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ookface
无人是孤岛,一书一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14万中国年轻人,假裝活在90年代 ·  2 天前  
读者  ·  晚安一句话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bookface

他杀死全家人,只因一个撒了18年的谎圆不下去了

bookface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3-01 20:04

正文

3月已经悄然而至。今年夏天毕业的菠菜们,都在写论文、找工作了吧?

最近,波叔收到了一条特别的求助:

波叔,我的实验论文进展不顺利,可能需要延期毕业。因为不想让家里担心,所以一直没有说,甚至想撒个小谎,把事情隐瞒一会儿,这几个月拖过去再从长计议。

各位有什么建议?

波叔知道,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向期望甚高的父母袒露自己遇到的困难并非易事。有人甚至会选择逃避、用谎言掩盖自己不敢坦然面对的问题。

这种方法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但之后会带来什么?

一个又一个无穷无尽的谎言,一个又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

可能大家不会猜到,一个小小的谎言,会演变成怎么样的一场惊天灾难。

1993年1月9日晚上,一位名叫让-克劳德·霍曼(Jean-Claude Romand)、在世界卫生组织上班的法国医生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第二天,他又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和父母,一手毁灭了自己在外人看来非常完美的家庭。

为什么他会做出如此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的残忍行径?

他是心理变态、连环杀人狂吗?

不,这一切仅仅因为他想掩饰一个从18年前开始撒下的谎。

1954年2月11日,霍曼出生在法国西部一个城市里。家里经济条件不错,父母望子成龙,希望他成为一位医生。1971年秋,17岁的霍曼进入了里昂一间医学预科学校。

读完预科正式上了大学,看起来,他就要向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一路狂奔了,可没想到自己不争气,到大一结束时,因为身体状态不佳、缺席数门考试,他被开除了。

不是小事但也不是什么天塌了的大事,跟家里认个错,从头再来也就是了。

但霍曼就是没办法跟父母、同学说出真相。憋了很久,他反倒做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告诉父母,自己学业很顺利,他将如他们所愿成为一位医生。

每年9月,他都会来到学校,重新注册为新生,以便维持自己作为学生的假象。

事实上因为要忙着圆谎,他没办法专心学业:每天从老同学那里借笔记、熬夜看书准备考试,甚至还在考试日出现在高年级的考场边晃悠。

大学时期的霍曼

读书环境比较简单,可能还好办一点,可总不能呆在学校吧,毕业工作后骗局还能持续下去吗?

霍曼一条道走到黑,硬着头皮把这谎给圆下去了。

接近“毕业”的时候,霍曼告诉父母,他已经是一位心脏病专家,还找到了一份在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上班的工作。

事实上,霍曼根本就没有工作。

他每天开车跨越国境线抵达瑞士日内瓦,在世界卫生组织收集参观游客印章,然后就在那里的图书馆坐着,透过玻璃窗看日落,一直呆到下班时间。

凭着自己编造的履历,霍曼成功塑造了一个成功人士的身份,并组建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在他“毕业”后,他跟妻子结婚,生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曾经的幸福

霍曼用尽一切方法维持自己虚假的身份:

定时策划虚假的商务旅行,

到各种飞机场附近的旅馆过夜,

花整晚时间阅读专业医学期刊以作谈资,

在机场内部的商店给家人购买纪念品。

他还经常往家里带回来一些印着世界卫生组织logo的笔记本。

他告诉妻子,自己工作太忙了,上班时间很少能坐在办公室听电话,所以他没有给她办公室的电话,只给了她一个寻呼机号码。

在他们长达6年的婚姻中,妻子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丈夫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看起来很美满的一家人。左下是大女儿、右下是小儿子

问题来了,没有工作,霍曼怎么维持生活?

他有特殊的“来钱”方法

霍曼告诉自己的父母、岳父岳母、叔叔伯伯、外遇情人,世卫有一个只向员工开放的理财项目,回报高,风险又小。

靠着这样的谎言,他从家人手里骗来了250万法郎,加上妻子的收入,足以维持中产阶级舒适的生活。

他买了好车、大房子,孩子都在上昂贵的私立学校。

霍曼的父母,对他期望很高

霍曼为什么形成这样的性格?

这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很深的关系。

他的父亲是一个林务管理员。这个职务不高,却很容易通过造假和谎报来贪污公家的财产,所以担任这个职务的人必须品格高尚,为人诚实。他的父亲,正是这样一个人。

因此,霍曼从小就是在一个以“禁止说谎”为家规的家庭里成长的。而他向来都被长辈寄以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厚望,“我不行”的话无论如何他都说不出口,展现给父母的永远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优秀的成绩单。

这几个因素一旦综合起来,只会产生一个结果:他无法坦白自己失败的事实,只能撒一个不大的谎;失败是可耻的,撒谎同样是可耻的,可谁能保证自己永远不撒谎呢?一旦开了头,除了把谎言当做现实那样去对待,他做不出别的选择。

就这样,他一步步走向了深渊。

当然,谎言是根浮木,早晚会被冲到海岸。霍曼这样的生活,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

从1988年开始,有人逐渐察觉到了异常:他的朋友发现,世卫的跨国员工名单中没有霍曼的名字;而他的情妇试图要回自己的90万法郎时,他完全还不上。

一切线索开始慢慢汇集,他的生活逐渐开始出现裂缝。

霍曼试图用各种方法掌握局面,并无数次挣扎:自己应该说出真相,还是直接自杀?

