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caixin-enjoy
说白了,还不是羡慕嫉妒恨,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做到90分的东西,瑞士人偏要做到99.99分。那些英国绅士、法国贵妇、意大利大厨,当然还有中国、俄罗斯和阿拉伯土豪,在瑞士人面前,只能甘拜下风。
毕竟,这是个长年站在欧洲鄙视链顶端的国度。
💡
历史消息搜索“瑞士”收获 🇨🇭 小火车旅行攻略
今天,雅趣不说瑞士的城市多干净、雪山多美、小火车多准时,Swiss Made 多么有品质,我们就说,瑞士人咋就这么优(qi)秀(pa)。
先看瑞士10年前颁布的动物福利法,以下只是节选:
-
宠物主人不得修剪狗狗的尾毛,饲养在封闭房屋中的狗,每天应有足够时间锻炼。
-
小狗在出生 56 天之内不得与母狗分离。
-
仓鼠必须成群饲养。由于雌性仓鼠在没有雄性在场时会相互争斗,不鼓励多只雌性仓鼠一起饲养。理想情况下,应将每两只雌性仓鼠与一只阉割过的雄性仓鼠混合饲养。
-
同样的,长尾鹦鹉也应成双成对饲养,否则会打架而导致丧生。
-
猫咪必须能每天接触到人。如果条件不允许,也需让它们能接触到其他猫咪。
瑞士的动物都活在鄙视链的顶端,更况人乎?
对于瑞士人来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是的,
他们没必要做到,但他们必须做到,这是一种习惯
。
首先,语言。
瑞士人的英语完胜欧洲任意国度,即使伦敦老炮有时都自愧不如。这源于瑞士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从小学开始,
“会”的标准就是 Master
——
完全娴熟掌握并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照这个标准,世界上除了Native Speaker 外,只有瑞士人敢说自己“会”英语。
《卫报》讲过一个段子,汇丰银行的伦敦老炮跳槽去瑞士银行,到苏黎世总部发现瑞士同事的英语,尤其是英文写作,竟然比他好,被各种碾压后又灰溜溜地回到了伦敦。
英语对瑞士人来说是“外语”,他们毕竟有个“学”的过程。更牛的是,瑞士人能做到
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无缝衔接
。毕竟,这是一个有四种官方语言的神奇国度。
瑞士的四种官方语言分别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瑞士人按语言生活在不同的区域。
拿瑞士国会来说,各语言区的人都用自己的语言发言,简直就是个
迷你联合国
—— 某议员用法语提案,另一个用德语支持,突然又跳出来一个用意大利语反对。但大家明明都是瑞士人哎,四种语言交错并行,竟然没有中断,竟然还聊得很开心。
通晓四种语言是国际组织及瑞士政府官员的要求,但普通瑞士人从小就要开始一外、二外、甚至三外的学习,因为,
即使他们生活在同一个瑞士, 但语言区之间的鄙视链就是阶层的象征
。
而且,掌握的语言越多,使用的越溜,成为富人的可能就越大(要知道欧洲这片土地上,
语言是阶层的代表
,最早的上流社会都是要学拉丁文的)。
通常来讲,
德语区(苏黎世——瑞士银行所在地)看不上法语区(日内瓦——国际组织所在地),当然法语区(有文化)也看不上德语区(只知道钱),但二者通通看不上意大利语区。
久而久之,意大利语区的瑞士人竟然自己也不觉得自己是瑞士人了,更喜欢跟意大利人一起玩。就好像住南六环的土著也不觉得自己是北京人,他们认为自己是河北人。
但法语区瑞士人就不会觉得自己是法国人,德语区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德国人。他们是中产及以上的瑞士人。
瑞士中产以下的人,都住在法国
。
于是就有个好玩的梗:
💡
坐在瑞士法语区的咖啡厅里,如何分辨一个说法语的人,到底是法国人还是瑞士人
? 就好似在东城传媒之花的地盘上喝咖啡,如何活捉一只西城金融民工?
