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证券市场周刊
《证券市场周刊》创办于1992年3月,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性证券传媒。作为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唯一刊物,《证券市场周刊》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证券杂志。被美国期刊协会评为“世界十大财经媒体之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君姐深扒股市  ·  重磅:马斯克“报价900亿”买OPENAI! ·  昨天  
投资眼老A  ·  炸了,新的传闻! ·  昨天  
午间明道  ·  徐小明:稳中有升(0210) ·  3 天前  
午间明道  ·  徐小明:稳中有升(0210)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证券市场周刊

中国建筑应适时改变增长模式

证券市场周刊  · 公众号  ·  · 2025-02-06 17:29

正文

提示 点击上方 " 证券市场周刊 " 免费订阅本刊


从多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来看,中国建筑是资本驱动型增长,可适时改变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是加强现金流管理,压缩现金流不佳的旧项目、不接预计现金流不好的新项目,宁愿少干、不要长久垫支的项目,从而降低不断升高的有息债务率。

本刊特约 郭永清 /
有很多投资者认为,中国建筑是股票市场的价值“低估王”,截至目前,公司动态市盈率不足 4.5 倍。然而,中国建筑的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那么,到底是认为公司被低估的投资者错了,还是市场错了?

中国建筑名列世界 500 强,但从过去多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来看,中国建筑形成了资本驱动型增长的路径依赖,公司现金流紧张,债务绝对额不断上涨、有息债务率不断上升。在这样的情形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可谓任重而道远。因此,中国建筑如果想要提升市场表现,必须切实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资本驱动型增长影响了公司价值

先来看一下最近几年中国建筑的资本结构情况,可以看到,中国建筑的短期有息债务从 2020 年底的 1174.63 亿元,增加到了 2024 年三季度的 2559.70 亿元,相当于增加了 1385.07 亿元;长期有息债务从 2020 年底的 3991.80 亿元,增加到了 2024 年三季度的 6448.20 亿元,相当于增加了 2456.40 亿元,债务总计在此期间增加了 3841.47 亿元。

我们把有息债务和所有者权益相加作为公司的资本总额,计算公司有息债务率,有息债务率 = 有息债务 / 资本总额× 100% ,按此计算,期间中国建筑的有息债务率从 47.20% 上升到了 53.58% ,增加了 6.38%

然而,资本驱动的增长效率却越来越低。我们计算单位资本带来营业收入的比率和单位债务资本带来营业收入的比率,单位资本营业收入 = 营业总收入 / 资本总额× 100% ,单位债务资本营业收入 = 营业总收入 / 债务资本总额× 100% 。对于 2024 年三季报的数据,简单地年化处理,即:年度营业总收入(或利润) =2024 年前三季报营业收入(或利润) /3 × 4

可以看到,中国建筑的单位资本营业收入从 2021 年最高的 1.62 逐年降低到了 2024 年的 1.34 ,单位债务资本营业收入从最高的 3.40 逐年降低到了 2.52 。也就是说,中国建筑 2021 年投入 1 元的资本可以带回 1.62 元的营业收入, 2024 年则只能带回 1.34 元的营业收入; 2021 1 元的债务资本可以带回 3.40 元的营业收入, 2024 年则只能带回 2.52 元的营业收入。因此,中国建筑为了产生相同规模的营业收入,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本。

不仅资本带来营业收入的效率在下降,同时,息税前资本回报率和所有者权益回报率也逐年下降。息税前资本回报率和所有者权益回报率的计算分别是:息税前资本回报率 = 息税前利润 / 资本总额× 100% ,所有者权益回报率 = 净利润 / 所有者权益× 100% 。可以看到,息税前资本回报率从 2020 年的 9.76% 逐年下降到了 2024 年的 6.46% ,所有者权益回报率同一期间从 13.32% 下降到了 9.05%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现金流管理

从财务报表数据看,中国建筑依赖资本驱动型增长并且增长效率逐年下降的关键,在于现金流管理不理想。

由于经营活动投入的现金无法及时收回,导致中国建筑开展业务必须垫支越来越多的资金;而为了满足这些垫支的资金需求,中国建筑只能不断地增加有息债务资本。

我们通过计算中国建筑的营业收入现金含量和净利润现金含量来判断其经营活动是否能够及时收回足够的现金,营业收入现金含量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营业总收入× 100% ,净利润现金含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净利润× 100% 。可以看到,中国建筑营业收入现金含量从 2020 年度的 106.43% 逐年下降到了 2024 年三季报的 96.66% ,下降接近 10% ,按照中国建筑一年 2 万多亿元的营业收入计算,则在相同的业务规模下,需要增加的现金投入超过 2000 多亿元。建筑工程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为 11% ,增值税为价外税,不包含在营业收入中,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包含了增值税,因此,如果当期的营业收入在当期都收到现金的话,营业收入现金含量应当在 111% 左右,低于这一标准,都意味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公司当期营业收入中有一部分没有收到现金,这一比率越低,则没有收到的现金越多,换句话说,建筑工程公司垫支的现金就越多。

中国建筑的净利润现金含量则更不理想,最高的年份为 28.75% 2024 年三季报则为负数,也就是利润表里面有利润,但是这些利润缺乏现金支撑。

那么,营业收入的现金和净利润的现金都到哪里去了呢?我们只需要仔细观察中国建筑的经营活动资金投入即可,周转性经营投入 = 周转性经营资产(应收款项、存货、合同资产等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资产) - 周转性经营负债(应付款项、合同负债等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负债),可以看到,中国建筑的周转性经营投入从 2020 年度的 3777.67 亿元,增加到了 2024 年三季度的 5878.38 亿元,增加额为 2100.71 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建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中的 210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