分崩离析的倒计时已经敲响,他的秘密正一点点地浮出水面,他日愈忧愁焦躁。

终于,在1993年1月9日这天,他做出了一个极端可怕的决定。

他从自己的父亲那里借来了一支直径0.22寸的来福枪,并购买了消音器和煤气罐。这天晚上,趁妻子睡着之后,他用擀面杖重击她的脑袋至死。

10日清晨醒来后,他将两个孩子叫醒,并陪他们看了一天的卡通片。这天晚上,他在孩子们睡着后开枪杀死了他们。

之后,他赶往父母的家中,用枪打死了他们以及一条陪伴十几年的老狗。

最终,他约出了情妇,但没能杀死她,便让她逃走了。

霍曼所用的枪支、擀面杖,以及他随身带着的家人照片

满手鲜血的霍曼浑浑噩噩地回到家中,点燃了房子,并试图用安眠药自杀。但他没死成,而是被闻讯而来的消防员救下了。看到满屋子的尸体和神志不清的霍曼时,消防员还以为他是受惊过度。

而当真相被揭开时,全法国都被这起残酷的血案震惊了。

这个戴着金色大眼镜、头发有些稀疏、微微发胖的男人谈吐斯文,甚至可以说是文质彬彬,他在对着至亲举起凶器时,是如何下的狠心?

1996年6月25日,霍曼在法院接受了最终的审判。入场前,他对守候多时的记者说:

入狱后的日子,比起我过去的20年来说,是一种解脱。

他最初那个笨拙的、粗制滥造的谎言绑架了他20年的人生,他在惶惶不安的夜晚恐惧地无法入睡。活在虚假的面具背后,他根本就不可能有祥和喜乐的生活。

在谎言即将被揭穿时,为了消除罪孽感带来的沉重,他妄图抹除世界上所有痕迹,所有见证过谎言的人,所以才会变态地意欲与家人一起同归于尽。

在法庭上

在法庭上,霍曼起初两眼呆滞,逐渐地,他开始不受控制地歪着嘴抽泣起来。他用难懂的语调,仿佛自言自语般地说:

我害怕失败,我害怕辜负我的父母。有时候,你原本不想说谎,但是当你看见了对方喜悦的眼睛,你没办法说出真相。

不,霍曼,或许只有懦弱的你,才不敢说出真相。

法院大楼附近教堂的钟声传来时,霍曼两次往前跪倒。他“砰”地一下撞在木制围栏上,先是不断呼唤着“爸爸,爸爸”,最后陷入了彻底的沉默中。

霍曼被宣判终身监禁。而那栋充满了谎言的屋子,也在烧毁后被夷为平地。

被烧毁的房子

在他接近20年的谎言中,他任何时候都可以说出真相,但是他没有;

他的父母、孩子甚至妻子都可以包容他重新再来,但是他没有;

他一步错,步步错,错到不能再改、真正无路可退。

最悲哀的是,他最后不幸被救,让他必须承担一切错误的惨烈代价。

但最让波叔心痛的,无疑就是他的家人。他们临死之前仍然活在虚幻的谎言之中,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毫无察觉,而瞬间就被自己的至亲残忍杀害。

他们到死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霍曼家人的集体葬礼

这个案件后来在2002年被翻拍成电影《被告》(L’Adversaire),成为那个夏天法国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被告》

马克吐温说:

年轻人根本不应该说谎——这句话说得有些太过了;然而,我主张,年轻人必须克制自己,尽量少地去使用这项异乎寻常的技艺。

有些谎言的确可以用于一时,但总有一天会让我们加倍奉还。

有时候,真相可能令人伤心,但总归胜过谎言。起码,我们不必担心有一天,它会将我们推入谷底。

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绝对、永远、百分百不说谎。但你总得知道,什么时候该悬崖勒马,及时对自己的虚荣与恐惧说不。

现在,开头那位咨询波叔的菠菜,关于你的问题,想必一定有了答案吧。

在这里,波叔推荐一下《追风筝的人》,没有看过的菠菜们可以读读。有些谎言让你疲于奔命地去圆,而有些谎言则像树苗一样牢牢地种植在你的心里。看看主角阿米尔,怎么寻找自己曾经的谎言和懦弱的救赎之路。

波叔说:

冷酷的真相胜过甜蜜的谎言。


点击蓝字,阅读更多人物故事


《好莱坞不想她长大,可天使终有一天会长出魔鬼身材》

《你老了一定很可爱》


好多菠菜问波叔群入口怎么找,点击⬇️下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