上周末,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竞争世界的 “恶意”,而暴击了一众家长的,是上海市的两所民办小学,阳浦小学和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

5月6日-7日,上海市民办中小学的面谈日,原本在门外急盼着孩子能有个好表现,考个好学校的家长却也迎来了一场意料之外的久违的 “考试”。“考题”不仅包括已经刷爆了朋友圈的逻辑测试题,还要求家长填写爷爷奶奶的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甚至有传言称家长本人的身材管理亦被纳入考量。


尽管稍后学校就此回应称, “出题不是为了考家长,而是为了让家长在等候中娱乐一下”,“问卷不是强制行为,可选择做,也可不做,即便做了问卷,也有提交与不提交的自由”。但依旧迎来了上海市教委勒令整改的通知,在这份发布于微博的处理意见中指出: “两校的相关行为,有违义务教育法和本市招生政策中强调的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中小学生教育权益的基本原则。”

但是,正如一些评论所言,民办学校作为公立校的一个补充,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家长们提供了多元的教育选择,而在优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学校与家长进行双向选择,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优质资源的稀缺是同一个世界的同一种无奈,事实上,在美国,选择就读私立学校的家长也在经历着类似的焦虑。

纽约时报中文网上曾有一篇文章介绍称:


“美国公立学校实行按居住地免费入学的形式——免费并非分文不交,书本和课外活动是需要缴纳费用的,而学费则是以房产税的形式交纳,而且在好的地段,这笔费用相当不菲。每所小学都有对接的初中(有的学校是从幼儿园到八年级一贯制),每所初中也有对接的高中;各小区对应什么小学,初中和高中,包括师生基本情况,学生总体成绩水平等信息的学校报告都是公开的,要“择校”的话可以参考这些数据信息。美国没有户口制度,而有任意迁徙流动的自由,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工作机会选择定居的城市,而有孩子的家庭,考虑学区教育质量而选择定居的区域是很自然的。”

然而,如果你选择私立学校的话.......

如果不能上个好的幼儿园就不能上个好的小学,那就没法考个好中学,继而就无法考个名牌大学的链式压力一样折磨着纽约的家长们。战争从幼儿园便打响。

在纽约,顶尖私立幼儿园的录取率比最挑剔的常春藤学校还要低。

有文章曾介绍称:


以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圣三一学院(Trinity School)为例。2011年,这所纽约最难进的幼儿园有62个学位。其中,33个留给在校学生的弟弟妹妹,11个给校友子女,1个给学校员工子女,剩下的17个才是留给没有任何家庭或组织关系的申请者。而对这些人来说,录取率也就是2.4%。

而美国顶尖大学录取率,你知道是多少吗?常青藤联盟最低的哈佛6.2%、斯坦福4.7%、麻省理工7.9%(注:2016级本科生入学率)。

这般低的录取率,通过对孩子进行考试,划分入取在即使已经猛增了考试难度的情况也不大凑效了,学校自然也要对家长、家庭进行一个筛选。


纽约的顶尖私立学校Horace Mann School的招生简章中就显示会对学生家长进行面试,希望通过面试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养育价值观是否符合学校的教育理念。此外,纽约纽约市教育局的规定,如果申请人有哥哥或姐姐就读于申请学校,则拥有第一优先权。

而相较于纽约,香港私立学校对于家长的 “挑剔”则来得更加直白。


其实,在今番的这场热议中,对于家长被要求检验智商,大家的反映更多是自嘲调侃,但“查三代”的调查问卷确是引发了相当大的不满情绪—— “拼爹”都已经不够了吗?“阶级就是这样一点点固化了。”

人们的担忧在于当富裕家庭可以为自己的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成长环境和优质教育时,财富甚至智商,自然而然变得越来越可以被“世袭”,而“阶级固化”这个本有点生冷的词正被迅速科普,每每谈及房价、教育,似乎最终都绕不开这四个字。“怕蚀底”成了重重压在太多人心上的心事,透支了太多的财力、体力,“不公平”戳动了太多人的神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义务教育领域,社会公众的需求是具有多样性的。一般的中等收入家庭希望获得标准化的、优质的义务教育,高收入家庭则希望获得高质量的、个性化的小学初中教育。私立学校其实是给了期望获得更高层教育的所谓精英家庭一个出口,从某种程度上说,反倒避免了更惨烈的直接竞争,而把筛选条件摆在明面上,其实,比之某些“暗箱操作”要来得“磊落”得多,毕竟那些你看不见的选择与被选择并不是真的不存在。


一个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