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里投资报
专注基金投资20年,访过几乎所有顶级投资人,一起探索投资世界,研究真实的商业现象,提升你的商业洞察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etterRead  ·  新初二二三事(六) ·  16 小时前  
每日英语  ·  《英语周报》祝全国读者元宵节快乐 ·  2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4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里投资报

行业专题|电商巨头争霸:阿里京东谁与争锋?

六里投资报  · 公众号  ·  · 2024-08-27 20:5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分析了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的业绩电话会议内容,两家公司面临营收增速放缓、盈利表现差异显著的问题。文章从电商业务增长、利润情况、服务比拼以及未来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两家公司面临宏观经济环境挑战,但采取不同的策略应对,包括阿里巴巴注重国际业务发展和用户体验优化,京东则坚守低价策略并优化供应链效率。同时,两家公司都强调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提升用户满意度和粘性。文章最后提到未来电商行业的趋势和挑战,认为精细化运营、提升用户体验和拓展多元化业务将成为企业持续增长的关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电商巨头增长放缓

阿里巴巴和京东的营收增速放缓至个位数,这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消费者信心和行业竞争态势等因素有关。

关键观点2: 盈利表现差异显著

阿里巴巴净利润出现下滑,而京东净利润增长,这反映出两家公司采取了不同的增长策略和盈利模式。

关键观点3: 服务比拼各有侧重

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强调用户体验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措施提升用户满意度和粘性。阿里巴巴更注重服务体验的全面升级,而京东则更注重在价格和服务方面为用户提供保障。

关键观点4: 未来策略各具特色

阿里巴巴以全面改革为武器,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商家利益,并加大国际业务布局。京东则坚守低价策略,巩固国内市场低价优势,并通过供应链效率和用户体验优化保持强劲的盈利能力。两家公司都意识到未来电商行业的趋势和挑战,将致力于精细化运营、提升用户体验和拓展多元化业务。


正文

作为国内网络消费景气度的晴雨表,电商企业的业绩备受关注。近日,阿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相继开完了业绩电话会。两公司营收增速放缓至个位数,盈利表现却出现显著差异,一家盈利大幅增长,一家盈利却有所下滑,这一现象引发了业内的深思和反思。

01 电商巨头增长放缓,天花板近在咫尺?

阿里巴巴2025财年第一财季收入同比增长4%,而京东集团2024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2%,都进入了低个位数增长阶段。 这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消费者信心和行业竞争态势等因素有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7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7%,增速有所放缓。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信心不足,导致电商行业整体增速放缓。而 拼多多等新兴电商平台的崛起,对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巨头造成冲击。短视频电商等新兴渠道的崛起,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消费者注意力也在不断分散。而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对高端商品的需求下降。

阿里巴巴:

核心业务: 电商业务仍然是阿里巴巴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淘宝和天猫占据重要地位。根据阿里巴巴财报,淘天集团2024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但GMV保持稳定增长, 购买人数、购买频次和订单量均有所增长。

云计算业务: 阿里云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之一,并积极推动云+AI发展。根据阿里巴巴财报,阿里云2024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公共云业务收入双位数增长, AI相关产品收入三位数增长。

国际电商业务: 阿里巴巴的国际电商业务发展迅速,通过阿里速卖通和 Lazada 等平台,将中国商品销往全球。根据阿里巴巴财报, 国际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

京东:

售业务: 京东以零售业务为主,其中电子产品和家电收入下降,但超市品类增长强劲。根据京东财报, 京东零售2024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5%

物流业务: 京东物流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根据京东财报,京东物流 2024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7.7%。

新业务: 京东新业务收入 同比下降35% ,主要受京喜业务调整影响。京喜业务推出全托管模式,并更名为“京喜自营”,主要目标是 获取更多下沉市场的新用户。

02 “利润“冰火两重天”:京东盈利暴增,阿里为何逆势下滑

京东第二季度,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 京东集团净利润达到145亿元,同比增长69%,净利润率首次达到5% ,超出市场预期。阿里巴巴在2025财年第一财季净利润却出现了下滑, 净利润为240.22亿元,同比下滑了27%。 数据显示,京东在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方面均领先于阿里,这反映出两家公司采取了不同的增长策略和盈利模式。 京东通过提升供应链效率和成本控制,实现了利润的增长,而阿里巴巴则更注重规模增长,短期内牺牲了部分利润。

