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男 28 岁
主 诉:腹痛伴发热 5 天。
现病史:
5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为持续性闷痛,无阵发性加剧,无放射痛,疼痛不能自行缓解;4 天前伴高热,最高体温 40.5℃,伴寒战、恶心、头痛、头晕、全身酸痛、呕吐 3~4 次水样胃内容物,非喷射性、非咖啡样,伴皮肤黄、眼黄,伴腹胀、腹泻,尿少;无鼻塞、鼻涕,无咳嗽、咳痰,无咽痛、咽痒,无胸闷、气喘、呼吸困难,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发病后曾就诊当地诊所,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欠详),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病程中,反复发热,腹痛渐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为持续性绞痛。为求进一步治疗,急诊入我院。
既往史:
否认肝炎病史,无阑尾炎发作史
。
专科情况:
皮肤、巩膜黄染,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右下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尤以麦氏点压痛明显,伴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及包块,墨菲氏征(-),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存在,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约 3 次/分,未闻及振水音。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及闭孔内肌试验(-)。
辅助检查:
血常规+CRP:WBC 7.6×10^9/L,
NE 89.9%,PLT 50×10^9/L,CRP 155.5 mg/L
。D-二聚体测定:1.15μg/mL。
肝功能:
总胆红素 112.1μmol/L,直接胆红素 87.2μmol/L,间接胆红素 24.9μmol/L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06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83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 343U/L,碱性磷酸酶 155U/L,总胆汁酸 114.86μmol/L,钾 2.87 mmol/L,钠 127 mmol/L,氯 92 mmol/L。
上腹部+阑尾 CT:1、脂肪肝,必要时增强扫描进一步检查;2、考虑急性阑尾炎,阑尾粪石,请结合临床;3、肠系膜上静脉局部增粗并密度不均匀,建议 CTA 进一步检查。
初步诊断
:
1. 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 2. 脓毒血症 3. 门静脉炎 4. 血小板减少 5. 肝功能不全 6.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7. 黄疸 8. 电解质紊乱 9. 脂肪肝。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后续检查
CTV 检查: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腹部彩超:
中重度脂肪肝声像图改变;肝内囊性结构;胆脾胰未见异常声像;肠系膜上静脉增宽伴血栓形成,管腔部分再通。
治疗过程
血管外科会诊建议:完善门静脉系统彩超、门静脉 CTV 进一步明确血栓情况。依诺肝素 4000IU q12 h 皮下注射,密切观察血小板变化及凝血功能,注意用药期间是否有出血。
肝病科会诊记录指出:患者肝功异常,完善乙肝、丙肝病原学检查,完善腹部彩超检查,建议予保肝降酶,利胆退黄,纠正电解质紊乱,加强抗感染。
患者腹痛病程已超 5 天,局部已形成脓肿,经多学科讨论及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后,急诊行腹腔镜探查、腹腔脓肿清除、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术中见腹腔、盆腔内较多黄色混浊、粪臭味的脓液,阑尾位于盲肠下位,已坏疽、积脓,阑尾系膜不完整,阑尾根部尚未坏疽,术程顺利。
术后病理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腹水培养:大肠埃希菌。
如下图所示:术后 CRP 和 PCT 逐渐趋于正常。
化脓性门静脉炎是指门静脉主干及其肝内分支化脓性炎症反应,通常继发于其属支或邻近结构的感染,属于严重的腹腔感染
。门静脉主干解剖结构无静脉瓣,当其属支所支配的脏器发生感染时可引起逆行感染。化脓性阑尾炎控制不及时,菌栓可经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回流入门静脉,引起门静脉炎或肝脓肿。
当出现下列三大症状时需警惕化脓性门静脉炎:
(1) 原发性疾病的症状,此病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诊断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