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周知道
尽一切可能去发现我们的用户想知道的信息,让知道成为一种享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豆瓣  ·  原来真的有打工人在幸福 ·  3 天前  
每日经济新闻  ·  中科鸿略携百款智能终端亮相第三届OpenHa ... ·  4 天前  
辉哥奇谭  ·  如果我们的人生,可以围绕写作展开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周知道

你想知道官场里有哪些“潜规则”?看这部剧就够了

南周知道  · 公众号  · 生活  · 2017-04-07 10:01

正文


《人民的名义》虽然被称为“中国当代官场现形记”,它直视了官场中存在的种种陈规陋习,但它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每一次展示,都带着鲜明的批判视角。

“看的时候觉得官场真黑暗,可是转念一想,这些黑暗能够拍出来,便是光明。”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人民的名义》里折射的官场“潜规则”。


《人民的名义》(影视剧照/图)

最近,一部名为《人民的名义》的电视剧走红互联网,该剧打的旗号是“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该剧尺度大开,是因为其配置够硬、够豪华,看看该剧的出品方你就能够明白个大概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江苏省委宣传部。《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评论,指出该剧之所以反响热烈,就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击中了反腐败的社会心愿”。

的确如此,以前在舆论中被讳莫如深的许多官场内幕,在《人民的名义》中都得到了展现。那么,官场中种种潜规则是怎样体现在这部剧集中的?


说一 套,做一套



官场里有些人常常有着两套话语体系,在表面上冠冕堂皇,口口声声都是党啊人民啊,你乍一听还觉得这人政治觉悟很高,有服务意识和牺牲精神;但背后却是狼狈为奸、贪污腐败。不少官员明知道自己在说谎,也明知道对方在说谎,可他们在公开场合还是会配合彼此,把戏演下去。

就像剧集第一集中的赵德汉。没错,他就是以贪污赃款多到烧坏了一台点钞机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为原型改编的。当检察官找到赵德汉家中时,他住破旧的楼房,装修非常寒碜,他的晚餐是面,手里还拿着一块蒜。他还告诉检察官,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每个月给家中的老母亲寄300元钱。可实际上了,他在另外一栋别墅里满满当当地藏了两亿多元的现金。

现实中,不少官员把“两面派”做得淋漓尽致。

《人民的名义》(影视剧照/图)


权力寻租,小官也能巨腐



还是说那赵德汉。他官职不大,国家某部委的项目处长,可最终却能够贪污两亿多。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这个项目处长负责审批全国千千万万的能源项目,而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大肥缺。项目是否给你批,批的速度快还是慢,就都掌握在赵德汉手中,他虽官职不大,但手中的权力却不小。这时权力便有了寻租的空间,你给钱了,项目就能过了,给得多了,项目审批速度就更快。

赵德汉的小官巨腐不过是权力寻租的一个典型,而事实上,凭借手中的权力设租、寻租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总之,只要存在着不受约束和监督的权力,就存在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的可能。所以休谟才会说:“我们应该设计出一系列政府制度,以便即使在流氓占据政府职位时,也将为我们的利益服务。”
政绩第一

《人民的名义》开篇几集中,两条线索并进,一条是北京,一条是虚构的汉东省。当北京最高检反贪局的侯亮平在搜查赵德汉的同时,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也准备抓捕京州市的副市长丁义珍。可汉东省检察长却拦住了陈海,原因是他要先向省委领导班子汇报,这一汇报完,丁义珍就跑了。

这拖拖拉拉的汇报讨论的就一个问题,是规起来,还是拘起来。前者是走党纪调查——双规,后者是走司法程序——拘留。检察官坚持走司法程序,先拘留。可市委书记李达康却以“吓跑投资商”为由,希望先双规,把握主动权。

为何这个时候李达康还只在意投资商?原来是丁义珍负责了一个叫光明峰的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80亿元。因为汉东省省长的任期几个月内就结束了,李达康想更进一步,政绩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李达康的做法很符合地方一把手的做法,就是GDP第一,政绩第一。升迁靠政绩这是地方官员的最大准则。很多地方为了提升GDP就走两条路,一条是大拆大建,另外一条就是招商引资,光明峰项目恰好集合了二者。