先来看阿里,根据财报显示,2025财年第一财季(2024年第二季度),阿里实现收入2432.36 亿元,同比增长4%;经调整EBITA为450.35亿元,同比下降1%;非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净利润为406.9亿元,同比下降9.4%。 就净利增速而言,阿里暂未走上增长轨道,要想重回大幅增长还需要时间。具体来看, 这一财季,淘天集团收入为1133.73亿元,同比下滑1%;大文娱集团收入为55.81亿元,同比增长4%;云智能集团收入为265.49亿元,同比增长6%;本地生活集团收入为162.29亿元,同比增长12%;菜鸟集团收入为268.11亿元,同比增长16%;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为292.93亿元,同比增长32%。 淘天集团业务板块遭遇轻微下滑外,其余五大核心业务板块均呈现出增长态势。

京东第二季度 ,京东集团收入达到2914亿元,同比增加1.2%,上半年收入达到5514亿元,同比增长3.9%,保持增长态势 ;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京东集团净利润达到145亿元,同比增长69%,净利润率首次达到5%,超出市场预期。同样就净利增速来看,京东的表现尤为突出,其增长势头相当强劲。具体来看,这一季度 京东零售收入为2570.7亿元,同比增长1.5%;京东物流收入为442.07亿元,同比增长7.7%;新业务收入为46.36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71.27亿元有所减少。 除了新业务出现下滑外,京东零售与京东物流均实现了小幅增长。

两家公司业务板块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有所差异。京东整体增速相对较慢,而阿里各业务板块增速则有所不同。由于两家公司业务划分标准不同,直接对比可能存在偏差。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似乎有意放缓增速,专注于提升盈利能力。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大部分业务将在1-2年内实现盈亏平衡,并开始贡献规模化盈利。 因此,阿里当前处于加大推动力度的阶段,而京东则需要稳固强劲的增长态势,保持后续发展的持续性和竞争力

03 电商巨头服务大比拼”:阿里“先用后付”,京东“免费退换”

阿里巴巴和京东都 强调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并通过各种措施提 升用户满意度和粘性 阿里巴巴更注重服务体验的全面升级,而京东则更注重在价格和服务方面为用户提供保 障。例如, 阿里巴巴推出了“先用后付”、“仅退款”等服务,京东则推出了“免费上门退换。“

除了“先用后付”、“仅退款”和“免费上门退换”等服务,阿里巴巴和京东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提升用户体验。阿里巴巴通过 新疆包邮 升级88VIP权益、取消618预售、不强推“五星价格力 等方式,简化购物流程,提升服务体验,增强用户粘性。京东则通过 扩大“买贵双倍赔”覆盖范围、新增抖音比价,以及京东自营的“免费上门退换”服务 ,在价格和服务方面为用户提供保障,增强用户信任。两家公司都意识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措施提升用户满意度和粘性,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阿里巴巴更注重服务体验的全面升级,而京东则更注重在价格和服务方面为用户提供保障。

04 电商巨头争霸:阿里巴巴与京东,谁将引领未来

阿里和京东,中国电商领域的双雄,正以不同的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展所长。 阿里以全面改革为武器, 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商家利益 ,虽然短期内 增加了财务支出 ,但其对国际市场的布局已初见成效, 菜鸟网络和阿里云的国际业务表现突出 ,Lazada平台的盈利更是为其全球化战略增添了信心。可以看出, 阿里正依赖国际业务增长来弥补国内市场放缓。

相比之下, 京东 则坚守低价策略, 巩固国内市场低价优势, 并通过供应链效率和用户体验优化保持强劲的盈利能力 ,其国际业务虽进展缓慢,但也依托京东物流在海外市场悄然布局。

其实,作为中国电商领域的双巨头,近年来都面临着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挑战,但他们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应对。具体来说:

阿里巴巴:

AI和云计算: 阿里将 AI视为未来增长的关键 ,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云业务发展,并积极开发开源 大型语言模型 ,将其应用于电商、云计算、物流等多个领域。

用户体验优化: 阿里通过提升购物体验和增加购买频率,稳定市场份额,并通过调整收费政策, 引入更多小商家,重新分配流量,提升变现效率

国际化布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