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志Youthology
青年志自2008年开始专注研究青年文化,我们联结青年领袖,洞察文化趋势,启发商业创新,我们相信未来是年轻的。和青年同行,与趋势共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志Youthology

现代“年轻人”选择城市的7条准则

青年志Youthology  · 公众号  ·  · 2019-11-01 20:30

正文

一个主题,4个城市,11位主讲人,青年场和Seesaw联动举办的黄油老虎会经历了非常快乐而惬意的4个周末傍晚。这四个傍晚让我们记忆犹新,喝着啤酒,吹着秋风,每一位主讲人用耳目一新的方法,从本地人和异乡人的不同视角,为我们解读他们所热爱的城市,带着大家重新感受了这四座城市。



现场我们认识了很多“年轻人”,加了引号, 因为他们不单纯是年龄上的年轻,更多的是状态和心态上的年轻 ,他们喜欢喝咖啡,热爱分享,关注青年文化,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一份积极向上的认真态度,认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


我们将这几个晚上的内容集结成7条“年轻人”选择城市的原则,一起来回顾感受黄油老虎会“WHY  I LOVE MY CITY”的故事和观点。


能不能满足“我”熊熊燃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宋壮壮总是对北京充满好奇,好奇到他弄清楚了原来南锣鼓巷有55种不同的气味,好奇到他了解到北京高中最爱用的校服颜色有8种,好奇到他对于北京每个辖区的大致形状了然于胸,他通过“用图解释这座城市背后的轻知识和小道理”来满足他对于北京的好奇和热爱。


北京,也似乎没让他失望过,总是以包容的新奇多元和雄厚的历史文化点燃他一波又一波的好奇心。


“通过帝都绘,我对我所喜欢的北京的城市认识越来越深。工作,以及跟团队成员、甚至读者交流的过程不断地加深了我对我们所做的题材的理解。我们所做的内容比较开放、多元,会跟城市中不同的群体合作,每天都跟不一样的人交流。比如我们在做的“涂鸦”专题,做完后就有涂鸦者来跟我们联系,从而让我们能够进一步去认识他们,这也是这座城市有意思的地方。”


🐯黄油老虎说:“年轻人”,最大特点就是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一座城市能否留住一个年轻人,不能辜负他们的好奇心,要用不断更迭的城市面貌和话题事件满足他们,源源不断的输送新鲜事件供他们去探索。

有没有好吃的能留住“我”的心?




林木隆太出生于日本静冈,长大后去了东京多摩美术大学学版画,再后来去了伦敦念研究生,再后来又去了北京工作,现在选择定居在了苏州。


说起他待过的不同城市,隆太喜欢从舌尖上开始回忆,在东京吃拉面的醇厚温暖,在伦敦喝啤酒的惬意放松,在北京吃卤煮的新奇刺激,再到现在在苏州吃大闸蟹的鲜甜可口。虽然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些好吃的让他印象深刻,但可惜的是都没能留住他的心,只有大闸蟹,只有苏州,留住了他。


因为他觉得东京、北京、伦敦,大城市总是倾向于把一切都要“商品化”,包括一个版画艺术家也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商品,去满足市场的喜好。但 只有在苏州,一个可以很便宜就租到超大工作室的地方,一个同时有现代有历史的宜居之地,让他重新又做回自己,而不是一个“商品” ,因此大闸蟹也变得更好吃了,好吃到他愿意为了它留在这里。


🐯黄油老虎说:“年轻人”,都好吃。但要是想要留住他的胃之后,再进一步留住他的心,城市还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整体“宜居”是比单单好吃更能留住“年轻人”的重要大前提,“宜居”除了好吃还有什么,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有没有出现一些能让我“打个激灵”的地方?




