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时报
☆人民日报主管,环球时报主办,一份具有国际视野的大众健康周报。 ☆每天教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一用就灵的养生知识,做你值得信赖的“家庭医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时报

你有多少坏情绪就有多少“病”,学学心理专家的“心灵排毒”秘方

生命时报  · 公众号  ·  · 2017-11-16 19:29

正文

生命时报微信
只提供权威、靠谱的健康资讯
关注


愉悦时心境开朗,生气时怒火中烧,焦虑时辗转反侧,悲伤时痛哭流涕……情绪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生活点滴。


人们产生各种情绪很正常,但如果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健康,甚至引发疾病。


丹麦一项从2000年开始,历时11年、涉及9870名成年人的新研究发现,与没有情绪问题的人对比:


  • 常因夫妻关系出现情绪困扰的人死亡率增加1倍;

  • 常因亲子关系焦虑的人死亡率增加50%;

  • 常跟家人争吵的人死亡率升高1倍;

  • 常与邻居争吵的人死亡率增加2倍。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世界精神医学期刊》上的研究也发现,有严重精神问题的人寿命平均减少7~24年


研究显示,近七成都市人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之中,可因此引发抑郁、焦虑等精神类疾病,甚至诱发多种器质性病变。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心理学专家,教你找到坏情绪的根源,分分钟化解它们。


受访专家

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 傅春胜

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博士 张胸宽

 

1

不要把事物绝对化


“不是白就是黑,绝无中间过渡部分”,这种思维源于对自己的苛刻要求。


凡事力求十全十美,对任何小失误或不完善都无法忍受,甚至感到极大失望和恐慌;若遇到挫折,更会有彻底失败的感觉。 


这反映出一个人的成熟度不够,为人处事的灵活性也较差,容易导致焦虑抑郁情绪。



2

看人不要以偏概全


日常生活中,这种偏差的思维模式,正在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有人会因看不惯同事的衣着打扮、说话风格而判定他们一定不好相处;有人会由于倾慕朋友某种性格,就把他看得处处可爱。


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容易损害正常社交,会对整个人的情绪状态产生不良影响。


3

多关注正面消息


我们每天都要接收各种信息,好坏均有。正常情况下,人们会凭借选择性过滤的本能,滤掉不需要的信息,留下需要的,加以处理。


但有些人会出现过滤偏差,滤掉好的,留下负面的。


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美,可当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负面事物上,就会忽略这些美好,人也会变得不快乐。



4

少用消极思维思考


总是用负面思维模式看待人生,那么世界是黑暗的,即使面对光明,也丝毫感受不到。


比如日常交往中,会把别人对你衣着打扮的赞美,当成是有意图的阿谀奉承。


拥有这种思维惯性的人,无法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快乐,也很难获得交流带来的身心益处。


5

不要武断妄下结论


不经过实际论证,便武断得出负面结论,认为别人总是针对自己。


比如,路过人群,被同事多看了几眼,就怀疑是不是有人在后背议论自己。人在情绪低落时,尤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主观臆断的心理状态,不仅自己痛苦,也会使社交受限,逐渐变得不敢与人相处。



6

放大优点缩小错误


有些人在对待自己的错误时,习惯夸大其严重性,一件普通的负面事件也能当成“世界末日”,走入极端,觉得自己无可取之处。


比如某天被领导批评,会立刻担心饭碗要丢了;别人都夸长得好看,仍会烦恼自己眼睛不够大,皮肤不够白。


极端自卑的心理状态,不仅徒增烦恼,更会让人在社交中处于劣势。


7

掌控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对其行动影响巨大,如果你的思维和情感是消极的,你的行动也会受限,变得畏首畏尾,甚至采取错误的应对方法。



8

不被“应该”所控


在给自己制订计划和目标时,不少人会使用这样的句式:“我今天应该完成策划,明天必须谈妥一单。”如果计划没有按时完成,便会觉得无助和自责。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应该”倾向。


“应该”倾向是一种压力和负担,特别是你将其强加于他人时,很容易被人看作是在胡乱指手画脚。


9

少给人乱贴标签


贴标签是指给自己或他人冠以不适当的“身份”,当一个人给自己或他人贴上某种标签时,就会趋向于把行动调整为与所贴标签内容一致,心理学上称为“标签效应”。


贴标签有正面和负面两种,但以负面居多,因此常会导致负面情绪和后果。



10

别把错误总归罪于自己


一个简单的例子:领导在会上讲到个别同志近期工作不努力,有些人就会习惯性地对号入座,认为领导批评的是自己。


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总是将某个负面事件或批评与自己联系起来,并把罪责归于自己,极易导致内疚。


时间久了,这种归罪自己的“责任感”终将让你不堪重负,或隐忍伤己,或爆发伤人。


生活很难尽如人意,每个人都逃不开情绪的困扰,要学会适时给心灵“排毒”,避免被它牵着鼻子走。


建议每天睡前回想3件值得高兴和感激的事,能让你对美好的事物变敏感。


也永远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遇事多等待,有时结果会峰回路转。


当然,如果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到生活,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本期编辑:徐振羽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单祺雯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近期热门文章


你的肠道“变黑”只要8周,学7招最简单的清肠法

“骨质疏松”偏爱9类人,一个公式测出你的骨密度

最全“食物嘌呤表”,会吃的人不担心尿酸高

“走路也能减肥”的6个技巧!不知不觉消耗多余卡路里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