答案是,
看他们见面时亲吻的次数
。
法国人普遍是1-2次,而瑞士人,要更热情、更平等、更亲切地
亲 3 次
。
✎
瑞士人是如何做到多语言随意切换的?
靠搬家。
德语区瑞士人会把法语当一外,英语当二外;
法语区是德语一外,英语二外。
除了在学校学习,瑞士人通过
搬家
来“巩固、充实、提高”语言水平。在德语区住的人要不定期的搬去法语区,直到法语水平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为止。法语区同理。
意大利语区的瑞士人最惨,德语、法语都学会了之后,才是英语。如果想精通,那至少得搬3次家。
| 雅趣公众号 caixin-enjoy
所以,瑞士人鄙视欧洲别国人,当然是有底气的。这一点不像法国人。法国人是无来由的优越感,你点餐他不理你,你说英语他瞪你,你问路他瞎指挥。
而瑞士人,用无处不在的
专业、高效、品质
,将你拒之门外。
说英文?okay 啊,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放马过来啊。有些瑞士人真的很懂中文,我吃过亏,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 。
其次,物价
物价,让瑞士人有底气站在鄙视链顶端。
💡
瑞士有多贵呢?
拿超市来看,平均下来也就是德国和意大利的
2-3倍
吧,肉类
贵5-8倍
。所以,
只有中产及以上人群可以住在瑞士
,其他“外地人”每天往返日内瓦湖南北,
跨国上班
,享受瑞士的高薪资和法国的低成本。
拿我们最熟悉的星巴克来举例子吧。一杯星巴克大杯拿铁,在苏黎世的价格是
6.96
美金,人民币 46 元,完胜那些你认为很贵的城市 —— 伦敦、巴黎、东京......
除了吃喝,在瑞士公路上开车,必须老老实实,罚单可是一笔大开销。
💡开车接电话,
罚款 85 欧元
💡闯红灯罚款
234 欧元
💡超速更是一件只有中产及以上群体才犯的起的错误,因为超速罚款按税后收入算,收入越高,罚的越狠。
比如,你开一辆法拉利以130公里的时速穿越小山村,那么你将被罚款
20万欧元
。是的,20万欧,相当于一座带泳池的山景小别墅。
瑞士虽然物价高,但是
退税比率
低啊。只有富人才能在瑞士买SWISS MADE 手表,因为只有5%的退税 😓,但法国、西班牙可以轻松达到10%。
也就是说,
买瑞士手表最划算的方法是去周边国家
——比如法国、德国、意大利。
✎
瑞士旅行退税Tips
瑞士虽然加入申根,但并没有加入欧洲关税同盟。所以,瑞士人去欧盟买东西也退税,欧盟人去瑞士买东西也可以退税。很瑞士?对吧。
对于中国游客来讲,你在欧洲其他国家购物,只要在进入瑞士前在边界上的欧盟海关盖了章,进入瑞士就可以直接退税,不用等到旅行最后一站。
| 雅趣公众号 caixin-enjoy
物价这么贵,依然让全世界的有钱人趋之若鹜,瑞士就这样迷之高冷地占据欧洲的核心地段,遗世独立,在如今戎马倥偬混乱不堪的欧洲,依然是净土一片,也是所有欧洲人内心向往的
“逃离圣地”
。(你们不是流行逃离北上广嘛?法、德、意国人也向往逃去瑞士啊)
最后,连瑞士奶酪都能坐稳奶酪界的头把交椅
💡
瑞士国菜真没别的了
法国人把奶酪当开胃小点配葡萄酒。
意大利人把奶酪作为配料融入菜品,比如披萨和焗饭。
美国人把奶酪当甜点,做成纽约芝士蛋糕。
但瑞士人,
把奶酪当主食吃
,吃且只吃奶酪火锅和烤奶酪,即使是吃别的,
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吃奶酪
。
💡 看得见却吃不着