在Josh眼里,北京是很奇幻的。就像他在街头拍的那些有点奇怪的照片,就像他在拍自己的MV的时候看见一个人若无其事骑着自行车遛马而过,这些东西总是让他打个激灵,让他想起自己是在北京。

“说实话,这个城市实际上挺不舒服的,但这种不舒服让你有点上瘾,有时候北京也很无聊,限制也多,我觉得这一点就会让你想去自己制造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Helene 是来自广州的上海打工妹,自称是“上海黄浦小甜心”,因为她总能在不断变迁的大都市夹缝中寻找到某些“旧”趣味,并不停歇地用相机记录在城市之中的日常生活。


比如西藏南路万商花鸟市场买卖昆虫的玩家,最日常的乐趣是耍斗蛐蛐儿;文庙旧书市的 book dealers,把书籍像装修材料、大米粮油一样,一垛一垛地堆积在各家的门市里;当然,还有东宫舞厅里跳交谊舞的爷叔和阿姨,四川北路老年人越剧团,徐家汇公园的老年人合唱团和玩西洋乐器的爷叔,他们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越来越边缘化的兴趣爱好。


有时候,Helene 也会担心这些能让她时不时”打个激灵“的趣味会不会后继无人呢?


🐯黄油老虎说:“年轻人”,要新奇好玩,能打个激灵。有时候一个城市吸引了年轻人,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好多舒服,而是它有多特别。而“年轻人”也要学会更主动细心的体验本地人的生活方式,闲时穿梭于市场、公园和大街巷弄,感受不广为人知的城市肌理和市民生活,也是个给自己”打个激灵“好办法!


能不能给“我”以无限憧憬和创作灵感?




花叔叔眼里的苏州,孩提时是一团听上去像昆曲的绮丽迷雾,念书时候是苏大那栋小小的红楼,工作时是一个魔幻的素材库。小时候的憧憬最终变成了长大后的灵感,有了自己的黑胶工作室之后, 花叔叔追求的生活里有着“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的苏州腔调 。听着山口淑子的苏州夜曲,看着北寺塔的夜景,花叔叔切实的感受到自己是个正宗苏州人。



小杨是一位关注日常与空间的城市监工,也是一个设计师。他常常在城市中寻找成本低但能保证作品完成度高的材料,比如二手市场的“垃圾”。 他热衷于将二手材料重新组装来创作,这样的作品也会比全新的产品更具故事性。 在创作时,他也不想把”自我“放大,因为每个人的背后都会代表着某些群体。就比如他刚进入社会,会有租房的焦虑和这个群体的特征 — 这也是他生活中创作灵感的来源。小杨说,这是在”给城市创造自由的空气。“


🐯黄油老虎说:城市一定要懂得营销自己,从小就要给“年轻人”种草,种下向往和憧憬,长大后才会不由自主选择那个小时候憧憬的城市。城市还要充满灵感的种子,让“年轻人”时刻拥有为它进行创作发声的冲动。

能否用“我”喜欢的方式安身立命?




VO 给了自己100天来决定是否要离开苏州。作为一个苏州人,她有点怀疑安逸的苏州是否真的适合工作发展。“之前做裸辞100天的行为实验的时候,就给自己做好了预判,如果裸辞后的100天能独立想办法赚到钱养活自己,包括能接到项目,就留在苏州开始创业,否则就去上海找工作。结果就是继续留在苏州。


“其实潜意识一定是留在苏州,因为本身就是想为自己所在的城市做一些有创造力的事情,虽然事情不足够有影响力,或者资金不足够支撑去深入深度的做,但只要持续能输出一些好的价值观和表达,就很开心了。"VO 的策展有时候发生在公交车上,有时候在咖啡馆里,都十分有趣生动,她在苏州找到了属于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选择继续当个苏州人。




沈璟亮是个新疆人,2011年在同济大学毕业后,又分别去了荷兰、芬兰这些国家进修,现在落地深圳工作和生活。12岁时,沈璟亮来过一次深圳。他说,在记忆里闪闪发光的世界之窗,没想到现在再看的时候,会这么的“土”;但也在现在的深圳看到了很多高大上的东西,彰显中国力量 — 人们乐意拥抱科技,渴望时尚,崇尚教育,期待发展。虽然还是缺少一些沉淀,但未来可期。


🐯黄油老虎说: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开始遵从内心,不再局限于一个城市所拥有的文化和能提供的资源,他们越来越看重自己能为喜爱的城市带来些什么不同的创造。


能不能让“我”在繁忙中依然有办法感到放松自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