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晚推一本好书的熊猫君
这可能是史上最丧心病狂的荐书号。不在烂书上浪费生命,出版界第二帅的熊猫君,用满地打滚的方式,为你推荐好得要死的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他,史上最年轻的“三院”院士,最新Nature! ·  13 小时前  
艾邦高分子  ·  【邀请函】2025可持续环保材料论坛(5月2 ...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宁波材料所陈涛/尹光强团队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苏州大学李刚教授课题组 Compos. ... ·  4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南京大学陆延青教授/孔德圣教授AFM:基于液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晚推一本好书的熊猫君

在人类文学史上,《少年维特的烦恼》写尽了青年人的极致热情与孤独

每晚推一本好书的熊猫君  · 公众号  ·  · 2018-06-05 21:08

正文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熊猫君还是个小小少年。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躺在空调房里的熊猫君,翻开了这本薄薄的小书。


半个下午读完,我是血脉偾张、热泪盈眶!


它是如此热烈!如此赤诚!写尽了青年成长路上的热情与孤独!


终于等到机会向泥萌推荐它——


《少年维特的烦恼》

〔读客精神成长文库003〕



让全世界陷入狂欢的“维特热”

 

当年《维特》到底引发了怎样的狂潮,熊猫君难以用文字来还原。


但通过一些细节,我们仍可想象时人的狂热。


一位叫齐默尔曼的作家说——


读完了第一遍我就激动不已,全部心弦都被它拨动而共鸣起来。


以致我不得不休息十四天,然后才鼓起勇气一口气读完第二遍。


雅克比、伦茨、克林格尔、瓦格纳、毕尔格尔等当时一大批作家都对《维特》无比狂热。



年轻人则将对维特的崇拜付诸行动——


他们模仿维特的衣着,穿着蓝色燕尾服、黄色背心;


模仿维特的语言来说话,也跟维特一样行为处事,甚至还传闻有人模仿维特开枪自杀。


身穿蓝色燕尾服、黄色背心、褐色长靴在整个欧洲都成为时尚。


穿得像维特成为一种骄傲,能有维特那样的谈吐和思想更是一种无上的光荣。


▲从左至右分别是着“维特装”的时髦青年、猫和手办


在中国,《维特》的出版已是一个半世纪后的五四时期。


1922年,由郭沫若先生翻译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出版,一石激起千层浪。


进步的中国青年,从书里找到了强烈的共鸣,“维特热”顺势烧到中国。



著名诗人、考古学家陈梦家先生就在《不开花的春天》中提到绿蒂和维特的故事;


茅盾把《维特》巧妙地写进了长篇小说《子夜》里。


而《维特》自由书写内心的“书信体”,更成为当时创作的首选:


冰心的《遗书》,庐隐的《一封信》,张资平《晒禾滩畔的月色》,沈从文《一个天才的通信》等都是这一主题下的优秀之作。


整整几个世纪,“维特热”长盛不衰,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之歌,


没读过《少年维特的烦恼》的青年,是不足以谈成长的。



《少年维特的烦恼》讲了个什么故事


关于这本小书,有些读者是这么介绍它的:


维特爱上了一个已经订婚的少女,最后不堪忍受思念之苦自杀身亡。


一部关于青年成长的终极之作,被这么简单地贴上了爱情小说的标签,熊猫君非常痛心。


爱情并非维特的全部“烦恼”,他的困境来自方方面面。



进步青年维特,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城市,来到一个僻静的小镇。


在这里,他爱上了当地侯爵的一个管事家的长女——绿蒂。


但吸引住了维特整个灵魂的绿蒂,却已经订婚,有了未婚夫。


深感痛苦的维特决定离开绿蒂,从事业上得到解脱,但污浊、鄙陋、压抑的社会环境又与他格格不入。


爱而不得,事业受挫,难与世人合流,想活出自我却背负太多期望……


无数个声音在耳边,说的却是同样的话:“你必须听我的”“你必须如何如何”,周遭的一切都成了活着的藩篱。


万念俱灰的维特,最后一次来到已婚的绿蒂身边,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 维特之死


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说——


《少年维特的烦恼》表现的不仅是一个人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个时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


熊猫君认为,正因为《少年维特的烦恼》将这个共同的基因刻画到了极致,


以至于无论哪一个时代、哪一代人,都能从中获得共鸣。



为什么要读《少年维特的烦恼》?




在人类共同的精神世界里,《少年维特的烦恼》道出了青年人实现自我路上极致的热情与孤独。


书创作的那个年代,德国正处于四分五裂、乌烟瘴气的时期。


没有一个人感到舒服、自在,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一切都很糟糕:


教育无能、出版无自由、社会少主见、民族没希望……


青年人被施加了一层层束缚,在令人窒息的环境中苟延残喘,只能不断压抑自我。


作者歌德便是身在其中的青年人的代表。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1749.8.28—1832.3.22)

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世界文学领域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今天的歌德,我们说他是「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最为杰出的代表。」


他的作品思想深邃,艺术完美,像不落的星辰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但在写作《维特》的时候,歌德却和所有年轻人一样:迷茫、苦闷和压抑


他过着被安排好的人生,做着不喜欢、不擅长的工作,有心爱的姑娘却不能自由追求,生活中时时刻刻有着家长的意志……


这样的生活他不喜欢,也不愿过。


相反,他更欣赏荷马,喜欢诗歌、绘画,投身自然,过着纵情随性的生活。


基于这样的生活态度和一些机缘巧合,歌德将心中郁积的情绪全部释放,用四周时间一气呵成创作了《少年维特的烦恼》。



维特是歌德心中理想青年的化身。


他代表歌德将当时青年心中的话都说了出来、想做的事都做了出来:


关于自由,恋爱,个性发展,立身处世,乃至生与死,完全成了年轻人心声的代表。


无数的读者、文豪和艺术家们,都从维特身上找到了共鸣。


熊猫君最喜欢的文豪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就说过:

 

歌德青年时代的诗歌连同《少年维特之烦恼》完全征服了我。


在所有的溢美之词里,熊猫君最认同德国诗人舒巴特的绝妙比喻:

 

读完《少年维特的烦恼》,


我的心都融化了,胸口砰砰直跳,


狂喜而痛苦的泪水滴滴答答直流。


我宁肯终身穷困,


一辈子睡干草,饮清泉,吃树根,


也要来体验一下这位多情善感的作家的心曲。



从《维特》初次出版,到今天已近两个半世纪。


时代在变,主流思想在变,青年人成长路上的束缚和不自由却一直没有减少,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


不再为自由战斗,却又被生活琐碎捆绑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困境,


只要还有不自由的灵魂、还有不妥协的自我,《维特》就不会从我们的阅读视野中消失。


《少年维特的烦恼》

〔读客精神成长文库003〕

征服世界的成长小说!



欢迎你从《少年维特的烦恼》进入“读客精神成长文库”。


追随读客精神成长文库的100个书单,


了解人类精神成长的脉络,完成你自己的精神成长。


读客精神成长文库:


我们从人类历史上最经典的文学作品中,筛选出数千本激发个人成长的作品,以书单形式分门别类,最终整理成100个成长书单。


每个书单都有一个成长主题,比如“与生俱来的孤独”、“永不妥协的自我”。当你想通过阅读快速成长时,就可以沿着这个文库的书单一本一本读下去,最终实现精神世界系统和完整的成长。


读经典,认准读客精神成长文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