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镇雷
分享我的互联网思维与理念,提供纯原创最精华的产品相关文章
51好读  ›  专栏  ›  王镇雷

抱着把自己干掉的心态去工作

王镇雷  · 公众号  ·  · 2017-05-14 19:31

正文

以前,关于工作的构想是要成为一个在岗位上不可替代的人:如果有些价值只有你能创造,换一个人不行,则你的待遇会越来越高,并且不太可能失去饭碗。


不过很可惜,尤其在互联网行业,随着技术发展和规范化,很多曾经看起来非常高端的工作岗位门槛逐渐降低。回想前几年 iOS、Android 开发,UI 设计师等岗位热火朝天的招聘,培训公司层出不穷。现在,各公司都在寒冬里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对这些昔日热门职位的招聘也是冷了很多。


我们对着电脑敲着键盘,以为自己是白领,但其实大部分人在用脑力做体力劳动。获取知识的成本迅速降低,技术复用使得所需的人员越来越少,我们成为了现代名副其实的体力劳动者。


就拿前几天火热的阿里巴巴鲁班人工智能系统来说,它让利用大数据设计 Banner 这件以前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成为可能。据说,它现在在阿里相当于一个 P4 级别的设计师,而2017年的目标则是成为 P5。要知道,像我这样的校招设计师,硕士毕业,统一都是 P5 级别。这意味着,鲁班一旦成功升级,我们这些没来得及升级的,就有被淘汰的可能。


于是我最近慢慢理解了去年听到的一句话:“要抱着把自己干掉的心态去工作”。


用一个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的故事来解释这句话再好不过:


某个实验室都在参与把一个由 Fortran 语言(比较古老的编程语言)编写的项目改写为 C 语言。很显然,对于精通两种语言的程序员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典型的“体力活”,于是大家起早贪黑地来实验室工作。


其中,有一个年纪稍大的程序员每天都来得很晚,而且在实验室待三个小时就走,老板也不管他,大家起初都看他很不爽。一个月后,项目进度近半,大多数人还在担心无法顺利完成时,老板召集开会通知不用继续干了。


为什么?因为那个年纪稍大的程序员写了一个工具,可以自动把 Fortran 程序转译成 C 程序,只需要稍作检查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嗯,这个同学把自己所在的岗位干掉了,也顺便干掉了所有做这件事的人。这时,如果你是一个专精 Fortran 与 C 语言翻译的程序员,但又没有什么别的能力,大概就要失业了。


再举个实际工作中的例子。


大型的设计团队一般会配有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两两搭档负责某个业务线的工作。以前日常流程是:


产品经理展开需求评审会,交互视觉都去参加;


交互完成设计稿后开交互评审会,交互视觉都去参加;


视觉完成设计后开视觉评审会,交互视觉都去参加......


但实际上,业务流程并不是视觉设计师所最关心的,如此冗长的合作流程占用了大家非常多的时间,一旦中间有错或者返工,耗费时间更长。


考虑到很多设计都是可以复用的,于是,视觉设计师做了一件事——设计组件化。通过制定整体性的视觉设计规范,并且按照功能和需求把常用的模块沉淀为设计组件,这样交互设计师就可以直接使用组件搭建高保真页面了。


短期内完成设计组件化后,可以打破原本两两合作的现状,一个视觉设计师负责管理、升级组件,其他交互设计师甚至产品经理就可以直接完成高保真设计稿。


你看,设计师也把自己干掉了,甚至用这种方式,团队都不需要这么多视觉设计师了。


其实,这种现象早就在行业里发生了:技术同学造轮子,淘汰掉一大波只会简单调用 API 的开发;电话客服通过语音或按键识别客户需求,淘汰掉一大波用嘴做基础问答的客服;自动设计稿切图、标注工具极大减少了设计师的工人成本,也减少了设计师的需求量......


怎么办?要多做可以复用的事。做一次,可以直接拿来用100次,甚至可以快速被别人拿来用100次,你就成为了制定规则的人。工作中,有太多细节是重复的、毫无意义的浪费,如果你花费很多时间在做这些事,那么很快会被淘汰掉。


所以,你要成为被别人干掉的那一个,还是主动把自己干掉的那一个?前者,人和岗位一起消失,而后者,岗位不复存在,人却可以去做更有创造力的事。




我开通了小密圈。


在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的领域里,我可能是资历最浅的那一批。很多人质疑我写的东西,觉得年轻如我们不应该大言不惭发表对这个世界的见解。


对牛人来说,我的观点是那么微不足道。但对同龄人来说,与其一味追求设计巅峰的那些人,不如和我一起,选一群节奏差不多的伙伴共同前行。


我许一年的时间,在这里你可以获得:


* 行业专家帮助 Review 简历和作品集

* 新鲜的设计小作品和文章

* 解答、交流求职、职业发展的问题

* 其他可能与设计有关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