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个读者朋友提问,到底什么叫中产,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中产?
这个问题呢,其实国内的中产阶级,真正的定义很狭隘,就一个:
北上广深杭以外的城市,军警教医公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和垄断企业员工。
这类人才算中产。
打工的,拿高薪的不算,因为随时可能会失业。
如果是北上广深杭,这类人算不算中产,分情况。
家里是本地人,或者家里支持买房了,那就算中产。
不是本地人,且家里支持不了买房,只能靠自己,那么这类人也不算中产,只能算砖头,建筑材料。
一线城市以下的地区,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型。有一批中间阶层,可以稳定轻松的生活。
一线城市的社会结构是图钉型,因为房价的缘故贫富差距过大,所以没有中间阶层,只有两个阶层:
上头的人荒淫无度,
其他所有人都负重而行,压力巨大,乃至变态。
打工上班的人,在一线城市不可能享受生活。
以前读者,青年文摘,有一些专栏,写大城市的恬淡生活,情感温馨小短文的。
要么是驴友认识,要么是开车冲撞认识,大家都在大企业做一份中低层职位,工作很好,收入也很好,生活很开心。
这类稳定愉悦的生活,在大城市几乎消失了。
因为一方面消费主义比15年前盛行很多,社交媒体的攀比和吹牛太多,影响人的心志。
另一方面就是房价已经高到过于变态的程度,比如东京的房子比北上的便宜很多,但是房租高了1倍以上,说明租售比极为不合理。
以及教育体系实在太变态了,不存在安稳生活的可能了。
一线城市的教育比普通城市更恐怖,因为集中化,成本更高。
还有更重要的,就是经济环境的变化,裁员,淘汰,996制度的建立,外企的收缩,等等。
最简单举例吧,
2008年时候,四大的起薪7800,你进去了,买个上海的房子,问题不太大。
现在2024年了,四大的起薪还是8000左右,给个1万就不错了。你看看上海的房价是不是也是和08年相比涨了2000?
大城市年轻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感觉,是如何消失掉的,这还用分析么?
所以它不存在中产,只存在两极分化。
打工人,没有掌握生产资料的,尤其是野心太大,房贷背太高,孩子读私立,收入又不稳定的,收入再高也是蝼蚁,因为随便一个裁员风波或者办公室斗争,就得跳楼。
有稳定生意经营的,收入较为殷实的,哪怕是微博红书鄙视的年薪百万刚脱贫很艰难,他也属于一线城市的食利阶层,生活过的轻松很多。
-end-
更多精彩观点,欢迎点击关注
欢迎大家把我设置为星标置顶