《人民的名义》(影视剧照/图)


权力对上负责



许亚军饰演的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是一个形象非常鲜明的角色,因为整部剧集中,只有他一个人,那么毫无掩饰地想往上爬。他想在下一次班子调整时升为副省长,这时就需要几位省委常委替他说几句话。于是在丁义珍是拘起来还是规起来那次讨论,他附和了李达康的意见——因为李达康是省委常委,手中有一票。

后来,祁同伟又发现原汉东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陈岩石与省委书记沙瑞金关系非同一般,于是跑到陈岩石所住的养老院锄草来了。他想通过陈岩石攀上沙瑞金这条线。孰料,李达康和沙瑞金都买他的帐,在省委常委会上,他还被批评了一番。

祁同伟一心讨好上级,这是因为中国的官员任职,多是自上而下的任命。权力是对上负责的,而不是对下负责,这就造成了“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的“祁同伟们”大量出现。


圈子文化



说到祁同伟,就不得不提汉东省的党政系统中存在的两个派别。一个是汉大帮,就是从汉东大学政法系毕业的,如今汉东省许多政法口一把手都由该系毕业生担任,该派别以高育良为首,他曾是汉东大学政法系的系主任,祁同伟等都是他的大学生。另外一个派别是秘书帮,以原省委书记赵立春为首,李达康曾经是赵立春的秘书。这种以派系为划分的圈子文化在中国官场并不鲜见。

为何要形成圈子?这是因为小圈子缔结的本质就是因利而聚、利益捆绑,“为了保住并攫取更大经济利益,在政治上有更大的诉求,从而搞团团伙伙、搞小圈子”。这不难理解,这次升迁我拉你一把,下次我倒霉了,你通风报信一下,或者帮我挡一挡。剧中,祁同伟原本是汉大帮的,他年纪轻轻,在高育良的提拔下,几乎是两年上一台阶。可是眼见高育良没能当上省委书记,而李达康又有可能成为新任省长,他努力地想向秘书帮靠拢。

《人民的名义》(影视剧照/图)


反腐、倡廉、正能量



当然,《人民的名义》中也不全都是贪官、坏官。像陈岩石,这位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前辈,是一名真真正正的共产党人。退休之后他不住什么干部病房,而是用自己的退休金搬到养老院;他心系群众,在大风厂拆迁风波中,他始终站在工人这头;他清正廉洁,不收任何人送来的一针一线。

这就是时任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说的,拍反腐剧可以,但是要精品,要反腐不要展示腐败。

《人民的名义》虽然被称为“中国当代官场现形记”,它直视了官场中存在的种种陈规陋习,但它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每一次展示,都带着鲜明的批判视角。这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腐败者落马过程的详细展示,比如第一二集中的赵德汉,纵使你再会伪装、纵使你的套路再深,“伸手必被抓”。

第二个方面是通过画外音或旁敲侧击,对官场种种潜规则予以批评。比如陈海参与的那场汇报会,通过他的画外音表达了主创者对于这种拖拉、冗长、充满算计的会议的揶揄和嘲讽;比如汉东省省委扩大会议上,通过沙瑞金、李达康对祁同伟的批评,告知了观众不择手段往上爬的人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三个方面,则是通过具有强烈人格魅力的正面人物的形象塑造,像剧中的陈岩石、侯亮平、陈海等人,与贪腐者形成强烈对比,并最终邪不压正。

因此,虽然《人民的名义》展示的官场腐败现象难免让观众失望,但反过来想,正视问题的存在,正是改善问题的第一步。因此,我同意豆瓣一位网友的看法:“看的时候觉得官场真黑暗,可是转念一想,这些黑暗能够拍出来,便是光明。”


相关文章推荐


《余罪》为我们捕捉到了一个小人物走向大英雄的边界时刻。事实上,善与恶、小人物与大英雄总是容易表现的,难的是小人物与大英雄的边界,以及人性善恶在“看不见”边界地带的犹疑和抉择。

点击蓝字标题,即可阅读《是周星驰式电影:小痞子也有一颗英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