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语言是日常交流最基础的载体,也是体现人们思想、表达等最日常的工具,从被热议的反对将优秀女性称作先生,解析旅游宣传里“小土豆”等词语的矮化、弱化、低龄化女性意味,到提倡用“英雌”“大女人”等词强调女性身份等等,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观众愿意更多探寻地球一半人口——女性的视角,深挖被隐藏的女性历史、女性人物,让很多沉寂许久的女性终于被看见、被重现。
《丢失词词典》是澳大利亚作家皮普·威廉姆斯的第一部非虚构小说,以《牛津英语词典》编纂的真实历史做背景,将许多被埋没的女性词汇、女性人物、女性历史展现在读者眼前。天然对文字有着敏感,又受父亲工作影响的艾丝玫,总在累牍院里玩耍,小小的她每日目睹父亲和一群词典编纂师们绞尽脑汁地编纂被号称是第一部“完整”的英语词典——《牛津英语词典》,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她发现一张写有“女奴”的纸条被抛弃,而父亲只是淡淡地让她别多在意——有些词比其他词重要,我在累牍院长大的过程中学到这一点,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背后的原因。被丢弃的“bondmaid”时时萦绕在她的心间,她决定搜集起这些词汇,编纂一本女性词典,让这些丢失词都尽她(们)所能地被安放与铭记。
丢失的词汇不仅代表女性没那么受重视的“第二性”地位、女性写作(表达)面临的重重压抑,更代表女性被刻意隐瞒的历史,正如第一个被艾丝玫发现的“女奴”,当时英国有许多女人正陷入无法受教育、工作,只能在家相夫教子的困境,然而她们的生活经历、复杂感受、困顿迷茫与这个词一样被否定、消失了,几十年后才被收录。丢失的女性词汇、消失的女性声音、渺远的女性背影、缺失的女性视角,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后,很容易被篡改、窃取,比如电视剧名将南丁格尔改成楠丁格尔,比如《金陵十三钗》中救学生的原型是魏特琳女士电影却改成了男性等等,女性的词汇、姓名、声音、文字、成就等等需要被找寻、被看见、被正视。
man/他不仅代表男人更代表人类;女孩更容易被教育不许大声讲话;女性如果不过于礼貌地讲话会被视为是不够淑女、太有想法甚至强势;大量的辱女词等等都能体现词汇、语言是权力最基础的体现,一直并将持续被用来反映和强化社会权力结构和社会规范,在使用与再生产中也很可能有性别偏见。
艾丝玫在搜索丢失词中不仅与她的个人史相互映照,与跌宕的时代氛围也有所共振。“suffragette”这个词不仅代表妇女参政论运动者,更代表那时三位妇女参政论运动者在被捕后强行灌食的沉重历史,《妇女参政论者》电影中的埃米琳潘克说道——我们在为了一个时刻而斗争,在那时,每个来到这个世间的小女孩都能与兄弟们享有同样的机会,如果让艾丝玫、梅宝等更多可能被隐藏的女性词汇编纂师来说可能会是——我们争取的是女性词汇与其他词汇被留在字典里的同等机会,让更多人窥见女性的声音、女性的命运、女性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