瑞士奶酪辨识度极高,咱小时候看的
《猫和老鼠》
里面老鼠Jerry欲求不得的带孔的奶酪,就是瑞士奶酪。中国人第一本市场竞争指南
《谁动了我的奶酪》
,封面和插图上的奶酪,也是瑞士奶酪。
我们从小看这些长大,对瑞士奶酪很熟悉,但环顾四周,
但很少有能吃到正宗瑞士奶酪的餐厅
,物以稀为贵,这也是让吃瑞士奶酪小有优越感的原因之一吧。
💡 分得可真细
如果根据品种划分,瑞士奶酪有硬奶酪、软奶酪、农家鲜奶酪,根据制作来分有山中农舍制作的奶酪、山谷工厂制作的奶酪,还有制成花型的奶酪,打上圆洞的奶酪,绑上红松树皮的奶酪,融化在酒精中制成火锅的奶酪,或者融化滴到土豆上做成奶酪板烧的热奶酪……
事实上,吃瑞士奶酪讲究可比法国奶酪多多了,你得知道牛儿吃哪里的草,山坡朝阳还是面阴,当季雨水如何等等……毕竟
瑞士守着阿尔卑斯山
,
无数高山牧场为瑞士奶酪的多样性创造了天然优势。
💡 最重要的是,难吃啊
瑞士奶酪火锅可不是韩国芝士火锅那种甜腻丝滑的口感,而是
咸咸的
,有点儿
臭臭的
,
只有小众人才能欣赏的“美味”
。
就是和那种甜腻腻的奶油奶酪、能抽丝的马苏里拉奶酪,以及没什么性格的车达奶酪拉开差距。
毕竟味道一小众,段位立即提升,
毕竟受欢迎的永远是廉价的、众人可负担的品位
。
更有趣的是,在瑞士吃奶酪火锅,谁将自己叉子上的食物掉进锅中,就要主动献吻给自己右座的第一位异性。也就是在这种国度,连艳遇这样的事,也能和奶酪扯上关系。
别不承认,整个欧洲就是完美的鄙视链 —— 风景越美、经济越发达、社会水平越高、越有钱的地方,人越自律,能力、素质越强,越能站在鄙视链的顶端,
并且越没的吃
。
瑞士人,语言如此,物价如此,奶酪如此,那我们的金主爸爸 ——
瑞士国际航空,也像瑞士人一样,站在航空鄙视链的顶端。
我是雅趣广告分割线
💡
商务舱也拿头等舱的标准要求自己
瑞士国际航空被挑剔的 Skytrax 多次评为“欧洲最佳商务舱”,别看我是商务舱的座椅,但我一直用头等舱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很瑞士对不对?
我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宽敞的工作台,为在飞机上依然需要修改 PPT 或者赶稿子的你提供办公室的感觉。贴心,是不是?
我还能变成一张平坦舒适的两米大床,随时给你做 SPA , 让原本“奔波劳碌”的旅程变成一种享受。
贴心,是不是?
💡
世界第一家
“无过敏原”航空餐
瑞士国际航空是世界第一家“无过敏源”航空公司。我说了不算,但 ECARF —— 欧洲防过敏研究基金会认证过的,那也算是加 V 了。
过敏研究基金会欧洲中心认证
瑞士国际航空飞往世界各地的航班上,正餐针对
肉食爱好者
和
素食爱好者
分为两种菜单,同时还会为有特殊需求的乘客提供 18 种特殊菜单,为过敏症患者特别设置的菜单。
瑞航机上餐食
除了菜单,还对有过敏患者所设置的航班服务事无巨细:
💡
全球100多个目的地随便飞
瑞士这样一个“拥抱中立”的净土,虽然进来难,但是出去及其便利。
从苏黎世、日内瓦的两座瑞士国际机场,你可以随时随刻去往全球 46个国家、地区 的100多个目的地。
另外,瑞士国际航空还奇葩地针对不同国家的乘客,建立了不同的服务机制。
比如中国航班有中国空乘提供中文服务,为不习惯西餐的中国客人特别准备了中餐与饮料、中文菜单和目录,以及各类中文报纸、电影节目。
百闻不如一见,搭乘瑞士国际航空,亲自感受站在鄙视链顶端的国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